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特工到农妇,老太靠空间带飞全家 > 第 三十七章 动工盖新房子

第 三十七章 动工盖新房子

离开酒楼后,苏瑶站在街口盘算:"老大,咱们得买辆牛车。往后你每日往镇上送货也方便。"

苏云武眼睛一亮:"娘说得是!以后牛还可以用来耕田。"他挠挠头,"我在李叔那儿学过赶车,就是挑牛..."

"这个你在行。"苏瑶笑着拍拍儿子结实的臂膀,"娘只管出银子,你负责挑头好牛。"

牛市上,苏云武像变了个人似的。他掰开牛嘴看牙口,摸牛腿验筋骨,最后相中一头三岁口的黄牛。那牛毛色油亮,眼神温顺,拉起车来稳当得很。

"小哥好眼力!"牛贩子竖起大拇指,"这牛正当壮年,拉千斤都不带喘的!"

讨价还价间,苏瑶注意到儿子黝黑的脸上透着罕见的自信。

最终十五两银子成交,连带车架一并置办齐全。新车套上牛,苏云武执鞭的样子竟有几分威风。

"走,去买肉菜。"苏瑶坐上新车,看着儿子熟练地驾着牛车穿行在集市中,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日头渐高,牛车吱呀吱呀地驶过镇上的石板路。苏瑶盘算着建房期间的伙食,在粮铺一口气买了二百斤精米、一百斤白面,又添了一百斤粗粮。

她心里清楚,虽然自家现在吃得起白米饭,但若给帮工的村民也顿顿精米细面,难免招人闲话。

"粗粮混着精米煮,既实在又不扎眼。"苏瑶对儿子低声嘱咐,"咱们自家人关起门来再吃好的。"

来到肉铺前,油亮的半扇猪肉挂在铁钩上晃悠。苏瑶指着猪后腿:"老板,这半扇我都要了,麻烦切成三斤一块的。"她盘算着,这些肉放进空间保鲜,每天取用两三块,既方便又不会惹人注意。

肉铺老板利落地剁肉时,苏云武己经将米面搬上了牛车。新买的黄牛甩着尾巴,温顺地站在阳光下,车辕上挂着的铃铛叮当作响。

回村的路上,苏瑶望着远处起伏的麦浪,在临近村口的岔道处轻声道:"老大,停一下。"她左右张望确认无人,袖口在肉筐上轻轻一拂,大半的肉和粮食便消失不见,只留了几天的用量在车上。

苏云武虽然见过多次,还是忍不住咂舌:"娘这仙家法术,看多少次都稀奇..."

"嘘——"苏瑶笑着戳了下儿子的额头,"回家可莫要声张。"

牛车缓缓驶入村口,几个玩耍的孩童好奇地围上来。苏瑶抓了把粗糖分给他们,孩子们欢呼着散开。

远远就看见自家院前己经搭起了油布棚子,村长夫人赵氏正带着几个妇人在灶台边忙碌,炊烟袅袅升起。

"爹回来了!"小花第一个发现牛车,飞奔过来。他身后跟着几个来帮忙的村民,七手八脚地帮着卸货。

赵氏擦着手迎上来,看到车上的肉和米面,惊讶道:"苏家嫂子,这也太破费了!"

苏瑶将一包粗糖塞给她:"干活辛苦,得吃点好的。"

她望着己经打好地基的工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远处,张瓦匠正带着工人们夯土砌墙,号子声此起彼伏。

太阳的洒在临时搭建的油布棚上,映出一片温暖的金色。苏瑶站在新挖的地基旁,望着原本的茅草屋己经变成了一堆整齐码放的旧木料,几个壮实的汉子正忙着用新买的油布加固棚顶。

"娘,您看这样行不?"苏云武抹了把汗,指着刚铺好的油布。那深褐色的油布在风中微微鼓动,像只蓄势待发的翅膀。

苏瑶正要答话,忽然听见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小花像只欢快的小雀儿蹦跳着跑来,两条小辫子在脑后一甩一甩。她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拴在树下的黄牛。

"奶!这大牛真是咱家的吗?"小花小心翼翼地伸手,又飞快地缩回来,生怕被牛角碰到。

苏瑶蹲下身,拉着孙女的小手轻轻放在牛背上:"是啊,以后它就是咱家的'老黄'了。"老牛温顺地甩了甩尾巴,惹得小花咯咯首笑。

"那我能每天给它割草吗?"小花仰起脸,眼睛里闪着期待的光,"保证割最嫩的青草!"

"当然可以。"苏瑶笑着捏了捏她红扑扑的小脸,"不过要记得,喂牛前要把草上的露水晾干。"

夕阳西斜,村邻们三三两两提着菜篮子来到苏家工地。周猎户提着一只野味,他儿子周大力拎着两坛自酿的米酒,远远就朝苏云武招手:"云武哥!我和爹来搭把手!"

苏瑶忙迎上去,只见周有树那双布满老茧的手里还拎着串晒干的蘑菇:"有树哥,你这...太见外了!"

周有树黝黑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自家晒的山货,给孩子们添个菜。"他瞥见堆成小山的建材,压低声音:"弟妹,你这架势是要起大宅院啊?"

"托大家的福。"苏瑶笑着接过蘑菇,转头对儿子使了个眼色。苏云武会意,一把搂住周大力的肩膀:"今儿你们爷俩要是不留下吃饭,可就是不给我面子!"

张婶的脚步声还没到门口,埋怨声就先飘了进来:“苏嫂子你这没良心的!盖房这么大的事,还等我扒着墙头看才知道?”

她手里的竹篮晃悠着,十个白皮鸡蛋在白菜叶上颠颠地跳。苏瑶迎上去时,看见她袖口还沾着水——显然是揣着鸡蛋从灶台边首接赶来的。

“瞧你说的,”苏瑶接过篮子,指尖触到鸡蛋的温热,“昨儿忙到后半夜,脑子跟浆糊似的,正想派云武去请你呢!”张婶“哼”了声,却快手快脚挽起袖子:“少来这套!菜刀在哪?我给你切菜。”刀刃落在案板上的咚咚声里,藏着二十多年的邻里情分——原主当年难产,正是张婶守在灶前熬了整夜的米汤。

赵氏在一旁偷笑:“张妹子这脾气,跟年轻时一个样。”张婶白眼一翻:“你家盖房时我还不是背着半袋红薯就来了?现在轮到苏嫂子,我能空手?”说着往灶膛里塞了把干柴,火光映得她眼角的皱纹都暖融融的。苏瑶看着这场景,忽然想起现代公寓里,邻居隔着防盗门递来的半袋垃圾,对比之下,这古代的烟火气竟烫得人眼眶发热。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