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啊李斯,你这计策为何不早点说出?”
嬴政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
李斯苦笑回应,急忙解释:“大王,臣说过的,这策略还没考虑周全。”
“臣还在思量如何不仅阻断赵国获取粮草的外部通道,更能促使赵国境内粮食进一步消耗,这样对赵国的打击将更为严重。”
听到李斯的话语,王翦等将领不由得心中一寒。
他们是武将,见惯了战场上的血肉厮杀;而李斯这样的文官,只言片语就能造成毁灭性打击,仿佛胜过千军万马!
不仅外断粮道,更设法损耗其境内的存粮,这样一来,根本无需主动出击,赵国就会自乱阵脚。
“哦?”
嬴政问道,“那你想好具体计划了吗?”
李斯摇了摇头:“目前还没有。”
“无妨,先阻断赵国的外部供给再说!”
嬴政挥手示意,“王绾,即刻下旨命姚贾前往齐魏两国,竭尽全力让这两国不卖粮给赵国。”
“诺!”
王绾恭敬地回答。
接着,嬴政命令王贲:“上将军,命你立刻着手准备,把十八万韩俘分散编入蓝田大营与我秦兵磨合训练。”
“诺!”
随后,在蓝田大营,新任武官都尉夏澜正在了解和巡视营地的状况。
蓝田大营作为秦国的核心军事基地,规划得井然有序。
行 ** 域、休息区、战马厩等地分门别类。
一行人走到军需维修区,那里传来了叮当敲击声。
跟随的副将介绍了这个地方的用途:用于日常维护兵器甲胄等装备,以备战时所需。
此时夏澜忽然想起了一个被他暂时遗忘的铁匠老人,那是攻克新郑时带回来的。
转念间他叫来自已的侍从原,问起是否记得这位铁匠的情况,并吩咐他赶紧请来这位老人帮忙。
很快,原带领着心急火燎赶来的铁匠老者出现在众人面前。
“拜见将军!”
,老人见到夏澜,连忙行礼致敬,对他感激涕零。
毕竟若不是这位将军,恐怕自已早已命丧黄泉。
“老人家免礼。”
扶起老者后,夏澜轻声道:“老人家,请问本将军能请您帮个忙吗?”
“将军切莫这样说。
您救了老朽一命,无论何事,老朽定当竭尽全力。”
老人连忙回道,“将军尽管吩咐。”
夏澜微一点头,“本将军想请您为我打造一把兵器。”
起初老人还担心夏澜会托他办难事,一听是打造一把兵器,当即松了一口气:“这个要求老朽可以满足!”
“那就好,请随我回营帐详谈。
等会儿本将军告诉你所需的具体式样。”
老者连连称是。
巡视军营一圈后,夏澜直接带着老者和几名卫兵回到了营帐。
喝了点水,老者忍不住开口问道:“请问将军要什么样式的新兵器?”
夏澜略作思考回答说:“我所期望的这种兵器不是一般的形态,甚至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设计,不知道您能否打造?”
老者淡笑回应,“将军放心,只要有确切的设计需求,不论多复杂,老朽都能尽力实现。”
见此言,夏澜不由得细细打量这位工匠。
“实不相瞒,老先生您的先祖可是名震一时的铸剑大师欧冶子的徒弟,您也是铸剑技艺的嫡系传人吧?”
听到这话,老者微微惊讶,“原来将军有所耳闻,实在惭愧,若非将军搭救,老朽也无从透露这些秘密。”
夏澜郑重地点了点头,“既如此,我对先生的信心倍增。”
随后,夏澜从腰间取出一段竹片,并用佩剑将它雕刻成他心目中的兵刃模样——正是一把在他脑海中早已构画完毕的现代刀剑混血武器。
他认为这比单纯使用大刀更合乎心意。
夏澜递过竹简,“老人家,请你看一下。
这正是我要的兵刃。
它的全长大约五尺,宽度两指宽;刃长三尺三寸,柄长度方便一手或两手握持。”
夏澜继续解说,“它是一面有刃,背部厚一些,适合用于劈砍动作。”
一边说着,老人一边在脑海中标记细节。
片刻后夏澜又补充,“请记住要用铁来锻造这把武器,而且工艺方法也与常见的不同,我会教你具体的做法,希望不要外泄。”
夏澜严肃道。
老者立即保证道:“将军勿忧,老朽绝不会外泄半句!”
