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顺1644 > 第6章 伐辽檄文

第6章 伐辽檄文

“昨天夜里他们唱了一晚上?”

吴三桂在得到确定的答案后,鼻头有些酸,这李自成可是真下本钱。

居然能想到请戏班子这种手段。

“今天唱什么曲目?”吴三桂忍不住又询问。

”《拷红》!”

吴三桂心中一动,这是陈圆圆拿手的剧目!

难道是陈圆圆演出。

吴三桂心随意动,走出军营,来到大顺军临时搭建的戏台子旁边。由于关宁军中再三严令,不许出来听戏,戏台子前只有三五个胆子大的兵丁,看到吴三桂亲自到来,都一哄而散。

倒显得格外冷清。

那戏台上正在唱的西厢,只是根本不是陈圆圆唱的。戏台上的人看到吴三桂走过来后,立即停了下来,换了一班人马,开始唱昨天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这让吴三桂哭笑不得。

“你家当家的呢?!”吴三桂眼看大顺官兵只给他搬来一条长条凳,就不再搭理他,趁机询问士兵。

“刘将军说了,先晾你一晾!你有什么要求,可以向我提!”

向你提?

连根毛都没长?

吴三桂见那个大顺士兵还没十六岁,大模大样的假装很有气势,其实肢体僵硬。很紧张的模样。很是怀疑。

“去,让你们当家的来,就说我愿意出九百九十九两银子,再见陈小姐一面!”

“这个我们当家的早就有过交待,当家的说,您上一回的银子还没结呢,我们这里不赊账。而且,陈小姐是这里的名角,要到幕后探班,光花银子,可有点贵!”那个大顺士兵,越说嘴巴越顺畅,慢慢的自信起来,手里跟着比划着,好大人一般。

“有多贵,说来听听!”

“五十位红衣大炮,或者,同等数量的金银!”

吴三桂一边听戏,一边掏出瓜子来磕着,听到这位小兵说五十位红衣大炮,差点给噎着:“五十位红衣大炮,你这个小家伙,你知道这得需要多少银子?”

"这……”

士兵正在挠头,忽然刘暴从戏台子后面走出来,大声说道:“一位红衣大炮三千两银子,五十位红衣大炮十五万两白银。这个价格确实贵了些。但是,陈圆圆当年赎身也花了好几千两黄金,我这价格确实贵了两三倍,但是请吴将军相信,物有所值。”

“唐通将军呢?”吴三桂岔开话题。

“唐将军回京去了,听说闯王要派他去江南提督京营!”

吴三桂听了久久不语。

只听到戏台上面正在唱“怀王也曾把旨降,两路分兵定咸阳”。

“看看这个!”刘暴忽然从手中拿出一张白纸,递给吴三桂。

展开白卷,吴三桂顿时被那铿锵有力的节奏吸引了:

《伐辽檄文》

大顺诸文武、北方九省豪杰及大明帝国所有男女老幼:

概故明指挥不顺畅,君臣不能一心,同室操戈,党争不息,辅以天灾,致有中原板荡。朕既受天命,承继大统,改弦更张,向南发展,向北防御,忝为天下主,本为定分争、宣公正、明义理、伸正义。然则,天下尚不太平,关外建虏虎视眈眈。今朕举倾国之力,号召北方九省,与胡虏战于长城脚下,决一雌雄。天下臣民凡耳闻此诏令者,目之所及,见所有可用之炮,打造车架,连同操炮勇士,送到燕京。朕举九州之力,打造火炮营,天下能工巧匠能铸火炮者,速来营中效力。另绊马索、绊马钉,全部送至燕京,不足之数,多多益善。各地百姓及胥吏,打造农具,开挖水井,安排春耕。至夏粮秋收时,必是我军凯旋时。

此战,国战也。非我顺军一军之战,乃承继汉唐宋明正朔之战。一寸江山一寸血,十万儿郎十万军。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守土抗战,匹夫有责。城破则巷战,父死则子上。前仆后继,必不使胡儿叫嚣,堂堂中华空无人。余谨代表大顺军声明,建虏一日不退出辽土,顺军一日不还乡。即日起,自成更名为飞,字武穆,效法岳爷爷,好叫尔等小民知悉,胡儿一日不退出中国,朕一日不登基。待得辽土平定,朕论功行赏,务使天下人人有田耕,人人有衣穿。汉人,永不为奴!

