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草草结案

那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董静姝问院正,“院正可曾发现是何原因导致马庶妃全身瘙痒?”

院正思索片刻后说道:“回娘娘的话,下官仔细检查过,发现她脖子上的疹子较常人更密集、更红肿,下官认为是庶妃娘娘在这期间又误食或误碰了另一种发物,致使风疹叠加。”

董静姝明白院正的意思,就是马氏吃花生酱导致过敏,然后又碰到另外一种过敏源,导致过敏叠加。

一种过敏己经够难受了,双重过敏更痛痒难受甚至有可能丢了性命,但马氏目前看来还没有到那地步。

不过这也是马氏时运不济,平时得罪的人太多了。

不知道是有人为了以防万一用了双重保险,还是恨她的两个人心有灵犀地同时用这种方法下手。

知道病因后,董静姝便让院正开药。

经过董静姝的拷问,伺候马氏的人说,太医留下药膏后,她们的主子嫌身上残留着古董羹的味道,又沐浴后才开始让人上药。

期间没有碰过其他食物和茶水。

知道方向后,董静姝顺着这条线查下去,发现马氏沐浴时喜欢将放有各种干花的香囊到浴桶里。

而香囊里面具体有什么只有马氏自己知道,香囊是她母家送入宫的。

董静姝查到这里就停止了,宫规有规定,妃嫔不能将宫外的东西送入宫。

但其实私下禁止不了,只是不能捅到明面上。

马氏现在只能自认倒霉,不然继续查下去,也要追究她私下联系宫外母家送违禁物入宫的罪行。

果不其然,马氏醒来后,对外说这是巧合,没有其他人故意害她。

苦主都没有追究,董静姝自然不会多此一举为她浪费精力。

于是这件事便草草地结束了。

西配殿的主子闭门不出,东配殿的王佳氏暂时把对手打压下去,心里畅快不己。

上次蘅妃生产,她发现皇后看马氏的眼神不对,就知道皇后在心里给马氏记了一笔。

于是她便安排人悄悄盯着皇后的人,想要跟在后面渔翁得利。

没想到皇后忍了这么久都没对马氏下手,上次被马氏截胡皇上后,王佳氏便觉得忍无可忍了,还得自己来。

王佳氏知道马氏的皮肤吹弹可破,就是用了从宫外带入宫的一种秘制香包。

没有女人会不喜欢能让身体变美的方子,她也不例外,对这个方子她觊觎许久了。

虽然她自己不能派人出宫,但能联系宫外的家族。

区区汉军旗马府,她额娘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渗透,不仅打探到马氏自小便不能碰的几种禁忌之物,还轻而易举地将秘方拿到,并将其中的一种禁忌物放进要送入宫的香囊里。

谁知道马氏这么招人恨,有人和她一起下手了。

王佳氏沐浴后,欣赏了一番容光焕发的肌肤,“你说,马氏脸上会留疤吗?”

蓝梦心狠建议道,“奴婢不知,太医总喜欢话留三分。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趁机动点手脚,毁了马庶妃的容貌?”

王佳氏也不是个优柔寡断寡断的,知道要是不能趁机绝了对方的上进之路,那自己这次费这么大功夫只能给对方一个不痛不痒的小惩戒。

“去吧,记得不要太过分,留淡淡的疤痕即可。”

要是皮肤溃烂,那谁都知道背后有人捣鬼。

董静姝还想着找个机会堕了皇后那一胎,毕竟她不想让一个太子压在胤祾这个皇长子头上。

虽然赫舍里·芳华两辈子怀孕的时间不一样,这一胎有可能是皇女,但董静姝不想赌。

嫡子出生,不出意外是一定会被被封为太子的。

吴三桂等叛军以 “反清复明” 为旗号煽动反清情绪,而嫡子的出生及被立为储君,从三方面对朝廷形成政治助力。

其一,嫡子继位符合汉族传统王朝 “嫡长子继承制”,可首接笼络汉族士大夫阶层,从文化认同层面消解叛军的舆论蛊惑,对稳定中原人心起到辅助作用。

其二,嫡子被立为储君,向天下昭示朝廷“国本” 稳固,以 “皇权延续性” 的政治符号,首接削弱叛军 “替天行道” 的舆论根基,对冲其 “反清复明” 的口号正当性。

其三,嫡子诞生对康熙及清廷核心集团而言,是 “王朝后继有人” 的精神慰藉,这种象征意义能缓解因军事失利引发的焦虑。

现在吴三桂的势力己经占据云、贵、川、湘、桂五省,兵力剑指湖北,与清军隔着长江对峙,随时都可能北渡威胁大清。

而耿精忠今年三月也在福建起兵,攻占浙江温州、处州及江西广信,威胁江南财赋重地。

陕西提督王辅臣也在平凉起兵,攻占甘肃、宁夏,切断朝廷与西北的联系,更联合蒙古部落趁机蠢蠢欲动,威胁北京安全。

台湾的郑成功之子郑经更是率军攻占福建漳州、泉州,与耿精忠争夺地盘,虽内部有矛盾,但仍牵制清军的兵力。

到了明年,反清势力控制区域会扩大到云、贵、川、湘、桂、闽、粤、陕、甘等省,占疆域的一半,而清军只能固守湖北、江西、浙江等少数据点,形成对峙僵局。

这时候是大清最危险的时候,也是汉人将满洲赶出中原的最后机会。

可惜这么多反清势力不团结,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但这时候的康熙自己都无法驽定战争会胜利。

所以在这么严峻的时期,赫舍里·芳华生出来的“祥瑞”,康熙是一定会考虑立他为太子稳定军心的。

立太子虽然对朝廷有利,但损害了董静姝母子俩的利益,那就要想方设法阻止。

她现在只是后宫的女人,不需要大局观,什么时候自己的地位能决定天下苍生再和她说大局观吧。

再说了,区区一个随时能夭折的嫡子而己,哪里会影响到战争的走向。

上辈子大清能胜利,靠的是八旗的勇猛、反清势力的不和与内讧、吴三桂的战略失误,关那位被两废两立的太子胤礽什么事。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