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顺1644 > 第18章 甩办主任

第18章 甩办主任

“陈姬误国论,哈?”苗书召见顾君恩。

顾君恩才是大顺第一谋士,宋献策擅长的只是文宣工作,大顺的军事方针和进军路线均出自顾君恩之手:“王爷,此为公议。不是臣等自作主张,陈圆圆确为不祥之女。陈圆圆入宫那天,恰巧崇祯皇帝听闻前方兵败的消息。在陈圆圆出现在皇宫以前,咱们一直打败仗,崇祯皇帝一直打胜仗。自打陈圆圆入宫之后,形势就逆转了,王爷就开始打胜仗了。”

“这是巧合罢了!”苗书之前对于手下将领搞出来的这个“陈姬误国论”,起初没有太大的感觉,只是觉得应该打击一下陈圆圆的嚣张气焰,就放任顾君恩去搞。

但是,没想到,群众成了最大的变量。伴随着形势的发展,苗书越发喜欢这个主意。

首先,解决了“崇祯皇帝死于谁手”这个重大政治和舆论问题,至少是先转移了视线。在后世,大清国多次强调,明朝不是清朝灭亡的,而是李自成灭亡的。雍正帝在审讯曾静时,针对曾静书内提到因“明亡之恨”而反清一说,反驳道:“前明之亡国,亡于流寇李自成之手,与我朝毫无干涉。”甚至认为清朝攻灭大顺政权,是“为明朝报仇雪耻,是我朝深有德于前明”。

现在,先不讨论“明亡于谁手”,先讨论“帝死于谁手”。先迈出一小步,提出“帝死于陈圆圆之手”。先把锅甩出去一部分,下面的事情再慢慢推进。总之,看着这似一条通天大道呢。

其次,离间吴三桂阵营。吴三桂再想冲冠一怒为红颜,只怕不好使了。原来崇祯皇帝给吴三桂戴了一顶绿帽子,这样吴三桂如果降清而倒戈,就会被士兵们理解为报复大明。其正义性和合法性,就大打折扣。

真乃“一石二鸟”之妙计。把吴三桂降清的路,基本封死了。实现了“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正大光明之计。

最后,陈圆圆被这么搞下去,名声算是彻底臭了。出了皇宫,我看她还往哪里跑。哈哈,让你得罪孤王。本王让你离开了皇城,寸步也难行。

“况且,依你所言,陈圆圆入宫后,咱们就开始打胜仗。她连累的是崇祯皇帝,对咱们颇有益处,是咱们的友军。”苗书补充道。

“纵便如是,也不能封其为皇后!”顾君恩已经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臣夜观天相,掐指一算,此女命里克夫,克过三个之后,才能迎来转机,此后一生平安终老!如今才克过两个,王爷万万不可错付。”

“怎么,你也跟着军师学会看相了?”苗书本来准备好好喷一下顾君恩,看到书案上的《大明帝国是如何倒掉的——陈姬误国论》,转念一想,哈哈笑道,“顾先生之言,句句发自肺腑,孤王岂有不听之理!今日招你前来,另有重要军务要商谈。

你提出的‘陈姬误国论’,让孤王大有启发。现在我大顺军内部招降了大量的大明文武,数量之大,已经远远超出咱们从西安带出来的旧人。武将还好,他们带着本部兵马,大部分已经被孤王派遣至前线。只是文臣们叽叽嘎嘎,实在是聒噪。为了安抚他们,孤王封了崇祯的太子为宋王。但是,这些都是权宜之计。待得承平日久,肯定有人会回忆今日之事,到时候崇祯皇帝死于谁手,就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现在你提出的这个陈姬误国论,能够起到鱼目混珠的作用。害死崇祯皇帝的人,从咱们大顺军,变成了陈圆圆,岂不妙哉?

孤王以为,此,可成为以后做事的表率。以后,在‘文攻广孝司’下面可以设立一个‘甩锅办’,认真研究甩锅的学问。就由你来担任这个‘甩锅办’的第一任主任。

你意下如何?”

甩锅办?

这是什么新鲜学问?

顾君恩来不及震惊,立即想到,原来这次闯王叫他来,不是来批评他的,而是来表扬自已的?虽然,甩锅办这个名字有些儿戏,难道闯王真有意提拔自已。额,不对。闯王这是想收买自已?一个甩锅办主任,就想收买自已?

