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东旭低着头,没有作声。
他知道一切辩解都是徒劳的。
易中海心存疑惑,重新捡起几个零件进行仔细查验,结果还是不合格。
他沉着脸问:“东旭,你今天上午有几个二级工件加工成功了?”
贾东旭小心翼翼地答道:“三……三个。”
易中海眉头紧皱,语气严肃:“什么?只有三个?东旭,你今天是不是状态不好?要不请假休息两天再回来工作吧,等身体恢复好了再来也不迟。”
贾东旭知道自已当前的状态并不适合继续工作,于是点头说:“我觉得自已确实不舒服。
赵主任,我请两天假好好休息一下吧。”
赵主任点头同意:“好吧,那就回去休息吧。”
显然是因为看在易中海的面子上,才没有当场对贾东旭大加批评。
毕竟一个上午仅成功完成三个二级工件,在他看来简直就是敷衍。
随后,易中海关切地说:“东旭,你放心去休息吧,其他事情我会处理好的。”
贾东旭无奈地点了点头,然后失魂落魄地离开了。
尽管他并未觉得有什么具体的病痛,但加工零件时的不断失误确实令他倍感焦虑。
这成为了贾东旭心中最大的困扰。
车间内,这个消息迅速传开,引来了诸多议论。
“听说了吗?贾东旭上午就弄好了三个零件,真可笑,根本不像个二级钳工。”
“贾东旭一直夸耀自已即将升为钳工呢,这样子哪有可能升级?”
“刚才赵主任黑着脸的样子你也看到了,肯定想当场骂他,只是顾及到老易。”
“如果贾东旭休息两天以后还是这样的表现,那可太搞笑了。”
“我看应该是他身体不适,以他的水平,休息之后应该能恢复过来。”
南锣胡同四合院里也很快传遍了这一消息。
许多院子居民都是红星轧钢厂的工人,平日缺乏娱乐活动,此事自然成为了众人口中的谈资。
何雨柱外出归来,被阎埠贵拦住问道:“柱子,知道了吗?贾东旭今早只完成了三个零件,把赵主任都气坏了。
不知道他到底出了什么事。”
何雨柱冷冷回答:“哦,可能是技术没过关吧。
叁大爷,我现在得给雨水做饭了。”
在他心中,这只是事情的开始,拖延的时间越久,形势将越发不利。
毁掉他妹妹的木雕并非容易之事。
时间匆匆而过,两天后,贾东旭回到车间。
许多人好奇地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都在观察他是否有所改善。
“东旭,这两天休养得怎么样?”
易中海关切道。
贾东旭回应:“应该没问题了吧。”
易中海宽慰地鼓励道:“那就很好,好好干,今天继续加工二级工件。”
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可以问我。”
贾东旭点了点头,回应道:“师傅,我知道了。”
易中海对贾东旭仍然抱有信心,没有过分盯防,继续忙着手中的工作。
贾东旭拿起一件二级工件,轻轻放在操作台上,准备进行加工。
然而,就在这时,他的手忽然一颤,这件原本完好的工件瞬间被损坏。
贾东旭吓出了一身冷汗,心里暗自发问:为什么又失败了呢?
他再次拿起另一件工件,神情异常凝重,动作也变得小心翼翼。
但即便如此,手依然控制不住地颤抖,这次的尝试也未能成功。
他望着自已发抖的手,心乱如麻——作为钳工,手就如同第二生命。
如果手不够稳定,根本无法制作出精密的零件。
然而,他的双手似乎已经失去了听使唤的能力,这种状况令他感到无比恐慌。
易中海走过来询问进展,贾东旭顿时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
察觉到不妥的易中海立即用游标卡尺进行检查,发现两件工件全部报废。
易中海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东旭,怎么回事?怎么又失败了?”
恰好这时,赵主任也来进行突检。
看到贾东旭表情不对,便走过去查看桌上的零件,并一一测量。
不出所料,所有工件全都是次品。
赵主任的面色愈发难看,命令贾东旭当面再试一次加工。
周围的人纷纷将目光投向贾东旭,使得压力如山般沉重。
在众目睽睽之下,贾东旭又一次尝试,但最终仍未能成功加工出合格的工件。
见状,赵主任怒声训斥:“我们厂里的材料非常珍贵,承受不起这样毫无成效的浪费!你到底是何等水平?既然如此,立刻去进行测试,若无法通过二级钳工的考核,便降为一级工种处理。”
易中海替贾东旭辩解:“主任,可能东旭的身体还没完全康复。
要不然给他再两天的休息时间?”
赵主任冷冰冰地回答:“易师傅,我曾给你面子,但你也需明白我的难处。
即便生病也不能有这么频繁的失误。
这次成功,休假自然批准。
若还是失败,后果如何你也知道。
毕竟让一个只有一级钳工水准的人担任高级职位是不公平、不负责的表现。”
见此情形,易中海不再多说,只是安慰了贾东旭几句。
然而,事实依旧令人沮丧——这一次,贾东旭依旧未能完成任务。
结果,赵主任当场宣布将贾东旭由二级钳工降格为一级钳工,薪资也随之下调至22.5万元。
贾东旭尽管双手发抖,但他凭借着过往二级钳工的经验和熟练技术,还是能够处理一级工件,并达到合格标准。
然而令他痛苦的是,如果手抖问题无法改善,将来不可能再晋升到二级钳工,更不用说更高的等级。
这对贾东旭来说,无异于从云端跌入了深渊。
很快,这件事在车间内传开。
刘成的徒弟得知师傅被贾东旭嘲讽后特意过来讽刺道:“哟,这不是天才钳工贾东旭嘛?听说快要升职了,怎么还在这里练习基本功呢?”
这气得贾东旭差点动了手。
车间里的工人们纷纷议论,对贾东旭毫不怜悯,因为他平时自恃为易中海的徒弟,总是高人一等,目中无人。
大家早已对他不满,这次虽然没有趁机落井下石,但也只限于几句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