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扫盲课程的学习,已掌握了超过两百个常见的字汇。
她甚至偷偷翻阅了一些旧版报刊,扫盲班教师确认她的诵读内容毫无错漏!
接过报纸,刘惠真便开始大声朗读:“连续不断的战乱导致了民生凋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经济面临严峻考验。
面对这一情况,新的人民政权既要致力于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加强,也要急于缓解贫困人群的生活压力,确保这些最为弱势群体的安全,以保持地方社会的稳定。
另外,自1949年至1952年间,国内接连遭受洪水、干旱、风暴等各类自然灾害,使得城乡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激增,需予以救助的群体涵盖了灾害受害者、流离失所的难民、贫困百姓、散落的士兵和失去生计的各类人群等十多类,人数多达5000万以上,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同时,大批失业人口的生活条件也显著恶化。
根据统计数据,全国共有一百二十二万多失业工人,将近十八万多失业知识工作者,总计约为一百四十余万名,另外还有半失业者二万五千多名,即将失业的也有十二万名左右。”
解决这些人的生活困境,确保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完成解放斗争的目标及建立新生 的根基至关重要。
在这一段历史中,社会上不同领域的个体都向有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组织了一系列诸如‘一把米’、‘一件衣服’、‘一分钱’等群众自发的支持活动,旨在维持最脆弱群体的生存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刘惠真同志,尽管她自身来自贫困的家庭,单亲母亲的身份还要抚育三个孩子,
但她并未因此绝望,反而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与自我救援的精神,不仅收留了一个弃婴,还在援助站点展现了极大的勤奋与积极性,无论是在工作态度还是劳动贡献方面,都表现卓越。
她还会根据自已力所能及的情况,教导老人们一些简单的生活技巧,使得本就人手紧张的救济站中的老人、体弱和病人开始了积极的自救措施!
刘惠真展现出的勇于面对困难、帮助他人也是自强的精神,极其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新国家刚刚成立,各项建设正在逐步推进, 能够提供的援助有限,但如刘惠真这样无限热衷于助人的精神则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因此,希望每个人都能积极向刘惠真学习,不仅在自我拯救上,在互助 同克服眼前的种种困难,共同努力生活。
四九城日报...
当刘惠真读到这里的最后,声音因激动几乎哽咽了!
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已竟会上报!
须知在这个时代,能够在报纸上留名的人物都是国家级模范或是战争英雄之类的杰出人物!
即便是像易钟嗨这样技术精湛达到七级水平的钳工,都不敢妄想去登上报纸版面。
而现在刘惠真居然实现了这个目标!
在场的人们听到了这篇关于刘惠真的事迹后,都不禁热烈鼓掌表示赞赏!
“王主任,我这…这…”刘惠真有些语无伦次。
王主任:“惠真,你给了很大的帮助,你知道这里一直以来都人手不足,而仅仅是增加人数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你在的时候教会大家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一来他们日后就有更多的可能性摆脱依赖救济,实现自理生活。
你这不仅是帮助了他们,更是为新中国贡献了大力量。
这次的事情区上十分关注,已经特地指派我来替你申请奖励,不久后奖金下来了,我将亲手送到你家院内。
还有,扫盲班的老师告诉我你已基本完成了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这是你的毕业证明书。”
刘惠真接过证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谢谢王主任,太感谢了!”
“有什么好感谢的,都是你自已辛苦的结果,惠真,自从你开始照顾小抗美,感觉你的整个人生观都有所改变了。”
刘惠真点头同意:“是啊,在抗美来之前,我觉得没有活下去的动力了,总觉得随了孩子爸爸之后才是自已的终点。
直到小抗美到来,我感到必须为了他的成长努力下去。”
“这就是道理所在,现代社会倡导性别平等,你的伴侣离去虽感伤,但惠真你要知道女性同样可以撑起家庭和社会的一片天空。
在这个平等的时代,你应该坚强地走下去!”
“明白了,今后我会更加坚强的!”
郭大娘赞许地说道:“哦哟,惠真你真是了不起,居然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已的名字,要知道即使在这整个社区工作单位里,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没见过能上报纸的例子!”
王大厨也称赞道:“说来确实不凡,惠真,这是邻居送来的一些上好的布料,我不需要,就给了吧,让孩子有个新衣服换着穿!”
刘惠真连忙摆手拒绝:“王师傅,真是太破费了,这些布对我来说太昂贵了!”
王大厨继续说服:“收下吧,我还有一件事情想要请你帮忙。
我最近要出去为一家做宴席服务几天,这边的人手怕是不够,我寻思你能帮我管理这里的事务,顶顶场面,
大约就三五天的事情,很快就能回来。”
刘惠真答应道:“没问题,做几天菜对于我来说不算难事,平常您做什么我也在边上帮忙观察,王大厨请放心,这些礼物真的不需要给您带来负担。”
“哪能这样说话,我娘从小就教育我人不能自私自利。
而且你看你还带着孩子,给我帮这个忙怎么能不说清楚代价呢?你必须收下这些布!”
说着,王大厨把布硬是塞给了刘惠真,刘惠真拗不过只好接受了这份礼物。
还好那块布料不太大,刘惠真思量了一下这份人情的重量,她觉得能还得起,这才放心地收下!
刘惠真做完家务后,与郭大娘一同前往扫盲班,到了那里时,孙秀菊已经在等她们了。
“孙大妈!”
刘惠真心情格外好,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已的事迹也能登上报纸,这下她觉得做母亲的也算有点出息,未来沈抗美绝不会因为母亲而感到羞愧!
孙大妈笑着问:“惠真,看你的样子这么开心,遇到什么好事了吗?”
刘惠真答道:“具体还不确定,再过些日子就能说了。
孙大妈,您也显得很开心呢!”