看来闯王执意要封陈圆圆为皇后,这是在向自已发出交易要约?

“王爷,天下臣民群情汹汹,您万不可一意孤行。封陈圆圆为皇后,臣第一个反对。”顾君恩使出了吃奶的劲,力谏。

“孤王封你为齐伯!你给孤王一个面子,一个女人而已,你就别出面反对了,好吗?”苗书对顾君恩也是谆谆善诱。

“王爷,咱们现在讨论的可是立皇后,陈圆圆的身份不合适,她不是普通的女人!”顾君恩坚守立场不动摇。

“那么孤王封你为齐侯,你不要反对了?”

“王爷,不是臣不愿意,实在是天意难违。”顾君恩都快被逼哭了。

“孤王封你为齐王!”苗书出的起价码。

“谢王爷!”顾君恩立即跪下去,凶猛磕头,生怕李自成反悔了,一定要把生为煮成熟饭,用的劲有点大,把额头上的皮都蹭破了,“臣愿为王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谁敢反对陈圆圆当皇后,先从我顾君恩的尸体上踏过去!”

“好啦,好啦。齐王只是爵位,甩锅办主任是实缺,两者不可偏废,你还要继续担任甩锅办主任的官职!”苗书心说,一个王位而已,有效期四十八天。看你高兴的。以后有你哭的时候。

“一切但凭王爷做主!”

“嗯!”苗书点点头,心说,顾君恩这小子,算大顺军的一个人才。在襄阳时,大顺军面临南下还是北上的战略问题。牛金星提出南下,先断漕运,攻取江南。顾君恩认为,不如先取关中,为元帅桑梓之邦,且秦都百二山河,已得天下三分之二。建国立业,然后旁掠三边,资其兵力攻取山西,转向京师。后来,大顺军基本的战略方向都是来自这一方略。

李自成当时采纳顾君恩的建议,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就是彼时大明在江南还有大量武装力量,义军攻滁州,连营十几里,无法攻克。但是,从历史的最终结局来看,这一战略在执行上也有缺陷。第一是在西安呆的时间太短,未能稳固根据地,就匆忙东征,直接破了京城。第二是,未能在进京之前急刹车,原地返回。占据京城后,直接与八旗军对上,中间少了缓冲地带。最终,导致了背锅又苦战,傲慢而付出了代价。

走极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李自成是这样,希特勒也是如此。刚刚与敌军遭遇,还不熟悉对方,就要投入全部力量决战吗?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自已成了打工仔,别人摘走了胜利果实。

“王爷,臣回去就命人把《陈姬误国》的帖子都撕下来,墙面上洗刷干净!”顾君恩开始表忠心。

“胡闹,你敢撕,孤王就撤销你甩锅办主任的职务。咱们好不容易才把锅甩出去,自已捞回来,岂不傻了。看来你对自已的本职工作还理解不透彻,你这个甩锅办的工作要继续扎实推进,第一,你写的那个陈姬误国论,就事论事,毫无阅读性,应该加入细节,懂不懂。比如,崇祯皇帝与陈圆圆私会时,二人接头的密码,是称呼爷,还是叫哥哥妹妹。又比如,崇祯皇帝与陈圆圆私会时,是否被吴襄撞破。崇祯皇帝这才答应给吴襄升官,吴襄就此缄口不言。但是,被回家探亲的吴三桂看出端倪,从宁远到山海关,三日行程,吴三桂走了十五天。他是故意不救。”

“是!”顾君恩心说,王爷现在变得好可怕。这么个说法,吴氏父子算是完了,跳进黄河也洗不干净了。但是,陈圆圆只怕也要糟糕。王爷究竟是喜欢陈圆圆,还是不喜欢?看来,帝王都是无情的。一个女人,一个戏子,于他们而言,什么也不是。

“还有,陈姬误国!误的是哪个国,肯定不是咱们大顺国。因此,必须秘密行事,纸张、笔墨,都要用其他不同的地方采买,字迹也应该仿宋。而且宣传力度要大,印制三万份,到江南传阅。”

“是!”

顾君恩开开心心去甩锅办做主任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