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虚空法界,细雨著 > 第8章下 自我与我和我们间的关系

第8章下 自我与我和我们间的关系

好比几个人都站在一个大皮筋的圈子里,然后让他们去探索一片广袤的面积。你会发现,他们起初各自探索自己附近的区域。很快,橡皮筋内的区域被探索完了,当他们渴望拓展自己探索的面向时,向前进的行动会拉扯皮筋改变并产生张力,如果每个成员都同时反方向前行,就会相互形成牵扯的力量,结果每个人都寸步难行,时间和力量不断彼此消耗却一无所得。

大家发现,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好方法:其一是让一半的人走在前面,另一半尾随其后,对相同的区域实施两次探索;另一种方法是,大家站成一排,而非一圈,这样展开地毯式平行同时推进,然后共享彼此收获的信息。

经过测试,两种方式都存在着问题,因为不同的个体所探索的区域难度不同、自身的水平不同、性格的快慢不同,很难保持均衡的一致性。

经过反复的实验,它们找到了最佳解:它们排成两列纵队,最弱的放在最前面,然后推进探索。如果前面的人遭受到了阻力,后续的人就累积补充上来帮助前者,而左右两边的人彼此形成对等行动平衡。这样既有效率又有质量地完成未知区域的探索任务,就好像两条同时推进的坦克履带一样。左右带来平衡性的是对等的自我其它人格,后续补充上来的是其它转世的人格,所有这些都是其它自我人格。

某一个体可以非常优秀、智慧且能量振频很高。但它继续突破自我成长的瓶颈所遭遇的阻碍,恰恰就是自己团队中能量最弱小、频率最迟缓、杂波最多的亲弟兄。进阶是需要全体自我团队的总平均值达标的,有内在杂波低频没有完成整合的自我团队,无法进阶到下一个意识层面。

当某个自我意识在某个维度的平行故事线中总是想不明白、看不透彻自己的课业时,它会一遍遍地卡顿在相同的轮回里,导致所有的自我都无法突破进阶的瓶颈,全队组团过来帮它一个,一起演戏帮着它领悟自己的难点。可是还必须尊重他的自由意识,不能填鸭式地教或强迫性地灌输认知与智慧,你就说说有多难为自己的那群兄弟吧。就好像不被家人理解的灵修者一样——你无法搭救你的家人,他们也觉得对你失望透顶。彼此都觉得自己特有理,但谁也不能说服谁。

形成思想卡顿的原因很多,但普遍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认知或信念上自我形成了某一定式的成见,因此失去了应有的弹性与接纳新鲜事物和理念的能力。换句话说把自己活得很局限,认知是非很单一。这样的家伙都很“迷”信(迷信一词不仅仅限于对某一信仰体系形成的排它性成见自困),除了自己的“信仰”谁的都不听,也听不进去,狂热偏执地捍卫着某一理念或学说。

所以,把高我对角色我的明示或暗示、托梦、警醒、灵感都视而不见,一笑了之。高我与其它自我轮番从不同角度传递富有启迪性的知见,但毫无用途。最后大伙只能都陪着他“演出”各种把戏,用各种苦难的经历反复地打磨掉他的坚持。首到他经历了某个机缘后,彻底崩溃了,柔软了下来,开始自我反思、自我质疑、自我救赎,放下了坚持的固化成见和执着。

角色谢幕后,大戏并没有终结,死亡不是落幕:如果第二幕在相同场景、不同频率中展开,或在不同场景、不同维度中开启,前者称为滞留灵,后者成为阴间体验者。两者都是生前执念深厚的人,因自己的信念导致其无法返回“云端”进入真实的中阴界。无法进入中阴界就不能离开梦幻场景,所以也就不能忆起所有被屏蔽了的知见。

结果只能在人间角色和阴间角色中相互切换,在自我幻想的幻相舞台中反复流连。人间是幻相,天堂是幻相,地狱也是幻相,你信其有它就有,并让你可以经历它,按照你觉得自己应当经历的那个样子,经历你觉得自己应该经历的时长。

都说地狱无门不请自来,天堂无路一念转生,就是这个意思。或许有朋友会说:我想要脱离当下的地狱,想要去天堂何止一次了,怎么我想了、转念了却没有发生呢?答案是:你想了,也付出了行动,但是方法错了。

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呢?

这里就要说到真实的吸引力法则到底是如何运作的了。

吸引力法则不是说你对着爸爸每天哭着说“我想要辆自行车”,然后得到了一辆自行车;你每天流连在同一个橱窗前,之后老公给你买了那件裙子。真实的吸引力法则的运作是在意识频率维度层面上的。每个角色内的自我意识都因其内在信念形成了自我的意识频率,而这一意识频率是与外在意识实相频率相互自动匹配的。其切换过程就好像是自我认知成长与改变的过程一样,悄然无声,不见踪迹。

你知道自己当下的样子是这样,也知道今天的自己与十几年前的自己很不一样,但是具体哪天或哪时你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又因为这改变让自己的生活进入了当下的这个轨迹中的呢?估计多数人很难说清楚,除非你遭遇过特别显著的人生转折点。

转变自我体验的当下实相,穿越到其它的意识频率平行时空中,需要的方式不光是足够的渴望、确切的行动,还需要与那一实相频率相匹配的认知理念。自我内在的理念不达成彻底的改变,就无法摆脱当下由这一理念构建的“现实”环境。

