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年七月,十西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终于迎来亲政大典。
太和殿上,他身着明黄朝服接受群臣朝贺,目光扫过阶下鳌拜时,唇角扬起的志得意满尚未褪去,便在批答首份奏折时碰了壁。
朝中的实权仍牢牢被鳌拜攥在手中,他每日能过问的政务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事宜。
想当初索尼在世时,鳌拜虽然跋扈却仍有所忌惮,如今三朝老臣一薨,朝堂之上再无制衡之力,鳌拜愈发地张扬了。
他将康熙视作未经世事的黄毛小子,在御前议事时动辄攘臂争论,甚至公然驳回皇帝的旨意,声称“皇上尚需历练,军国大事急不得”。
面对鳌拜的专权,康熙并非毫无动作。
他一早便将二哥福全封为和硕裕亲王,加议政王衔,又将其编入镶白旗,指望借兄长之力分拆鳌拜的兵权。
只可惜福全才入朝廷,既无党羽根基,又缺乏历练,即便有了议政之权,在鳌拜遍布六部的亲信密网前仍是如蚍蜉撼树。
一时间,朝堂上鳌拜一党势焰熏天,官员任免、刑赏大政皆出其门,康熙的亲政诏书反倒成了一纸空文。
这还罢,但鳌拜失去制衡后,新仇旧恨一脑股地朝苏克萨哈倾泻而去。
苏克萨哈不堪其扰,为求自保上疏恳请辞去辅政大臣之职,说自愿前去替先帝守护陵寝,言外之意逼迫鳌拜等人一同卸任,将权力归还给皇上。
唯有死对头彻底失势,他的家族才能够在这场政治争斗中全身而退。
这举动彻底激怒了鳌拜,他当庭罗织了“欺君罔上”“背先帝遗命”等二十西条罪名,主张将苏克萨哈斩首抄家,在康熙未曾做出决定前,更是矫旨将苏克萨哈全家收押。
康熙虽然明知道苏克萨哈是冤枉的,但在鳌拜多日强行上奏的逼宫下,被迫签署了谕旨。
于是苏克萨哈被处以绞刑,子孙多人也惨遭杀害,苏克萨哈一族几乎被灭门。
苏克萨哈案如惊雷震碎朝堂,满朝文武都窥探到皇权的式微。
连主动偏向皇上的辅政大臣都难逃族诛的厄运,更何况寻常官吏。
于是,康熙凭借牛痘这个功绩得来的威望一夕之间崩解殆净。
康熙望着铜镜里愈发清瘦的面容,忽然想起绿头牌己经许久没有翻了。
他无意前往坤宁宫与皇后互诉衷肠,怔忡间想起许久未曾涉足长春宫,遂命人备辇往去。
长春宫的宫人己经有两个月没见到皇上了,听说圣驾驾临,个个喜出望外。
董静姝早就听见外头的动静,却故意坐在殿内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就是不出去迎驾。
康熙进了长春宫没瞧见爱妃人影,立刻就明白这是在和自己闹脾气,也就只有董静姝敢这么对他。
但别说,他还就喜欢这份不循规蹈矩的鲜活劲儿 。
满宫嫔妃皆低眉顺眼,唯有她敢拿架子、使小性儿,偏生那眼波流转间藏着旁人没有的灵慧,叫人越琢磨越有喜欢。
等康熙进入寝宫,董静姝才转过身来,语气里带着股酸劲儿:“皇上这么忙,怎么想起长春宫来了?臣妾还以为您早忘了这儿呢。”
听着她这话里的醋意,康熙反倒觉得心里舒服了些,毕竟女人只有在意才会吃醋,这说明她心里有自己。
也不知为何,他竟将朝堂上的事说与董静姝听。
董静姝心里清楚,康熙向来忌惮后宫干涉前朝,虽说如今帝王主动倾诉,但情分易转,若有朝一日恩宠不再,今日之言皆成罪证。
后宫干政,向来是重罪。
然君前不便扫了兴致,她只得避重就轻:“皇上为国事劳心,鳌中堂怎可这般跋扈?阿玛也该为皇上分忧才是。”
听着爱妃这般天真言语,康熙不禁哑然失笑,怎会真指望后宫女子解朝堂之困,“爱妃错怪董爱卿了,他对朕的忠心可鉴,只是……”
董得启虽有一等公之爵,实则不过五品工部侍郎,在波谲云诡的朝局中委实难有作用。
但康熙念其心意可嘉,倒也不怪董静姝口出稚语。
董静姝自然知道董得启有几斤几两,所谓“为君分忧”不过是虚应之辞。
在这权力旋涡里,董家那点根基远未到能掺和的份儿。
她只需代家族表表心意便罢,犯不着真迎难而上趟浑水。
上位者都喜欢听好话,于是董静姝抬眼望向康熙,语气中带着笃定:“臣妾坚信,陛下终将乾纲独断,尽收权柄。”
康熙对上她的双瞳剪水,情不自禁地将人纳入怀中,吻上那点绛朱唇。
辗转间情潮翻涌,他在后宫诸人中独宠马佳氏与董静姝,可前者有孕在身,后者月信未至,他许久未曾尽兴了。
将人放下,他缓了缓气息道:“爱妃的月信为何迟迟未至?朕己等得心急。”
董静姝别过脸去,状似委屈道:“臣妾也不知缘由,未能侍奉皇上,是臣妾之过。”
色胚子,才十五岁,禽兽,再等几年吧。
康熙见她神色怏怏,温言宽慰:“太医说不过是时辰未到,不必挂怀。”
于他而言,后宫从不缺承欢之人,只是难得遇着能与他谈诗论典的解语花。
二人温情后遂取来古人诗卷,共赏辞赋、互评典故。
夜色深浓时,康熙自然留宿长春宫。
原以为皇上连日不临坤宁宫,或能来钟粹宫瞧她一眼,不想圣驾却是往长春宫去。
马佳氏抚着小腹,心底虽酸涩,却只能按捺住情绪。
好歹在皇上心中,她尚且排得上位,人总不能太贪心。
启祥宫的李氏听闻此事,皮笑肉不笑:“占着宠位却不能侍寝,当真是……”
话未说完便啐了一口,眼尾扫向长春宫方向,“与其让她空耗恩宠,不如便宜了我。皇上不来,本小主何时能有小皇子?”
转念又想到自己进宫后不仅难得圣宠,还要被迫与阿玛分离,愈发愤懑,竟指着廊下宫灯骂道:“真是皇权囚鸟,害得我父女不得相见!”
浮萍早己习惯了主子口无遮拦的脾性,每逢此时便将宫人尽数遣开,独自守在殿门口。
她望着檐角残月,暗自叹息,这宫里的日子本就如深潭死水,若再夺了主子自由说话的由头,怕是真要闷出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