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之前的一系列波折,四合院暂时恢复了平静,李想在院子里和工厂里的日子都还算顺遂。然而,新的问题又在工厂里冒了头。
李想所在的项目组正在推进一个重要项目,这个项目需要和其他部门紧密合作。其中,和他们对接的是设计部和后勤部。设计部的负责人是张科长,他是个很有才华但有些傲气的人,对自已的设计方案有着绝对的自信。后勤部的赵科长呢,则是个慢性子,做事总是不慌不忙,但有时候会有些拖沓。
这天,项目组召开联合会议,商讨项目的下一步计划。李想和项目组的同事们早早地来到了会议室,准备和设计部、后勤部好好沟通一下。可会议一开始,问题就出现了。
张科长拿着自已的设计图纸,自信满满地说:“我们设计部的方案已经很完善了,你们按照这个来执行就行,保证项目没问题。”
李想皱了皱眉头,说:“张科长,您的设计方案我们很尊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地方可能需要调整。比如这个零部件的尺寸,如果按照这个设计,我们在生产工艺上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成本也会增加很多。”
张科长一听就不高兴了,他眉头一皱,说:“这是我们经过多次研究才确定的方案,怎么可能有问题?你们生产部门就是想偷懒,不想按照高标准来执行。”
李想耐心地解释道:“张科长,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我们也希望项目能高质量完成,但是实际生产中确实有困难。我们可以一起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时,后勤部的赵科长慢悠悠地说:“你们先别争了,不管设计怎么样,物资供应也是个大问题。最近仓库里很多材料都缺货,我可不能保证按时给你们提供所需的物资。”
项目组的小王着急地说:“赵科长,这怎么行呢?项目进度可不能耽误啊。如果材料供应不上,我们就得停工了。”
赵科长摊了摊手:“我也没办法啊,采购那边有他们的流程,我也催了,但是没那么快。”
一时间,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李想知道,这样争吵下去解决不了问题,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大家先静一静,这样吵下去没有意义。我们都是为了项目能顺利进行,现在需要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互相指责。”
张科长哼了一声,说:“那你说怎么办?”
李想看着大家,说:“我觉得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设计方案,看看哪些部分是可以优化的,既能保证设计的质量,又能便于生产。对于物资供应问题,赵科长,您能不能和采购部再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优先供应我们这个项目的材料?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再看看有没有其他的替代材料。”
赵科长点了点头:“那我再去和采购部说说吧,不过我可不能保证一定能行。”
张科长则不太情愿地说:“那好吧,我们再看看设计方案,但是如果修改影响了整体效果,我可不负责。”
会议结束后,李想主动找到张科长,和他一起研究设计方案。李想说:“张科长,您看这个部分,我们可以稍微调整一下角度,这样既不影响整体的美观和功能,又能降低生产难度。”
张科长看了看,还是有些犹豫:“这样真的行吗?我还是担心会有问题。”
李想笑着说:“我们可以先做个小模型试验一下,看看效果。如果不行,我们再想其他办法。”
在李想的耐心劝说下,张科长终于同意了尝试修改设计方案。
与此同时,李想也没忘记后勤部的物资供应问题。他和赵科长一起去找采购部的钱科长。钱科长是个很精明的人,一见到他们就说:“我知道你们来干嘛,物资紧张不是我能控制的,现在厂里资金也有限,采购计划都排满了。”
李想诚恳地说:“钱科长,我们这个项目很重要,关系到厂里的发展。如果因为物资供应不上导致项目延误,对厂里的损失会很大。您看能不能想想办法,先给我们调配一些急需的材料?”
钱科长想了想,说:“这样吧,我尽量从其他项目里匀一些材料给你们,但数量有限,你们得省着点用。”
李想感激地说:“太感谢您了,钱科长。我们一定会合理使用的。”
回到项目组,李想把情况和同事们说了一下,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设计方案的修改,需要重新调整生产流程,这导致了一些工人不太适应,工作效率下降。
生产线上的老张抱怨道:“这方案改来改去的,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干了,这不是折腾人嘛!”
李想来到生产线上,对大家说:“同志们,我知道大家现在有些不适应,但是这次的调整是为了项目能更好地进行。我会和大家一起尽快熟悉新的流程,大家先别急,有问题我们一起解决。”
说完,李想亲自示范新的操作方法,耐心地指导工人们。在他的努力下,工人们逐渐掌握了新的生产流程,生产效率也慢慢提了上来。
然而,就在项目好不容易回到正轨的时候,又出现了责任推诿的问题。有一批零部件在质量检查的时候发现了问题,设计部说是生产部的工艺问题,生产部则说是设计部的图纸问题,后勤部也被牵扯进来,说是物资供应的材料有问题。
李想知道,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会严重影响项目进度和团队的团结。他组织了三个部门的相关人员开了一个紧急会议。
李想严肃地说:“这次的质量问题很严重,我们必须找出原因,不能互相推诿。我们从各个环节开始检查,设计部检查设计图纸有没有漏洞,生产部检查生产工艺有没有问题,后勤部检查材料质量有没有异常。”
设计部的小李说:“我们设计没问题,肯定是生产的时候出了差错。”
生产部的老王立刻反驳道:“我们都是按照图纸来生产的,怎么可能有问题?就是你们设计的不合理。”
后勤部的老孙也说:“材料都是按标准采购的,我们可没责任。”
李想看着大家争吵,大声说:“都别吵了!现在不是吵架的时候。我们一个一个环节检查,先从设计图纸开始,张科长,您带着设计部的人再核对一遍。老王,你们生产部把生产记录拿出来,我们仔细看看。老孙,您也检查一下材料的质检报告。”
在大家检查的过程中,李想也没闲着,他仔细地查看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经过一番仔细的检查,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设计图纸在修改后,有一个小细节没有标注清楚,导致生产工人理解错误,同时,后勤部提供的部分材料虽然整体质量合格,但有一批次的材料在某个参数上有微小的偏差,这两个问题叠加在一起,就导致了零部件的质量问题。
李想拿着检查结果,对大家说:“这次的问题找到了,是设计和物资供应两个环节都有一些小问题,我们都有责任。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尽快解决问题,重新生产合格的零部件,不能让项目再受到影响。”
张科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次是我们设计部的疏忽,我们马上修改图纸,并且加强审核。”
赵科长也说:“我们后勤部会和采购部沟通,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把控。”
经过这次事件,三个部门都意识到了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在后续的项目推进中,大家不再互相指责和推诿,而是积极配合。李想也经常组织三个部门的沟通会议,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顺利进行,逐渐接近尾声。
在四合院,邻居们听说李想在工厂里解决了这么复杂的合作问题,都对他更加敬佩了。刘光天在院子里对大家说:“你们看,李想哥就是厉害,这么难的事儿都能搞定,真是不简单。”
阎埠贵则笑着说:“这李想啊,以后肯定有大出息,咱们可得和他搞好关系。”
就连一向对李想不太满意的贾张氏,也没再说什么风凉话,只是哼了一声,转身回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