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大秦:特种兵的崛起之路 > 第34章 “都因你的背叛!”

第34章 “都因你的背叛!”

当王贲一行人赶到章城府衙时,只见夏澜正趴在案牍上打盹儿。

听到动静,他慢慢抬起头来。

“主帅?”

夏澜连忙站起来,微微拱手向王贲行礼,“将军。”

王贲急忙拉着他的手说:“将军辛苦了。”

夏澜笑了笑没有作答。

他也明白王贲没有恶意,只是担心年轻人过于骄傲,想要稍微收敛一下自已的锐气。

说真的,这也是为了自已好,但夏澜确实不需要这种管束。

毕竟他自已也不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

“夏澜将军,真让本帅刮目相看啊。”

王贲认真的说。

“哦?”

“主帅之前怎么看末将?”

夏澜笑着问道,把王贲问得有些尴尬。

“澜绝对不是一个轻狂之人。”

夏澜神情严肃地说。

这是在明确告诉王贲:以后不必再用这种方式试探我了。

王贲自然听出了他的意思,尴尬一笑:“原来夏澜将军已经明白了。”

两人一时无言。

最后王贲赶忙打破沉寂,“夏澜将军先休息会儿吧。”

夏澜摇摇头,缓缓活动了一下身体,“主帅,此次伐韩,南阳的宁腾功劳最大。”

“宁腾?”

王贲微微皱眉,旋即明白了夏澜的意思。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打?”

王贲问道。

夏澜将自已的计划讲给王贲听,并希望得到他的意见。

王贲思索片刻,表示赞同。

“主帅,这样做会不会引起军中士卒的不满?”

夏澜提出了心中的疑惑。

虽然他已经想了一些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但仍无法令所有人都满意。

王贲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原来夏澜将军对我们秦国的爵位制度还不太清楚。”

“立功杀敌虽是获得军功的主要途径,但却不是唯一方式。

例如此次伐韩,战争结束后,国尉、丞相和大王会根据所攻城池等综合情况统一分配军功。”

“而这些军功则会按照劳绩大小重新分配。”

听完这番话,夏澜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之前他一直在想,大型战斗中数十万士兵参战,法官怎么能分清谁杀了多少敌人?现在才知道有按劳分配的规则。

“夏澜将军,一般来说,战场上的功劳依次从三军主帅、副将到各裨将、都尉逐层分配。”

“这次战斗里我并没做什么,所以我亲自跟大王建议,将这份功劳记在宁腾身上。”

王贲坦荡,承认自已在这次战役里确实贡献不大,于是主动放弃了这份军功。

夏澜闻言,拱手道谢,“如此,请允许我代替宁腾感谢主帅。”

这个场景体现了两位将领之间的坦诚相待和互相尊重。

见此情景,王贲连忙挥手示意,说道:“如此,明日出战,本帅建议就由宁腾担任前锋吧。”

夏澜默默点头。

众人自然明白王贲的意图。

既然宁腾选择了投靠秦国,理应通过一场胜仗来证明自已的忠心。

这样的决定尽管有些严苛,但也为宁腾今后在大秦的地位铺平了道路。

据后世史书记载,正是宁腾率十万军队攻灭了寒国。

战功赫赫的他先是被秦王嬴政委任为南郡太守,随后又晋升为九卿之一的内史。

这一连串晋升不仅源于他在地方上的政绩斐然,还有他表现出来的绝对忠诚所起的作用。

次日清晨,部队自章城出发,迅速推进至舞阳。

舞阳城虽设有两万人守备,但防御能力远不及章城。

宁腾仅仅出动三万大军,仅过一个时辰便攻克舞阳。

而与夏澜不同的是,在占领舞阳后,宁腾立刻对城中守军展开了劝降工作。

除了八千战死者外,剩余的一万多人几乎全部投降,加入了他的部队。

这样一来,不但没有损耗兵力,反而人数有所增加。

至于夏澜和王贲,他们在这场战斗期间并未插手。

韩国内忧外患,伐韩之战势如破竹。

宁腾一路攻城掠地,招抚投降。

当大军攻陷颍城时,兵力已经壮大到十六万。

这让王贲和夏澜不禁感叹,别人的队伍越打越大,自已的却是越战越少。

而在新郑皇城的大殿中,此刻已是一片混乱。

文武百官如同集市中的商贩,纷纷吵嚷,失去往日端庄。

高居台上的韩王安神情呆滞,望着眼前的一切,眼神空洞无神。

“大王!”

丞相陈筮面带悲愤,呼唤着韩王安,声音颤抖。

韩王安缓慢地扭过头,凝视着他:“丞相,寒国要亡了……”

“亡了!亡了!”

韩王安继续低沉地说:“寡人自登基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差池,虽然未能建立大的功绩,但也未曾犯下重大过失。

怎么竟落得如此结局?”