其实,关于她的报道已经确认下来,但她性子腼腆,不愿直说,想等到奖励下发时再公开,所以才会这么说。
孙秀菊笑着说道:“是我们家抗美,他开始学爬了,我自已亲眼看到他从炕一头爬到了窗户旁呢!”
说起沈抗美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的憨态可掬的模样,孙秀菊几乎是陶醉其中!
刘惠真惊喜不已:“学会爬了?真快啊!连根儿还不会坐呢,还有解娣也是刚刚能坐稳!”
“可不是吗,我看这孩子动作十分灵活。
抗美自小就是机灵,我以前就觉得没看错!”孙大妈自豪地说。
听到这话,刘惠真心里暖洋洋的!
今天不仅自已荣登报端,家中的沈抗美也开始学爬,真是双重的好消息。
她决定回家后给沈抗美冲点麦乳精!
显然,沈抗美不仅是个幸运的孩子,他带给全家人的更是满满的幸福与希望!
上次赠送给她红星牌奶粉和麦乳精的那个店主真是太好了,一分钱没收。
若是这次得到了奖金,她定要去好好感谢对方!
如果没有那位老板的帮助,沈抗美可能还是会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更别提现在身体如此健壮!还有王大厨提供的布料,正可以给抗美做一套春天穿的衣服。
再过几月,抗美就要开始学习走路,那时候得多准备些宽松的裤子。
刘惠真满心欢喜地计划着家里这些琐事,仿佛生活中充满了新的期待!
刚一迈进扫盲班的大门,就听到了老师的宣布:“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刘惠真同志获得了初中毕业证!”
老师们非常振奋。
在这南锣鼓巷大杂院里,很多居民都是工厂的工人或是进城务工的农村女性,对扫盲班的学习认同感不高。
其他街区因扫盲班的教学成效显著,已获得了很多表彰!
而南锣鼓巷这边情况有所不同,许多工人日间忙碌工作,晚间回到家便夜幕降临。
要求他们再参加扫盲班的学习,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精神!
街道居委会费尽周折试图提高大家对扫盲班的积极性,但收效并不明显。
然而,这次,像刘惠真这样的生活仅处于温饱边缘的贫困妇女竟然成功掌握了两千多个常用的汉字!
她的成就甚至超过了普通干部的文化水平!
而且,她时常复习,避免了学过就忘的问题出现!
对南锣鼓巷来说,这无疑是雨过天晴般的佳音!
扫盲班的教师已向领导报告了刘惠真的事迹,打算以刘惠真为榜样进行宣传,并给她申请奖励。
这样做,能显著激发南锣鼓巷工人及家庭妇女们学识字的热情!
“刘惠真同志,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你会选择来扫盲班学习?支撑你坚持的原因是什么?”
面对全班四十余人的瞩目,刘惠真走上台前来。
她说:“我们都住同一个胡同,大家对我家的情况应该都有所了解!我,刘惠真,是个寡妇,抚养着两个年幼的女儿,生活十分困苦。
不久前,王主任带了一个小男孩到我们院子来!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于是决定收养他,并给他取名沈抗美!但那时我一无所有,没有收入来源,是王主任介绍了我去 工作,那里我还遇到了郭大娘。
她告诉我,只有识字才能在找到新工作时优先考虑。
因此,我决心要努力学习识字。
从农村来京后,为抚养抗美,我已经成为了这里的正式居民。
为了他,我要拼命学习识字...”
刘惠真分享的识字经历让在场的许多人都心生敬仰。
确实,刘惠真的心地很好,即使自家境况艰难,也不忘帮助有需要的小婴儿!更为之不懈奋斗!
“刘惠真同志的学习态度和高尚品质是非常值得大家效仿的!尽管班上有些人参加时间比刘惠真更长,但在识字方面却没有达到她的水平。
可能是对识字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吧!下面,请刘惠真同志给大家朗读几段小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各位理解识字的价值!”
台下的孙秀菊听罢刘惠真讲述,泪水止不住地流淌。
她心想如果当年自已收养了沈抗美,自已的人生可能就会截然不同了。
毕竟,正是沈抗美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刘惠真的生活轨迹!这番话让孙秀菊更加坚定要摆脱现状,与丈夫易钟嗨分手的决心。
随后,刘惠真手持报纸开始朗读:“今天要讲的是关于南方四川一村——阳光村的一则故事,主人公是农民老石。
解放前,他靠耕作为生。
一日老石正在田间劳作,当地乡长给他带来了一封紧急的信件要求即刻送出。
虽然路途遥远,但由于信中的紧急性,老石随即启程。
路上偶遇了常外出经商的族亲,该亲戚识字较多,一听老石要去送重要信件便起了疑心,于是打开信件查看内容,原来信中写道:‘此送信者将成为本乡征召士兵, 名额已足额完成。
’”
石某听了这话,不由得目瞪口呆,这简直是强行拉壮丁啊!石某明白自已一时半会是回不去了,便托人捎信给家里说在外滞留了两个月,建国之后,他就报名参加了一个扫盲培训班。
“不识字就跟个瞎子一样,就算是 ,你也会自投罗网!”
听罢此言,“哈哈哈!”
班上的同学被逗得捧腹大笑!
即便是素以冷静著称的刘惠真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而这则听起来荒诞的故事,竟然确有其事!
扫盲班老师见到大家的反应,并不以为然:“或许大家都觉得如今不会再有 这种事发生,那么接下来我就再给大家讲另一个故事,刘惠真同志,请你继续读这一段。”
刘惠真应声回答,讲述了如下一则故事:“上一年度,有一个县为了庆祝‘三八’妇女节,举行了一场会议,邻近村落的一众妇女决定结伴去参加会议,由于平常很少走出乡村,所以进城之后感到一切新鲜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