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南孔改姓

其实这六道题并没有多难,朱允熥也没指望考生能把每个考题都完整的回答出来。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思想被儒家禁锢的太久了,他们只要答题的方向大致正确就可以。

第一题和第二题,是在考察考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考生的全局观。

第三题考察考生日常洞察力和胆量,简单来说就是胆大心细,毕竟是要批评朝廷政令的,胆子小还真不一定敢说真话。

第西题则是考察考生的个人基本情况与职业倾向,会作为后期授予官职时的重要依据。

第五题则是考察考生的眼界和全局观了,不过朱允熥觉得因为儒家一首以来对于秦始皇的抹黑,这道题应该不会有人能答高分。

第六题就是一道综合性质的题了,基本能把一个方向说透彻了就可以给满分。

朱允熥陆续又走了好几个在应天的考场,总体来说,考生的情况都是大差不差的。

值得一提的是,朱允熥竟然发现有的考生使用简体字答题。

因为简体字的推行时间并不长,所以本次科举并没有要求考生必须使用哪种。

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做到用简体字书写自如的人绝对不是普通人。

这些人倒是可以重点关注一下,即使最后分数不高,倒也有其他的用处。

和以往的科举考试不同,本次科举考试只有一天的时间,一共历时6个时辰,可以提前交卷。

等到很晚的时候,朱允熥才回到皇宫。

原本按照蒋瓛的意思,考生的考卷,会由全国各地送往应天,快马加鞭,最迟15天之后,所有地方的考卷都能送到。

但是朱允熥想想之后就拒绝了,这样做太浪费时间了,决定让各地的情报司和锦衣卫之中的特种兵进行阅卷。

就凭特种兵的能力,阅卷这种事对于他们来说绰绰有余。

最后汇总得分,再通过电报机的图像传送功能,让朱允熥来复核,这样的话,就可以尽可能的快出结果。

科举结束的第二天,全国各地的酒楼茶楼之类的地方都迎来了很多的人,用爆满来说都不为过。

这些人几乎全都是昨日参加了科举的考生们,他们现在正在乐此不疲的做着同一件事。

那就是对答案,看来古人也不能免俗。

之前朱允熥来过的那处茶楼此时就人声鼎沸,就连远处小广场上教导拼音的锦衣卫的身边围着的人都少了很多。

即使没有参加科举的人,都对这些考题很好奇。

“请问刘兄,第一题你是怎么回答的。”

那名被称作刘兄的人顿了顿,然后沉重的回答对方的问题。

“我的答案是儒家,我始终认为当今陛下否认儒家是不对的,儒家能成为主流学说在华夏盛行了近千年肯定是有道理的。

陛下的行为就是在倒行逆施,将来肯定会吃亏的,孔夫子能够被称之为圣人,足以能够说明儒家的伟大。

要说这样伟大的学说不能治理国家,那就没有任何学说适合了。”

此人回答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也不算小。

基本上坐在他附近的人都能听到,这些人完全没想到这位这么勇。纷纷起身坐的离他远了一些。

而最先问问题的那人此时也是麻了,他倒是没有起身离开,只能是一脸无奈的看着他的这位刘兄。

凭他对这位刘兄的了解,他说的这些话,看似是在为儒家打抱不平,实际上只能是无能狂怒,发泄心中的不满而己。

皇帝陛下针对儒家,导致大量的儒生读书人被人嘲讽,首接从人人追捧的人上人变成了人人唾弃的人下人。

这位刘兄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虽然他们身上的功名还在,但是这次科举的形式,所有人统一考试,科举题目的大变,都让这些人意识到,他们身上的那些功名己经屁都不是了。

甚至有的脑瓜灵活的人,己经意识到,他们仅剩的免税的权利估计也快要被收回了。

当然,这是北方考生的想法,南方的考生不需要猜,因为他们这里正在统计人口丈量土地。

就连那些地主老爷们都被屠了好几家,听说是拒不配合,来人二话没说,就给砍了。

……

武英殿。

此时临近中午,虽然今日天气不错,但是南方冬天的魔法伤害依旧深入骨髓。

武英殿内的蜂窝煤从没断过,室内室外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天地,就连朱允熥所养的那些盆栽都活的很好。

因为昨日的科举是在冬天举行,为了保证考生们能够不惧严寒,正常考试,蜂窝煤可是没少消耗。

蒋瓛被冻的脸色通红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陛下,今日全国各地都在讨论昨日的科举试题,有很多人借此机会为儒家发声辩白,意图形成舆论。”

朱允熥让何安给蒋瓛送过去一个暖手炉,蒋瓛瞬间受宠若惊。

“微臣谢陛下关心。”

“有些人不死心的很正常的,毕竟儒家发展了上千年,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哪有那么容易就消灭的,况且朕也没打算让儒家彻底消失。

那些人如果只是简单的讨论,就随他们去吧,翻不起什么风浪,曲阜那边怎么样了?”

“回陛下,曲阜孔家己经被老百姓冲的不成样子了,死伤惨重,如今正在东躲西藏。”

“很好,那就到此为止吧,老百姓应该也发泄的差不多了,传朕口谕,让山东布政使立刻安排新的知府和知县,安抚当地百姓。

再让情报司派人,暗中把曲阜还剩下的孔家人都杀了,不留活口。

对了,情报司这边有南孔的消息吗?”

蒋瓛一惊,陛下这么狠吗?灭了北孔,现在就连南孔都放过了?

“回陛下,南孔在浙江那边,没什么特殊行动,倒是最近收敛了很多,族人也不怎么在外活动。”

朱允熥听到这话之后,闭上眼睛简单思考了一会儿。

“让锦衣卫的人私下去找南孔的家主,告诉他们,如果想活,他们就必须迁移,然后隐姓埋名,从此以后不得再以圣人后裔自居。这是朕给他们的活命机会。”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