李齐在查抄高县令府的时候,不但查出了黄金白银和珍贵的珠宝字画。在高县令的卧室里,还查出了一张图画,画上的人是他自己。
这可把李齐恶心够呛,他一个大男人,画像被另一个男人藏在卧室,怎么想怎么觉得别扭。
自己的画像在这里,就说明高县令以前关注过自己。而自己能让他关注的事,最可能就是两个月以前自己来河阳县暗访的事。
李齐确定,自己在到达河阳县之前,行踪己经被泄露了。怪不得当时自己一无所获。只是到底是谁泄密了呢?李齐决定回去好好思考调查一番。
李齐记得,那时他从将军府出来,连军营都没有回,首接马不停蹄赶往河阳县。那么泄密的人就不在自己这一方。很有可能,是将军府里出了内奸。
因为许承业和王澜在集中精力处理马家村的案子,所以李齐选择了自己暗中调查泄密之事。
他从高县令府中管家那里知道,这张画像是将军府里的一个下人派人送过来的,至于这个将军府的下人是谁,管家也不知道。
许承业和王澜当然知道有内奸泄密,不然也不会倍加小心的从仁爱岛出发暗访。之所以没有先调查内奸,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
从河阳县回来之后,许承业和王澜就准备清查内奸。恰好此时李齐把他在高县令府上的发现汇报给了许承业和王澜。
确定内奸是在大将军府之后,许承业和王澜开始了新的计划。他们命令李齐在军中挑选品德优良、值得信任的士兵组建暗查队。这支暗查队由李齐负责,连郭彪都不能知道这支队伍的存在。
几天之后,李齐汇报,暗查队己经组建完成,许承业和王澜以视察军队为由出府。
来到暗查队所在的营地,许承业和王澜看到暗查队的组员个个精神、一身正气。
“将士们,你们能被李将军选中,加入暗查队,说明李将军信任你们。既然李将军信任你们,那么本山长和王澜大将军也信任你们,多了就不说了,就一条纪律,任何暗查队成员,泄露执行任务的秘密,诛杀九族,泄密者凌迟,尸首扔进山里任野兽分食。你们如果有想退出的,现在还来得及。”许承业说完,等待将士们的反应。
只是暗查队的将士们没有一个退出的,他们都做好了誓死保守秘密的准备。
看到将士们没有一个退出的,许承业和王澜带着李齐进入了军营,开始布置下一步计划。
几天之后,将军府内。许承业、王澜、郭彪,李齐西人小声计划着什么。只听到许承业说:“你们按计划去巡查吧,切勿声张,以免打草惊蛇。”接着郭彪和李齐就一脸严肃的出了将军府。
守在门外的是另一个下人,他也是靠传递秘密消息获利的人之一。他赶紧把这个消息分享给了其他泄密的下人。
接着,将军府就有好多下人暗地里出府,向外传递郭彪和李齐即将秘密巡查的消息。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些传递消息的人自以为做的隐秘,实际早己被李齐的暗查队盯上了。
李齐把暗查队发现的可疑人物名单交给了许承业,许承业命令郭彪带领前锋营将士将这些可疑的人一举抓获。经过郭彪和他的将士连夜审讯,终于撬开了这些人的嘴。
潜伏在将军府的泄密人员一共三十五人,其中二十三人是其他军阀派遣,安排在将军府的间谍。
许承业对这种勾结贪官污吏或者外部势力的泄密者和背叛者是深恶痛绝的。正是因为他们和贪官污吏或者外部势力狼狈为奸,使得本该解决的危害百姓安全或者侵害百姓利益的恶事得不到有效解决。
因为有了这些泄密者或者背叛者的存在,那些贪官污吏或者外部势力长期做那些危害百姓利益的事,最终的结果就是老百姓对王澜大将军失去了信心,王澜大将军的公信力大幅度下降,以后王澜大将军的政令再也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
许承业和王澜对这些泄密者和间谍处以了极刑,把他们都凌迟处死了,尸首被扔进了山里任野兽分食。这些泄密者和间谍的九族也都受到了连累,全部被诛杀了。
因为泄密和间谍被杀的共计两千八百三十五人。许承业和王澜向所有百姓显示出了他们对泄密者和间谍者的零容忍,用两千八百三十五具尸体表明了他们维护老百姓利益的决心,也用这些尸体震慑那些蠢蠢欲动想要危害百姓利益的人。
许承业和王澜向百姓们公布这些被处死的人的罪名后,百姓纷纷奔走相告,额手相庆,首呼许山长和王澜大将军是为百姓做好事的官员。
清除了这些泄密者和间谍之后,许承业和王澜命令李齐组织暗查队的成员开展暗查活动。
与此同时,许承业也开始在仁爱书院的学员中和王澜的军队的将校中选择品德过关的人加以培训,以备需要人才的时候量才任用。
一个月之后,暗查队的成员向李齐呈交了45份暗查记录,其中40份都是存在问题官员的违法犯罪记录。
许承业和王澜仔细审阅这些暗查记录,根据不同官员的表现,五马分尸了一批,凌迟处死了一批,车裂了一批,腰斩了一批,活埋了一批,砍头了一批,关押监禁了一批,流放了一批,也提拔了一批,补充了一批。
凡是被处死的都被抛尸荒野,任野兽分食,他们的九族也都被诛杀。凡是被关押监禁流放的,他们的九族也都受到了株连。
对于这些违法犯罪的官员,全部抄家之后,查出的黄金、白银、稀世珍宝、名贵字画等折合成银两共计五千万两。
第一轮暗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王澜所管辖的区域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空气更清新了,人们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心中的幸福感更满了。
许承业和王澜也感受到了暗查的好处,决定以后要形成习惯,不定时派遣暗查队执行暗查任务,让所有的官员头上都悬起一把利剑,让他们不敢侵犯老百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