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四合院:自然灾害?我捐粮食! > # 第159章:何雨柱的厨艺传承计划

# 第159章:何雨柱的厨艺传承计划

何雨柱的孩子出生后,他愈发觉得应该将自已的厨艺传承下去,让这门手艺在院子里延续,也算是给孩子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于是,他开始在院子里精心挑选有天赋的年轻人,准备开启厨艺传承之旅。

院子里有个叫小李的年轻人,性格踏实勤恳,对厨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平时就爱琢磨做菜的事儿。还有个叫小周的,脑子灵活,学东西很快,但有时候有点毛躁。这两人都入了何雨柱的眼。

这天,何雨柱把小李和小周叫到跟前,表情严肃又带着几分期待地说:“你们两个小子,我观察你们有段时间了。我这厨艺,在这院子里也算小有名气,现在我想把它传给你们,你们可得好好学。”

小李兴奋地说:“柱哥,您放心,我肯定好好学,我早就想跟您学手艺了。”

小周也连忙点头:“柱哥,我也会用心的,我就盼着能有这机会呢。”

何雨柱满意地点点头,开始了第一课。他带着两人来到厨房,指着一堆食材说:“咱先从认识食材开始。这食材啊,就像士兵,你得了解它们的习性、特点,才能指挥它们。比如说这猪肉,得知道哪个部位适合炒,哪个部位适合炖。”

小周好奇地问:“柱哥,那这五花肉呢?”

何雨柱拿起一块五花肉,说道:“这五花肉,肥瘦相间,最适合做红烧肉。做红烧肉啊,先把肉切成方块,冷水下锅,加点料酒焯水去腥。”

小李认真地听着,不时做着笔记。

过了几天,何雨柱开始教他们切菜。他拿起一把菜刀,手法娴熟地演示着:“这切菜可有讲究,要切得粗细均匀,大小合适。像土豆丝,得切成细丝,这样炒的时候才能受热均匀。”说着,他把土豆切成了细丝,那土豆丝细如发丝,看得小李和小周惊叹不已。

小周跃跃欲试,拿起刀就切,结果切得粗细不一。何雨柱皱了皱眉头说:“小周,别着急,慢慢来,这厨艺不是一天两天能学成的。”

小周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柱哥,我知道了,我会多练的。”

又到了教炒菜的时候。何雨柱站在灶台前,点火倒油,油热后放入葱姜蒜爆香,然后放入食材翻炒。他一边炒一边讲解:“这火候很重要,火大了容易糊,火小了菜又没味道。炒菜得眼疾手快,调料放得要恰到好处。”

小李在一旁仔细观察,问道:“柱哥,那这盐放多少合适呢?”

何雨柱说:“这得看菜的分量和个人口味,一般来说,先少放一点,尝尝味道再调整。”

在教做一道复杂的宫保鸡丁时,何雨柱详细地说:“这宫保鸡丁,鸡肉要先腌制,花生米得炸得酥脆。炒的时候先炒鸡肉,变色后盛出,再炒配菜,最后把鸡肉倒回去,加入调好的料汁翻炒均匀。”

小周在炒制过程中,差点把料汁放多了,何雨柱赶紧补救:“小周啊,你看你这毛躁的毛病,这厨艺可得细心对待,一点差错都可能影响整道菜的味道。”

小周红着脸说:“柱哥,我以后一定注意。”

随着学习的深入,何雨柱开始让他们独立做菜。小李做了一道鱼香肉丝,虽然味道还不错,但色泽上差了点。何雨柱品尝后说:“小李,这味道是有了,但是这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你这颜色还得改进。炒的时候火候可以再小一点,让酱汁更好地包裹住肉丝。”

小周做了一道回锅肉,何雨柱吃了一口,指出:“这肉炒得有点老了,下次切薄一点,炒的时间短一些。”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学习,何雨柱还邀请了厂里一些嘴刁的同事来品尝他们的菜,让大家提意见。一位同事吃了小李做的菜后说:“这菜味道还行,就是感觉少了点层次感,调料的搭配可以再丰富一些。”

另一位同事对小周说:“你这菜火候掌握得不太好,有的地方焦了,有的地方还没熟透呢。”

小李和小周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不断改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他们的厨艺有了明显的进步。

有一天,院子里举办聚会,何雨柱让小李和小周各做一道拿手菜。小李做了一道改良后的糖醋排骨,色泽红亮,酸甜可口,大家吃了赞不绝口。

一位邻居说:“小李这厨艺学得真不错,这糖醋排骨比我在外面馆子里吃的都好吃。”

小周做了一道麻婆豆腐,麻辣鲜香,也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另一位邻居夸赞道:“小周这麻婆豆腐做得地道,够味!”

何雨柱看着他们的进步,欣慰地说:“你们俩这几个月的努力没白费,不过这厨艺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得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小李说:“柱哥,多亏了您的教导,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小周也说:“是啊,柱哥,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何雨柱笑着说:“好,我相信你们,以后这院子里的厨艺传承就靠你们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