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解决了四合院邻里间的传承问题后,李想又将精力投入到了工厂项目的后续跟进工作上。毕竟,项目虽然通过了验收,但后续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妥善处理,容不得半点马虎。
李想一早就来到了工厂,径直走向了项目办公室。项目组的同事们看到他来了,纷纷围了过来。
技术骨干小陈皱着眉头说:“李想,这次验收虽然通过了,但有些小问题还是得注意一下啊。比如说那批新设备,虽然运行起来没什么大毛病,但偶尔会出现一些小的卡顿,我担心时间长了会影响生产效率。”
负责质量检测的小刘也附和道:“是啊,还有产品的一些细节方面,虽然整体质量达标了,但还是有几个批次的产品在外观上稍微有点瑕疵,这要是不处理好,以后发货出去可不好交代。”
李想认真听着大家的反馈,表情凝重地点点头说:“大家说得对,这些问题可不能忽视。小陈,你带几个人再仔细检查一下那批新设备,看看能不能找出卡顿的具体原因,尽快解决掉。小刘,你负责把有瑕疵的产品都整理出来,统计好数量和具体情况,我们得想想办法怎么处理这些产品,不能让它们就这么流入市场。”
小陈应道:“好的,李想,我这就去办。”说完便带着几个技术人员匆匆走向了车间。
小刘也回应说:“行,我这就去统计,等会儿把结果给你。”
李想又转身对负责生产调度的老张说:“张师傅,这段时间生产安排上也得留意着点,验收通过了大家可能会有点松懈,但我们得保证生产进度不能落下,同时还要保证产品质量。”
老张点点头说:“放心吧,李想,我心里有数,我会时刻盯着的。”
就在李想安排着各项后续工作的时候,厂里的财务科王科长走了过来。王科长是个做事一板一眼的人,对账目方面看得特别紧。
王科长严肃地说:“李想啊,这次项目验收是通过了,但财务这边还有些事情得跟你核对一下。你看,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有几笔费用的账目不是特别清晰,你得给我好好解释解释。”
李想心里一紧,他知道财务问题可不能含糊。他赶忙说:“王科长,您别急,我这就跟您核对。可能是在采购过程中有些手续办得急了点,有些地方没标注清楚,我这就去把相关的票据和记录都找出来,给您梳理清楚。”
王科长哼了一声说:“你们搞项目的,每次都这样,只想着把项目完成,也不注意财务上的规范。这要是出了问题,责任谁来担啊?”
李想陪着笑脸说:“是是是,王科长,这次是我们疏忽了,我一定尽快把账目核对清楚,保证不会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说完,李想便急忙去整理采购原材料的相关票据和记录了。他一边整理一边嘀咕:“这财务上的事儿还真是得时刻小心啊,稍有不慎就得出问题。”
经过一番仔细的查找和核对,李想终于把那几笔费用的账目梳理清楚了。他拿着整理好的资料来到了财务科,找到了王科长。
李想笑着说:“王科长,您看,这是我整理好的账目资料,当时是因为供应商那边临时调整了价格,所以在记录的时候稍微有点乱,现在我都按照规范重新整理好了,您再看看。”
王科长接过资料,仔细地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说:“嗯,这次还算清楚。以后可别再这么马虎了,财务上的事情得严谨对待。”
李想连忙点头说:“是,王科长,我记住了,以后一定注意。”
处理完财务上的事情,李想又去查看小陈他们检查新设备的情况。
李想来到车间,看到小陈和几个技术人员正围着设备忙活呢。
李想问道:“小陈,设备检查得怎么样了?找到卡顿的原因了吗?”
小陈抬起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李想,还在查呢。目前初步判断可能是某个零件在长时间运行后有点磨损,导致偶尔会出现信号传输不畅,所以才会卡顿。我们正在进一步确认呢。”
李想说:“那行,你们抓紧时间确认,如果真是零件磨损的问题,看看能不能尽快更换零件,争取早点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小陈回答道:“好的,李想,我们会尽快的。”
就在这时,车间的工人小赵跑了过来,焦急地说:“李想,不好了,刚刚在生产过程中,又有一台设备出现了故障,好像是电路方面的问题,现在已经停机了,这可怎么办啊?”