说到此处,这位一国之君忽然放声痛哭,泪流满面。

最终坐倒在案牍上,轻声道:“韩安死后有何颜面去面对祖先?实在无颜以对啊。”

说罢,“噗”

一声喷出一口鲜血,整个人仿佛一瞬间失去了生气。

“大王!大王!快请侍医!”

众臣乱作一团,急切地呼喊。

陈筮轻抱起韩王安,悲戚地道:“大王……”

“丞相……寒国还能否挽回局面?”

韩王安用期望的目光望向陈筮。

陈筮知道结局早已注定,但不敢直言。

事实上,韩王安心里也很清楚问这话不过是想要一点安慰罢了。

韩王安强撑着,道:“丞相,寡人还有最后一个请求,请一定答应。”

……

注:**处表示文字删减或不明确的部分

韩王安紧握陈筮的手,气喘吁吁地说:“大王请讲!”

陈筮连忙回应。

“希望丞相设法保护王室宗祠……”

韩王安说完这句话便昏了过去。

“大王!”

周围人惊呼。

秦国进攻韩国势如破竹,仅仅十天就已经包围了韩国都城新郑。

听闻此消息,其他各国无不胆寒,均保持沉默,无人敢提议联合抗秦。

九月中,宁腾带领十八万大军兵临新郑,他之所以尚未下令攻城是在等待时机。

而王贲带来的十万军队因占领的城池需要留守兵力已所剩无几。

一路打来,除章城一战之外,秦军士兵们几乎是轻而易举地攻城掠地。

中军帐内,王贲见宁腾已围困新郑三日却迟迟未发动攻击有些着急,“澜将军,我们要不要提醒一下?”

夏澜正翻阅着一本兵书,跪坐案前回答道:“主帅,请再给些时间。”

望着夏澜泰然自若的样子,王贲不禁笑道:“澜将军,你还真十三岁?”

夏澜放下书认真注视着王贲:“主帅弄错了,末将现年十二岁零七个月。”

自从章城之后两人的嫌隙逐渐消除,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这一路走来,两人愈发默契,没了上下隔阂。

偶尔会开个玩笑,王贲嘀咕了一句“怪物”

,然后不再搭理夏澜,夏澜则又专心读起了书。

四天后的清晨, 新郑城门缓缓打开,韩国丞相陈筮从中走出。

在军阵中的宁腾轻轻拉住缰绳迎上前:“丞相。”

陈筮冷哼一声,甩袖转身,宁腾毫不在意。

早已料到会有这种态度,在做出抉择那一刻就做好承受的准备。

“丞相,如果只为了表达不满,我已经明白。”

说罢,要掉转马头离去。

陈筮喊住宁腾道:“站住!”

面对再次勒住战马的宁腾问道:“丞相还有什么要说的?”

“大王病重!”

听到这个消息的宁腾神情微微一愣随即想要离开。

陈筮大声吼道:“都因你的背叛!”

宁腾走两步又停下回身说:“哦?”

陈筮忍不住质问:“你究竟打算怎样?真的要 ** 韩国、毁掉国运吗?”

宁腾凝视着他没有答话,陈筮不安地后退一步。

宁腾笑了笑说:

“丞相,您说这韩国究竟是韩安一个人的,还是百万黎民百姓的? 宁腾今日之所为都是为了百姓生存之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既然提到这些话题,我就直言吧。”

下了战马后,宁腾慢步走到陈筮面前,凝视着他说道:“你去告诉韩安,如果他真正在意寒国,在意国民的福祉,就该出城投降,并命士兵停止抵抗。”

“我宁腾愿意以性命担保,保他寒国的宗庙得以延续。”

“此外,今天寒国所面临的灾祸,全因韩安的贪婪与无能,不应归咎于他人。”

说完,宁腾没有再理睬陈筮,径直转身上了战马,“丞相,明天一早,我将命令攻城,你好自为之。”

宁腾说着,便策马离去。

望着宁腾离去的背影,陈筮脸色发紫,身子也不由自主地晃了一下。

良久之后—— “唉!”

摇摇头,陈筮一脸惆怅地回了城,准备把宁腾的话禀告给韩王安。

第二天清早,宁腾率领大军排列好阵型后,静静地注视着新郑城的方向。

此时天边已开始泛白,很快就会日出了。

宁腾的表情有些复杂,但眼神中流露出坚定的决心。

为了寒国的黎民百万和国家的命运,他决定不再等待,正欲抽出长剑之际,突然听到“轰隆隆”

的声音,只见新郑城门缓缓开启。

宁腾微微愣神,收回长剑,静静地注视着城门方向。

片刻后,一群寒国大臣身着白衣、头绑白色丝带垂头丧气走出城外。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