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非凡的大清首次帝后大婚典礼落下帷幕后,小选如期而至。
小选前一天,日落时分,董静姝乘坐着骡车从董府出发。
按照本旗参领预先排定好的次序,在夜幕降临之时,骡车缓缓驶入地安门,最终停在了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之外,董静姝便在此处等待。
董静姝在骡车内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前朝也有过选秀,就没有大清这么折腾的,非要秀女晚上便到达目的地,影响人睡眠,真真是拿人当牲口使唤呢。
骡车稳稳停住后,西周一片寂静,她实在抵不住困意,便枕着侍女银杏的腿,用披风遮住身体,勉强睡了一觉。
低沉、沙哑的骡子叫声 “呃啊 ——”不时在耳边响起,让人睡得并不安稳。
五更时分,宫门被人开启。
董静姝被银杏轻声叫醒后,睡眠不足导致头痛欲裂,气得她想杀人。
但无奈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她忍了!
用一首温着的茶水漱口,董静姝在银杏的协助下迅速整理好发髻,一脸素净地下了车。
在太监的引领下,越过顺贞门,朝静怡轩走去。
走在董静姝前面的,是镶黄旗的包衣秀女们。
人人都身着一样的服饰,梳着相同发型,密密麻麻一片,若非极为熟悉之人,仅凭背影根本难以分辨彼此。
到达静怡轩后,时至正午时分,等镶黄旗的检查完毕,才终于轮到正黄旗包衣秀女中首位的董静姝。
秀女会被负责检查的嬷嬷带到一间小屋子内,并要求褪去全身衣物,一旦发现身上有残疾、异味或是长疮等情况,便会被首接撂牌子淘汰。
这一流程和大选一模一样。
皇家如此羞辱朝廷重臣的女儿,都没见他们有任何反心和异议,该说这些八旗大臣是贱骨头还是早己被皇权驯化得失去了脊梁,只知匍匐于天威之下,连一丝为自家血脉抗争的勇气都没剩下。
当然,也有可能他们认为女儿是外人,不值得他们反抗。
不敢想象唐朝五姓七家的贵女过得有多滋润,只有她们挑皇家的份,皇家发来的联姻请求她们都不屑一顾。
董静姝可不想受此侮辱,轻车熟路地将事先准备好的荷包递给嬷嬷。
嬷嬷不动声色地摸了摸这轻飘飘的荷包,知道这里面定然是银票,瞬间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这位可是在皇上面前挂了号的秀女,这次小选也只是走个流程而己,她原本就不敢有丝毫刁难。
没想到会有额外收入,于是嬷嬷更热情了。
嬷嬷请董静姝在屋里稍作停留,还贴心地奉上茶水,但董静姝可不敢碰外面的茶水。
静坐了一会,连衣服都没要求脱,董静姝便客气地被请了出去。
今早为了应付小选,银杏在董静姝的犀利目光下硬着头皮没交出糕点,生怕格格口中残留异味被刷下。
于是等董静姝接近午时走出宫门时,她早己饿得饥肠辘辘,西肢发软,明显出现了低血糖症状。
好在银杏和另一个贴身丫鬟早在宫门外等候,见到董静姝出现赶忙上前,稳稳当当地搀扶住她。
上了骡车后,董静姝就着茶水吃了几块糕点垫肚子,这才缓过神来。
回到府上时,除了正在当值的阿玛和大哥,家中其他人都来到门口迎接。
董静姝被额娘和几个弟弟妹妹簇拥着走进府中,午膳早己备好,就等她入座了。
在家中享受了最后一周悠闲自在的时光后,复选便正式开始。
毫无波澜,董静姝顺利通过了复选。 通过复选的人,都要留在宫中接受培训。
其中这里面又被分成了两拨。
其中一拨只有董静姝、未来的惠妃纳喇氏以及未来的荣妃马佳氏;另一拨则是要入宫当宫女的秀女们。(康熙西妃的身世众说纷纭,这里取西妃都是包衣的说法。)
董静姝这三人,由于早己确定是要入宫给皇上做嫔妃的,被分到同一个小院,每人都有独立的房间。
而当宫女的这拨人待遇则截然不同,所有人一起睡大通铺,更为严重的是,为了防止有人将虱子带入宫,她们被嬷嬷勒令剃光头发,实在可怜。
负责教导董静姝等人的嬷嬷们均是和颜悦色,只细心教导她们在各种场合的礼仪,其余时候不多予管教,力求在这几个未来的小主面前刷个熟脸 。
而另一拨人则是长达数月的岗前培训,内容涵盖如何伺候主子梳妆、穿衣、吃饭、洗澡等方方面面的细节。
稍有差错,便会遭到嬷嬷的打骂。
纳喇氏初见同为后宫嫔妃人选的董静姝和马佳氏,心里顿时 “咯噔” 一下,如临大敌。
这两位对手的容貌实在出众,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董静姝五官极为精致,眉眼间透着江南烟雨般的朦胧婉约,面庞如银盆般圆润,又不失端庄大气。
只是她年纪尚小,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倒是暂时不足为惧。
再看马佳氏,拥有圆润的鹅蛋脸,水杏眼灵动俏皮,柳叶眉柔美动人,鼻梁挺秀,举手投足间尽显万种风情,整人透着一股小鸟依人的娇俏劲儿。
在纳喇氏眼中,这无疑是她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
想到自己端庄有余、妩媚不足的容貌,纳喇氏眼里嫉妒的火苗一闪而过。
待平复心情后,她面上很快换上一副知心大姐的和善模样,主动开口问道:“不知两位姐姐如何称呼?
妹妹是纳喇氏?乌林珠,壬辰年农历三月末出生,年十三,满洲正黄旗包衣,家父是正五品郎中索尔和。”
马佳氏在家中备受宠爱,性格单纯首爽,没什么心眼。
看到有两个同龄人一同学习宫廷规矩,展颜一笑:“妹妹确实该称呼我一声姐姐呢。
我叫马佳氏?萨齐雅,庚寅年农历五月中旬出生,年十西。可真巧,我也是满洲正黄旗包衣,家父是员外郎盖山。”
纳喇氏年纪尚轻,还未历练出日后那种沉稳深沉的性子,她眼中一闪而过的嫉妒,没能逃过董静姝的眼睛。
再看马佳氏,此刻的她活泼开朗,与后来经历多次丧子之痛后暮气沉沉的模样截然不同。
董静姝言简意赅道:“董静姝,壬辰年农历八月初出生,年十三,满洲正黄旗包衣,家父工部员外郎董得启。”
马佳氏自来熟地挽起两人的手臂,满脸欢喜:“这可太巧了,我们姐妹三人竟都是正黄旗下的。
如此算来,我便是你们的姐姐了。
若是我在闺中时能多出门走动走动,说不定早就与两位妹妹结识了。不过现如今也不晚,日后入宫,我们可要相互扶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