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晦气

腊月廿三,小年,康熙在乾清宫御笔书写「福」字,首张福字贴于乾清宫,其余分赐给太后、皇后及宠妃,还有宠臣。

每当这时候,康熙才真切感受到身为帝王的权柄在握,得以施恩赐福于臣下。

金砖托着几幅对联到董静姝面前讨赏,“主子,这是皇上亲自写的对联,这满宫里,可就只有坤宁宫、钟粹宫和长春宫有这个荣耀。”

金砖的咋咋咧咧,董静姝早己见惯不惊。

宫里人向来把皇上的赏赐当作天大的体面,主子得了彩头,奴才们自然跟着扬眉吐气。

她虽瞧不上这些虚浮荣光,却还是随手抛了个银锞子过去,权当打发他沾个喜气。

见对方喜悦外露,董静姝只淡淡瞥他一眼:“在外头收敛些,莫要招蜂引蝶招惹事端。”

金砖立马耷拉下嘴角喊冤:“主子明鉴!奴才在外头连气都不敢大声喘,旁人问起半个字都没漏。”

瞧他挤眉弄眼的滑稽样,董静姝又丢了个银锞子过去,指了指对联:“少耍贫嘴,去把这对子贴上。”

金砖身手利落地接住,将描金托盘顶在头上,腰身一折行足了礼,才屁颠屁颠捧着对联出去。

没过多久,廊下便传来夏至的嚷嚷声:“往左偏些!说你呢金砖,这角都翘上天了,你倒是让开些——”

这般热闹的场景,心如止水的董静姝也忍不住去凑个热闹。

康熙一共赐了长春宫6副对联。

董静姝住的宫殿只有三个阔间、三个门,怎么会是6副对联呢?

那是因为清朝入关后,为体现满汉一体,宫廷中常见的是满汉双语春联。

又因为满族早期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白色象征冰雪、纯洁,被视为吉祥之色,其传统春联一般用白绢或白纸书写。

加上紫禁城现在是满族的统治地盘,以满族为尊,这就导致了春节期间出现了个魔幻的场景。

竖联中,外侧为白绢满文,内侧为红纸汉文,两联并列;横批,满文居上、汉文居下。

红白相间,倒像是阴间游戏纸嫁衣里面的场景。

难不成韩国那边的白色对联就是从清朝学过去的?

那韩国这个爱认祖宗的小国,是从哪学到办婚宴像是办丧事一样的?毕竟大清的喜事也是以红色为主的。

许是在21世纪浸染太久,白色晦气的观念早己根深蒂固,董静姝望着门口雪白的对联,嫌恶地往后退了两步。

看向殿内总觉像活死人的祭祀场,董静姝望着绥寿殿的门槛迟迟不敢迈脚。

她从前最不屑神佛,毕竟连早夭的皇二女都救不回,那些泥胎木偶哪配享她一炷香?

可如今重生再重生,这等诡事分明超出科学范畴,由不得她不信这世上真有因果轮回。

既然神佛存在,那魑魅魍魉之说恐怕也非空穴来风。

眼前对联虽写着“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可那雪白宣纸配着浓黑墨字,越看越像灵堂挽联。

她盯着廊下新糊的窗纸,只觉整座殿宇都透着阴寒,活脱脱一口开了小窗的的棺材。

胡思乱想间,她再也受不住这股子森冷气,向来喜静的她也顾不得寒风凛冽,拢了拢身上的皮衣就带着夏至往御花园千秋亭走。

首到薄暮冥冥,碧玉来寻人,说皇上己等候多时,董静姝才磨磨蹭蹭起身,不情不愿地返回长春宫。

窗外暝曚,室内炉火烧得正旺,暖意在暮色中蔓延。

康熙正拿着董静姝常看的游记《帝京景物略》翻阅,捕捉到她的身影后,起身牵着董静姝到罗汉榻上坐着。

摸到手里的冰冷,康熙好奇道,“朕记得爱妃一向喜欢在房间里躲懒,不爱出门,今个怎么有兴趣去御花园溜达了?”

因为嫌弃这里晦气!

董静姝暗地里撇嘴,嘴上却矫情道,“回皇上,奴婢今日忽发奇想,想学古人于暮色中赏雪,再佐以一壶暖酒,倒也别有一番意趣。”

她还倒打一耙,嗔怪道,“倒是皇上,扰了奴婢的兴致,可得罚。

就罚——皇上改日与奴婢相约赏景。”

康熙除了开蒙时被御书房的师傅罚过加练大字,其余的时候还真没被罚过,想呵斥对方大不敬,但又觉得这感觉很新奇。

最后也只能无奈一笑,轻点董静姝的鼻子,好笑道,“爱妃可真促狭。”

董静姝没问康熙答不答应,话题一转,亲昵地说,“多谢皇上御笔亲赐的春联,皇上待奴婢真好。”

别人送的礼物,要及时反馈正面的情绪,这才不会让对方觉得自己自作多情。

但还是好气哦,明明不喜欢,却还要感谢对方。

康熙虽觉此事微不足道,然唇角仍不自觉扬起几分。

董静姝觑见他手中攥着的游记,忙将话头引去:“刘王二位先生的这部游记当真是生花妙笔,莫说将京城的湖光塔影、市井百戏写得活灵活现,便是前朝那些断碑残碣里的掌故,也叫人读来如临其境呢。

只可惜奴婢身为女子,深居闺中时阿玛额娘总说女子不宜抛头露面,纵是心向往之,那些城郊古寺、野径烟村也只能隔着书页空自嗟叹,到底是少了些身临其境的福气。”

康熙着游记扉页,听她话音里透着遗憾,虽只去过宫外京郊佟佳氏的庄子和府邸,却不愿在这双含着期许的眼波里露了怯,遂将书卷往案上一放,唇角扬起惯有的志得意满:“京郊景致终究小家子气,待来年春和景明,朕带你去江南——”

他屈指叩了叩青玉镇纸,眼底漫起鎏金般的光,“届时你且看那二十西桥的明月、秦淮河的画舫,纵是谢道韫再生,怕也要吟流连驻足。”

对于康熙的承诺,董静姝只信一半,这位确实是喜欢出巡,但只有区区几次带宫妃一起,到时候还不一定轮到自己。

信他还不如期待自己生个皇子,等康熙死后荣升为太后,届时她想去哪谁都阻止不了。

但康熙寿命太长了,到时候她都一把老骨头了,哪里还能受得了长途跋涉旅行的艰辛。

要不然,还是让康熙提前去死一死?

“我信陛下。”董静姝将双手挂在康熙的脖子上,含情脉脉望着他。

手指轻轻抚过他的脖颈,眸中闪过一丝晦涩的暗光,这脖子还未发育完全,不知道此时双手一用力,能不能将脖颈勒断。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