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之前邻里间误解的化解,四合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李想也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厂的项目上。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项目遇到了棘手的技术难题。
这天,在工厂的项目会议室里,气氛格外凝重。李想和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会议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
负责技术检测的老张皱着眉头,率先开口:“这次的问题很严重,按照现有的技术方案,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根本无法达到要求,而且我们尝试了几种改进方法,都没有效果。”
李想眉头紧锁,看着桌上的技术资料问:“老张,具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设计原理,还是生产工艺?”
老张指着资料上的数据说:“设计原理上没有问题,主要是在生产工艺的精度控制上。目前的设备和操作方法,无法保证一些零部件的加工精度,稍微有一点偏差,就会影响整体性能。”
团队里年轻的技术员小王有些着急地说:“那可怎么办?我们时间紧迫,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项目就要延误了。”
李想沉思片刻,说:“别慌,我们先把问题梳理清楚。精度控制问题,我们可以从设备调整和操作规范两方面入手。小王,你去收集一下目前设备的详细参数,看看有没有调整的空间。其他人跟我一起重新梳理操作流程,看看哪些环节可以优化。”
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小王跑去设备部门,和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起检查设备参数。李想则带着剩下的人,在车间里对照操作流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分析。
在检查过程中,车间的老工人赵师傅对李想说:“小李啊,这事儿不简单。以前我们也遇到过类似的精度问题,但这次感觉更复杂。你看这个零件的加工,按照现有的操作规范,很难保证每次都达到要求的精度。”
李想点点头,说:“赵师傅,我知道,所以我们得想办法改进。您经验丰富,您觉得从工人操作的角度,有没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赵师傅摸了摸下巴,想了想说:“我觉得可以在加工前增加一道检测工序,对原材料的尺寸和质量进行更严格的把控。还有,在加工过程中,调整刀具的角度和转速,也许能提高精度。”
李想觉得赵师傅的建议很有道理,他立刻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这时,小王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
“李想,设备参数我都拿来了。我和设备部门的同事研究了一下,发现有几台关键设备的老化比较严重,这可能是影响精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小王说道。
李想看着设备参数,思考了一会儿说:“设备老化是个大问题,我们得向领导反映,看看能不能进行设备维修或者更换。同时,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设备的改进,操作流程和工人的技能提升也很关键。”
于是,李想带着团队成员整理好资料,去找领导汇报情况。领导听了他们的汇报后,有些担忧地说:“设备维修或更换需要时间和资金,而且现在项目进度不能停啊。你们还是要先从技术和操作层面想想办法,尽量减少设备老化带来的影响。”
回到项目组,李想鼓励大家说:“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不能放弃。我们先按照赵师傅的建议,调整操作流程和加工参数,进行一些试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项目组开始了紧张的试验。然而,结果并不理想,虽然精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是没有达到项目要求。
团队成员们有些气馁,小王垂头丧气地说:“李想,我们都试了这么多次了,还是不行,这可怎么办?”
李想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说:“别灰心,我们可以向外部的专家请教一下,也许他们能给我们一些新的思路。”
李想通过厂里的关系,联系到了一位行业内的资深专家,李教授。李教授来到工厂后,详细了解了项目的情况,并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了检查。
李教授对李想说:“你们目前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在一些细节上还需要改进。比如,你们在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够精确,这会影响零件的热胀冷缩,从而导致精度偏差。还有,在刀具的选择上,可以尝试使用一种新型的合金刀具,它的耐磨性和精度更高。”
李想听了李教授的建议,如获至宝。他立刻组织团队成员按照新的建议进行调整。同时,他还向领导申请了购买新型合金刀具的资金。
在等待刀具到货的过程中,李想并没有闲着。他组织团队成员学习温度控制的相关知识,并对车间的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
刀具到货后,项目组再次进行试验。这次,结果让大家都兴奋不已,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终于达到了项目要求的精度。
李想高兴地对大家说:“这次多亏了大家的努力和李教授的指导,我们终于克服了这个技术难题。接下来,我们要抓紧时间,把之前落下的进度赶上来。”
团队成员们纷纷欢呼起来,大家的信心又回来了。这次技术难题的解决,不仅让项目能够继续顺利推进,也让李想在团队中的威望更高了。同事们对他的领导能力和技术水平更加认可,而李想也深知,在面对困难时,只有团结协作、不断探索,才能取得成功。
在工厂为技术难题忙碌的同时,四合院这边也没闲着。秦淮如的孩子小当放学回到四合院,一脸不高兴。
秦淮如看到女儿的样子,心疼地问:“小当,你这是怎么了?在学校里有人欺负你了?”
小当撅着嘴说:“妈,没有。今天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我没回答上来,同学们都笑话我。我觉得自已好笨。”
秦淮如安慰女儿说:“小当,你不笨。一次回答不上来问题没关系,咱们好好学习,下次就能回答上来了。”
这时,在院子里的李想听到了秦淮如和小当的对话。他走过去,笑着对小当说:“小当,学习上遇到困难很正常。你要是有不会的问题,可以来问我呀。”
小当抬起头,看着李想说:“李想哥,真的吗?你能教我吗?”
李想点点头说:“当然可以。你是哪个问题没回答上来?我们现在就可以看看。”
小当从书包里拿出课本,指着一道数学题说:“就是这道题,我想了好久都不知道怎么做。”
李想看了看题目,耐心地给小当讲解起来:“这道题是这样的,你看这里有个条件……”
在李想的帮助下,小当很快就明白了这道题的解法。小当高兴地说:“李想哥,你真厉害!你比我们老师讲得还清楚呢。”
秦淮如感激地对李想说:“李想,谢谢你啊。你总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
李想笑着说:“淮如姐,别这么说。小当这么聪明,只要好好学,肯定没问题。以后她学习上要是还有困难,就让她来找我。”
这件小事在四合院传开后,邻居们对李想又多了几分称赞。大家都觉得李想不仅在工厂里能干,对院子里的孩子也这么关心,真是个难得的好人。而李想也在四合院和工厂这两个不同的环境中,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已的精彩故事,用自已的智慧和善良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