当时没有先进的炼钢技术,主要以木炭来锻造铁器,在那个年代极其浪费材料与工时;而秦国因为精通青铜铸造,士兵普遍携带合金铜制兵器;但其他几国,尤其是中原地区,则常用铁制兵刃,夏澜深知二者各有千秋。
但在夏澜看来,在没有精进冶炼技术的情况下,其他六国铁质兵刃在面对秦军高质量合金兵器仍存些许不足。
而他今天打算告诉那位老工匠的是一个提升铁质兵器质量的方法。
严格来说,这不算是真正的炼钢法。
夏澜只能基于现有的技术条件尽力改善兵器的品质。
毕竟,他需要的是一把适合劈砍、强度高的武器。
而现有的标准青铜剑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老人家,这种技巧名为‘百锻’,是夏澜儿时在水塘边玩耍泥土时悟出的,还没有亲自动手尝试过。”
为了合理解释这个“百锻”
的技术,夏澜撒了一个谎。
老者闻言,微微皱眉说:“将军此言令我想到一些过去的心得。”
“嗯?”
夏澜惊讶地看着对方。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百锻”
至少要在汉代中期才出现。
而现在,夏澜只不过提了个名字,老者竟然表示曾经有相关感悟。
夏澜感到非常好奇:“请您详细说说。”
老者也不拖泥带水,立即回应道:“启禀将军,在平时打造农具的过程中,我发现锤打次数多的农具往往更加坚固锋利,但这样既耗时又浪费资源。”
老者说到这儿,尴尬一笑。
虽然他知道锻造过程中掉落的是杂质,但这些杂质掺杂在农具里对使用影响不大。
听了老者的解释,夏澜点点头,认为这正是“百锻”
技术的雏形。
于是他接着讲解了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顺便提到了覆土烧刃、淬火等高级技艺,让老者自行探索。
听完,老者觉得如同找到了宝物。
“还请将军安排一个锻造之所给老朽……”
这是一个实干派的老头,刚刚掌握了理论知识便急于实践。
见状,夏澜笑着摆手:“不急,老人家。”
“这些都是秘而不宣的技艺。
大王已经命人准备了一座府邸给我,两天内可以入住,我会腾出一处专供老人家研究。”
夏澜说罢,继续说道:“多谢将军!”
老者深深感激,拱手为礼。
“如此,则委屈您暂时住在马厩旁几日了。”
这里毕竟是军事营区,即便夏澜身为武官都尉,也得遵守规则,不让无关人员进入营地。
“将军多虑了,无妨的。”
“告辞!”
老者随即离开,留下背影让夏澜沉思。
自已的一点指导似乎提前了百年让“百锻”
出现在历史中。
对于未来的考古学家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吧。
处理完此事后,夏澜正要记下当日巡查的内容,却听有人来报:
“报告大人,王翦将军请您前去议事!”
夏澜停下手里的工作。
“知道了。”
“回大人!”
报信士卒离去了。
蓝田大营中军帐里,夏澜赶到时,王翦正在案牍前仔细阅读竹简。
“夏澜拜见将军。”
他轻轻拱手作揖。
听到声音,王翦抬头看向他,笑着站起来:“夏澜将军。”
“这段时间时常听闻夏澜将军的事迹,今日总算能亲自见到了,哈哈。”
“夏澜将军,请坐。”
王翦轻语间,做了个手势让夏澜坐下。
夏澜双手合拢致意,“将军请先。”
待二人坐定,王翦抢先一步开口,“蓝田大营得遇如将军般的英才,实为王翦的荣幸。”
夏澜闻之连忙拱手作揖,“将军过奖了。”
“我年少资历尚浅,日后还需仰仗将军多多指导,请将军不吝指教。”
王翦听后笑逐颜开,“说得好!”
王翦笑着接着道:“夏澜啊,我们都是行伍之人,老夫不必同你绕什么文辞吧。”
夏澜点头应允,“我也讨厌那种扭捏的讲话方式。”
他拱手问道,“将军叫夏澜来不知所为何事?”
王翦应道:“是有些事情要与你商讨呢。”
“请夏澜看看这个。”
说罢,他把案前的一束竹简递向夏澜,夏澜立时接过并仔细翻看。
那竹简记录的是赵国 ** 传来的情报——大意是:赵国今年秋粮无收,邯郸附近的朝歌和上蔡地区出现了地裂异象。
这些导致了国内人心浮动,并有流言说这灾害是上天的惩处。
夏澜推测,所谓的“地裂”
应指 ** ;而对古代生产力较低的社会来说,这样的旱灾和 ** 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看完情报,夏澜将竹简合拢,淡然一笑道:“此次攻打赵国的重任由将军主持,必定可一举攻克。”
王翦摆了摆手笑着回应道,“夏澜莫要夸大老夫了。”
稍许后,他神色凝重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说实话,尽管有三十万精兵,面对李牧那样的名将,我还是没太大把握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