李想一听,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对小陈说:“小陈,你先继续查这台设备的卡顿问题,我去看看那台出故障的设备。”
说完,李想便跟着小赵匆匆赶到了故障设备所在的位置。只见那台设备冒着一股青烟,旁边的工人都围在那里,不知所措。
李想稳定了一下情绪,对工人们说:“大家别慌,先把电源切断,避免发生危险。”
工人们听了李想的话,赶紧把电源切断了。
李想蹲下身子,仔细查看起设备来。他对旁边的电工老王说:“老王,你看看,这好像是电路短路了,你检查一下线路,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老王是厂里的老电工了,经验丰富。他拿起工具,开始仔细检查线路。过了一会儿,老王说:“李想,找到了,是这里的一根电线绝缘皮破了,导致两根电线碰在一起,短路了。”
李想说:“那赶紧把这根电线换掉,然后再检查一下其他线路,看看还有没有类似的问题。”
老王应道:“好的,李想,我这就换。”
在老王换电线的时候,李想又对工人们说:“大家以后在操作设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发现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不能自已盲目处理,不然很容易出事故的。”
工人们纷纷点头说:“知道了,李想,以后我们会注意的。”
经过一番抢修,那台故障设备终于恢复了正常运行。李想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心里松了一口气。
回到办公室,小刘已经把有瑕疵产品的统计结果整理好了。
小刘对李想说:“李想,这是统计结果,一共有三个批次的产品有外观瑕疵,总共大概有两百多件产品。你看怎么处理这些产品啊?”
李想看着统计结果,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吧,小刘,先把这些产品单独存放起来,不要和合格产品混在一起。然后我们再看看能不能对这些瑕疵进行修复,如果修复不了,再考虑其他处理办法,比如打折处理或者作为样品展示之类的。”
小刘说:“好的,李想,我这就去安排。”
在处理项目后续问题的过程中,李想还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原来,在项目验收的时候,有一个客户代表提出了一些关于产品功能方面的改进建议,虽然这些建议当时没有影响验收结果,但厂里领导觉得如果能够满足客户的这些需求,对产品的市场推广会有很大的帮助。
厂里的销售科张科长找到李想,说:“李想啊,那个客户代表提的改进建议你也知道了吧?领导很重视这个事情,想让你牵头看看能不能在现有的生产线上进行一些调整,尽快实现这些改进功能。”
李想为难地说:“张科长,我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但是在现有的生产线上进行调整可不容易啊,这得重新设计一些生产流程,而且还得考虑成本和时间的问题。”
张科长拍了拍李想的肩膀说:“我知道这有难度,但是没办法,领导下了死命令了,你就尽量想办法吧。要是能把这件事办成了,对咱们厂的发展可是有很大好处的。”
李想点点头说:“行吧,张科长,我会尽力的。”
李想召集了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和生产线上的一些骨干工人,一起商量如何在现有的生产线上实现客户提出的改进功能。
李想对大家说:“同志们,这次客户提出了一些关于产品功能方面的改进建议,领导很重视,要求我们在现有的生产线上尽快实现这些功能。大家都说说自已的想法吧,看看怎么才能既满足客户需求,又能保证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技术人员小李率先发言说:“李想,我觉得我们可以先对产品的设计图纸进行修改,按照客户的要求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模块,然后再调整生产流程,让生产线能够适应新的设计。”
生产线上的骨干工人老赵说:“但是这样做的话,可能会影响生产进度啊,而且重新调整生产流程,工人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李想思考片刻后说:“小李和老赵说得都有道理。这样吧,我们先把设计图纸修改好,然后在不影响整体生产进度的前提下,分阶段逐步调整生产流程。先在一小部分生产线上进行试点,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好,再逐步推广到其他生产线。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工人们的培训,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产流程。”
大家听了李想的话,觉得这个方案比较可行,便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李想带领着大家开始按照这个方案实施起来。他们先对产品的设计图纸进行了精心修改,增加了客户要求的新功能模块。然后,在一小部分生产线上进行了试点生产。
在试点生产的过程中,李想时刻关注着生产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有一次,在试点生产时,工人们发现新增加的功能模块在安装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安装时间比预计的要长很多,导致生产进度受到了影响。
工人们向李想反映了这个情况。
工人们说:“李想,这个新功能模块安装起来太麻烦了,比我们想象的要难很多,这样下去会影响生产进度的。”
李想安慰道:“大家别着急,我们一起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是我们在安装步骤上还不够细化,或者是工具不太合适。我们再仔细研究一下安装流程,看看能不能找到更简便的方法,同时也换一些更合适的工具。”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找到了更简便的安装方法和合适的工具,新功能模块的安装时间大大缩短,生产进度也恢复了正常。
随着试点生产的顺利进行,产品的改进功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厂里领导看到了效果,非常满意,决定将这种改进后的产品推向市场。
李想也终于完成了项目的后续跟进工作,不仅解决了项目验收后遗留的各种问题,还实现了产品功能的改进,为厂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能力和责任心再次得到了厂里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在厂里的地位也更加稳固了。而在四合院这边,邻居们听说李想在工厂里又出色地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对他更是赞不绝口,觉得他真是个能干的小伙子,是四合院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