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针对祁同伟的舆论攻势,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愈演愈烈。
一时间,涌现出无数“深挖祁同伟黑历史”的帖子,内容五花八门,极尽抹黑之能事。
从他在岩台的“英雄事迹”被解读为“沽名钓誉”,到他在汉江的雷霆打黑被描绘成“滥用职权,公报私仇”。
更有甚者,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翻找出几张林雪父亲林国民与祁同伟在公开场合的合影,便添油加醋,编造出两人之间存在“不正当利益输送”、“权色交易”的龌龊谣言,企图从道德上彻底搞臭祁同伟。
一盆盆脏水,劈头盖脸泼来。
专案组的年轻警员们气得牙痒痒,赵小虎更是拍着桌子骂娘,扬言要揪出幕后黑手。
祁同伟对此却视若无睹。
他坐在堆满卷宗的办公桌后,神色平静,仿佛外界的喧嚣与他隔着一层无形的壁垒。
他深知,对付谣言最好的方式,不是辩解,而是用铁一般的事实将其碾碎。
此刻,他正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梳理赵家那张错综复杂的黑金链条上。
“李响,赵小虎,”祁同伟抬起头,目光沉静,“那些与赵瑞龙、杜建国过从甚密的京州企业家,是时候让他们开口了。”
“明白!”李响和赵小虎领命。
接下来的几天,京州商界暗流涌动。
几位平日里八面玲珑的企业家,被李响和赵小虎分别“请”到了市局的询问室。
面对桌上摆放的、从黑豹和杜建国处搜缴的账簿复印件,以及芯片中导出的部分资金往来记录,这些商人的心理防线,如同纸糊的一般脆弱。
起初,他们还想负隅顽抗,搬出各种后台和关系。
但当李响不疾不徐地,将他们与赵瑞龙、杜建国之间的每一笔可疑交易,每一个合作项目的猫腻,都点得清清楚楚时,冷汗浸湿了他们的衬衫。
“赵瑞龙……他就是个强盗!”一名经营建材的王老板,率先崩溃,声音带着哭腔,“他看中了我的公司,就以‘投资’的名义强行入股,不出一年,我的公司就快被他掏空了!”
“还有我!”另一名地产商也哭诉道,“他让我们伪造合同,搞虚假项目,从国有银行套取了上亿的贷款,大部分都进了他那个‘山水集团’的口袋!”
更有甚者,供述了赵瑞龙如何指使黑豹等人,以暴力手段垄断京州部分利润丰厚的行业,稍有不从,便会遭到疯狂报复。
这些浸透着血与泪的供述,与芯片内容、黑豹和杜建国的供词相互印证,如同一块块拼图,在祁同伟的脑海中,迅速构建起一张庞大而清晰的赵家犯罪网络图。每一个节点,都沾满了无辜者的血汗。
“系统,根据现有证据,推演赵家下一步可能销毁证据、转移资产的路径及人员。”祁同伟在心中默念。
【“案件推演(初级)”功能启动,目标:赵氏犯罪集团反制措施。预计消耗民意值:40点。是否确认?】
“确认。”
【民意值-40点,剩余430点。】
瞬间,几条可能的资金流向、关键人员的逃匿路线,以及可能被作为替罪羊抛出的小喽啰名单,清晰地呈现在祁同伟的脑海中。
他立刻秘密部署,掐断了几条赵瑞龙可能利用的,通往境外的隐秘通道,并对几个关键账户实施了监控。
一张无形的天罗地网,正悄然收紧。
省城,梁璐坐立不安。
祁同伟被省纪委和省厅联合“调查”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她本就不平静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
最初的一丝快意过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焦躁和隐隐的不安。
她并不希望祁同伟真的出事,那种感觉很复杂,或许是担心自己也会受到牵连,或许……是别的什么。
她尝试着给祁同伟打电话,听筒里传来的,却永远是冰冷的忙音,或是首接被挂断。
这种被彻底无视的感觉,让她更加心烦意乱,甚至有些失控地摔了几个杯子。
就在梁璐寝食难安之际,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件,悄无声息地送到了梁群峰的办公桌上。
信封里,只有几张打印纸。
上面是梁璐名下几家公司与“山水集团”之间,看似合法合规,实则经不起深究的资金往来记录,以及几个合作项目中,“山水集团”通过第三方公司间接持股的股权结构图。
证据链虽然还不完整,但足以说明问题。
梁群峰只看了一眼,便如遭雷击,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旋即转为铁青。
他保养得宜的手,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
女儿!他最疼爱的女儿,竟然不知不觉中,成了赵瑞龙利益链条上的一环!
而祁同伟,这个他一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小子,竟然己经掌握了这些!
惊怒过后,是一股彻骨的寒意。
梁群峰不是傻子,他立刻明白了这封匿名信的用意。
这是警告!赤裸裸的警告!如果他再执迷不悟,继续上蹿下跳地攻击祁同伟,那么,迎接梁家的,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祁同伟这是要鱼死网破吗?不,他更像是在敲山震虎!
原本还慷慨激昂,准备联络一帮老伙计,联名向中央上书,痛陈祁同伟“罪状”的梁群峰,此刻如同被当头泼了一盆冰水,所有的豪情壮志瞬间化为乌有。
他颓然地坐在椅子上,半晌说不出话来。
那份早己草拟好的“联名信”,被他默默地锁进了抽屉最深处。
京城,风向也在悄然转变。
一份匿名的举报材料,摆在了中央巡视组某位领导的案头。
材料中,详细列举了汉东省某些领导干部涉嫌严重腐败的问题,其中关于赵家利用“春风基金”等平台侵吞国有资产、操纵市场的描述,与祁同伟通过特殊渠道透露给几家央媒资深记者的“内部参考材料”高度吻合,甚至在某些细节上更为详尽。
如此精准的“巧合”,立刻引起了高层的警觉。
祁同伟的“以退为进”和“暗度陈仓”,终于开始显现效果。
那些原本一边倒抹黑祁同伟的网络舆论中,也开始出现一些理性的声音,质疑之前爆料的真实性,呼吁彻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