死后的彼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问题有五种来自不同出处的答案:濒死者的描述、通灵者的表述、灵修大师的描述、催眠回溯者给出的描述、灵界给出的描述。

前三者有着极其类似的答案,而后两者的答案却与前三者存在很大的差异。

前三者在对死后世界的描述中会体现出与当事人强烈相关的原生态人文理念和宗教信仰,甚至还会掺着与其生活区域、社会架构雷同的阴间管理体系、地形地貌、建筑风格特征和服装、人物造型风格。这是因为他们所见所闻与自己的意识储备有着首接的关联,而采访的对象也是本地的滞留灵和这些滞留灵集体意识构建出来的鬼世界。

这些地域性的、相互可印证的、彼此呼应的亡灵信息,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本地区对死后世界的集体心理预期,导致构建出集体实相。其实所谓的地狱、天堂、外星访问等,也属于集体实相的一种显化形式。

后两者在描述这一领域的问题时,与前三者明显的差距在于:它们的回答与描述匮乏科学性,所描述的很多理念与状态多元且匮乏一致性,但宏观上又可以看出信息内的统一性。

它们很少说具体的事物或形象、名称与地点,信息总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单一答案。也没有任何的价值观、道德感、礼法常识,对特定事件的时间描述总是很含混的——会发生,但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带来怎样的结果没有确定的信息。好像一切都是在缥缈地不断幻化着、改变着、测不准的,连历史过去的事也是这样。所以和后者聊天是让人很抓狂的事情,它们是说原理、说宏观架构的好手,但无法探讨特定的科学性话题。

我们可以发现,拥有相同信念的意识体们会利用集体意识幻化搭建出特定的虚拟亚空间实相体系来,里面的一切实相完全符合他们集体意识的共同认知体系,并且相关设施与“神职人员”一应俱全,言谈举止、社会规范皆都犹如预期。

自我灵魂间的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即在量子力学里,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由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己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现象为量子缠结或量子纠缠。

在一组小我间或数个高我间,存在着量子纠缠关系。即当一个小我经历或遭遇某一种体验时,会有另一个小我立刻发生代偿,去体验这件事的其它可能性,进而达成自我体验的对等平衡。

这样的对等机制与平衡设计,让本我在云端上可以同时收获到更全面的多角度认知,对同一面向同时展开不同的观感体验。比如杀人者与被害者、抢劫者与损伤者、暴富的与赤贫的、健康的与衰弱的、聪慧的与迷糊的、一路顺遂的与艰辛坎坷的......如此在人生的抉择中,不同分支在被同时探索着。

总之,你所有经历过的苦难都有另一个你自己因此受益,而任何让你喜形于色的好事也有另一个你因此愁眉不展。所以在开悟等级上,平和远高于喜乐,而喜乐又高于主动或勇气。

这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宇宙中的平衡法则。所有都是同时发生的。

很多人非常难理解同时性多个自我是如何在多个平行地球或一个相同地球中展开的。其实这非常简单:自我意识通过意识束跟随某一被选定的特定角色进入某一历史剧情中。这里的特定角色不是说它有多特殊,而是它的人生“故有”故事线中有你现在需要的某一系列有待体验的剧情。

意识跟随这角色走完全版后,获得第一印象;然后依据自己的想法,开启此角色属于自己的第二个不同的版本——第二次进入相同角色,在相同的年代家庭出生——你就是自己的转世人格了。

这样的尝试可以反复地一再开启,创造出数个不同的人生版本,首到自己满意了为止。但这些版本都发生在同一个地球年代中,出生日期相同,死亡日期与原因不同。

如果你的自我能量足够,可以分化出两三个自己,同时展开不同人生线路的探索,这样就可以少跑几次重复的过程,不同平行线上的自我是其它自我,当你把自己的角色完整地活与死明白后,进入下一步。

这一步就有意思了:你要去扮演那些与你互动过的角色们,因为是与你之前的那个角色形成互动的角色们,所以你又回到相同的年代里或早或晚一些,来体验它们与你互动的过程——它们为什么那样对你,你又是怎么对的它们。这样的过程带来自我对故事线索更深的理解与内在心结的谅解。

于是平衡性体验产生了。你会理解与了解到那些之前自己经历过的被帮助与被伤害都因为什么,而自己对它们的反应又带来了哪些后续涟漪。以牙还牙,恩将仇报,投桃报李,博爱互助,都会形成怎样的人生改变。

这时到了最后的一个阶段:

你又一次回到自己第一个角色身上诞生了出来,这次你会怎么对待这个世界与那些别人呢?

要知道它们都是你自己。在这一刻小我角色的利益得失、名誉荣耀、成就尊严好像都不是那样重要了,你真心地渴望对自己生命中遭遇的每一个人掏心掏肺地好,因为它们就是你自己。你不指望感动它们,也不指望它们会回馈给你什么。但是你知道,最终受益的只有自己,都是自己。

不管是一对双生还是七侠,甚至成群的自我分身,其频率波早期都是被统合在一个高我中的共振协频。不同频时就会形成相互干扰,能量被彼此抵消,造成内耗。

所有小我的振频汇总到一起就是高我的振频,所有高我的振频汇总到一起就是本我的频率。以此类推,所有本我的意识频率也就形成了超我的意识频率特性。这就是自我意识频率的主旋律,也是自我与我和“我们”间的关系。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