谨向自万历二十九年以来,为守卫辽土做出贡献的所有英烈致敬,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孙承宗、袁崇焕、袁可立、卢象升、熊廷弼、祖大寿、何可纲、……、洪承畴。

对于溺于党争而胡言惑政、危害疆土及社稷者予以谴责:王化贞……。

悬赏以下汉奸:孔有德、巢丕昌、孙得功、尚可喜、耿精忠、李永芳、鲍承先……。天下士民,凡击杀以上任一汉奸者,破格封侯。

大顺军向汉家先贤前辈致敬:卫青、霍去病、刘裕、陈庆之、徐达、常遇春、朱棣、于谦!概天下善恶终于有报,公明自在人心。

奉天倡义大元帅闯王李自成。

看完这纸《伐辽檄文》,吴三桂顿时不淡定了,他眼神涣散,缓缓站了起来。

“这个可以给我吗?”

“将军随便取阅!这份檄文刚刚草拟出炉,不日就会传遍大江南北。”刘暴说这话时,一只手背在身后,非常有信心。

吴三桂勿勿回营。

此时,苗书正在会见大明投降诸文武。

“白广恩封江淮节度使,至淮安接管漕运总督衙门!董学礼封安徽节度使,兵锋直指滁州!唐通封直南隶节度使,除掉高杰,准备过长江。郭升封山东节度使,清理地方,弹压不!三位将军如果能在三个月内踏平江北,谁先打进滁州,孤王给他封侯。或者击杀高杰、刘良佐、黄得功者,孤王也给他封侯!绝不食言。”

“得令!”三人受到莫大鼓舞。

“唐通将军现在还在前方劝降吴三桂,他要过两日才能率军南行。若是唐通将军不能及时到位,三位将军可以先行打过长江去,占领南京城者,朕为将军牵马坠蹬。三位将军可即时带领本部军马启程,孤王就不再单独饯行了。留都见!”

“留都见!”白广恩对于这个安排非常开心,闯王让他们去经略江淮,自然因为他们都是明军将领,减少地方上的阻碍!

送走了三位将军,苗书又下达了新的军令。

“第一,命姜瓖、陈永福携本部兵马戎装进京,参与山海关一战,不得孤身入京!家眷可自行安排。北方将有大战,告诉姜瓖可派亲信将家眷送往江南,孤王不会阻拦。”

“第二,集中兵力。告知在燕京附近所有将领,随时准备大战,征召九边及山河四省各城守将,各派几千精兵入京勤王,限十日赶往城北集结。命李过所部,出喜峰口,向北进军,大张旗鼓,沿途清缴山川河流,必不使辽蕃眼线藏匿其中。必要时,可以烧山。”

苗书仔细推演了局势,发现如果不在北京周边打一仗,无法稳固军心。而且时间一长,到时候想撤都不敢撤。双方军队一旦接战近,八旗可是骑兵,到时候跑都跑不掉,历史上已经演示过了。一年时间,从山海关追到西安,又追到湖广。一口气都不给喘。因此不仅要打,而且必须要胜。那么只有一个办法,以十围一,并由我来选择战斗之地。

教员曾经说过,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而且一支军队,最强大的战斗力不是来源于两军对垒的阵地战,而是机动性。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意思就是,我四处乱窜,你就奈何不了我。我随时还可以停下来,找机会咬你一口。大顺军在做草寇的时候,在这一点上发挥到了极致,在机动性上拥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李自成居然在山海关跟敌人玩起了保垒战,以已之短,攻敌之长,实在是被吴三桂的诈降气昏了头的失措之举。应该继续发挥优势,重新挖掘机动性。

而且仔细分析山川地形,发现要在燕京附近打一场硬仗,“战而胜之”也并非不可能。首先,稳住吴三桂,已经初见成效。只要吴三桂和清军不那么快联合在一起,那么多尔衮就没法走山海关入京,他必须另择他路。其次,我如果是多尔衮,我肯定不会从喜峰口入关。因为,如果吴三桂跟大顺军合作,那个位置会使八旗陷入两面夹击中。虽然吴三桂不会跟我们合作,但是,多尔衮一时半会还不知道这一点。打个时间差,让双方都误会起来,就会赢得一线战略腾挪空间。第三,八旗也不会选择居庸关,因为大同、密云还有守军,同样会陷入两面夹击。虽然,苗书正在计划从大同和密云调出大量军队来燕京决战,但是多尔衮不知道呐。因此,多尔衮要想进关,一定会选择古北口。没有第三条路,除非他从天上坐飞机过来。

有了这个推测,那么就好防御了。

“第三,准备绊马索、绊马钉。砍伐树木,准备在地面上楔木桩,防止骑兵大规模展开。”

“第四,组建炮营,将城墙上的佛郎机等小炮全部拆下来。命汤若望打制红衣大炮和佛郎机小炮!设大炮两营,每营装备红衣大炮三十位。设小炮营二十营,装备佛郎机小炮,每营装备。若出银购置,红衣大炮一位3000两白银。弗朗机小炮,一架50两银子,向天下悬赏能工巧匠及操炮勇士。”

“第五,征招两万步卒,随时准备调往古北口。”

“第六,女工生产衣服、鞋子,为将士们更换衣装!”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