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真:“陶主任、王主任,我……我能请问一下原因吗?”
王主任笑着说:“首先,是因为你对沈抗美的教育非常好,现在胡同里的人都对抗美赞赏有加。
尽管他是一个孤儿,但从小就品性正直善良。”
面对此情此景,沈抗美只能默默地无语了。
原本以为是易钟嗨和那位聋老奶奶故意为之,结果却是适得其反,不仅没有影响他的名声,反而成就了刘惠真!
既能加入共青团,又能到夜校进一步深造,要是这事传到易钟嗨和那位聋老奶奶耳里,不知会如何愤懑呢?
估计那个老奶奶夜里也会从梦中惊醒,感叹着:「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第二,就是你鼓励春红改嫁的事。
你可能还没意识到,正是因为她的决定,南锣鼓巷中超过一半的大爷太太大方表示愿意改嫁,现在大家已经开始积极寻找新的伴侣。
我们街道因此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赞扬,并被视为成功的案例!”
沈抗美完全没想到,他在春红面前的那点玩笑居然为刘惠真带来了如此巨大的转机!
刘惠真充满感激地说道:“两位主任,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努力工作、学习!”
王主任微笑着点点头:“行,你先去忙吧!”
刘惠真脚步一停:“还有一点,王主任,除了我们家这个烈士家属,其他哪些院子里也有军队家属或是烈士家属?沈抗美说想照顾这些家庭,我想走访一下,看看我们是否能提供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看到刘惠真如此主动,王主任心里甚感欣慰。
实际上,这次推荐刘惠真进入共青团,也是为了为她今后入 参与妇联活动打下基础!
毕竟在1953年4月,中国妇女联合会举行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新时期女性参政的主要方向,强调了动员妇女参与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性。
这使得女性干部队伍的短缺显得尤为突出,而时间上的紧迫也使得必须尽快培养起刘惠真的各种能力!
因此,自那天起,街道便发起了新一轮关怀军人家属与烈士家属的活动。
刘惠真在出发前往东边的厢房前,不断地向沈小楚和沈小甜叮嘱:“小楚、小甜,记着,到了东厢房要有礼貌地称呼每一个人。
我们日子过得紧,凡事都要多多依仗他人帮忙,不要说出令人不快的话语,那样可能会结下恶缘,对我们未来的帮助大打折扣。
记住了吗?”
“妈妈,我们都记住了!”沈小楚姐妹回答道。
扶着小竹车的沈抗美跟随母亲进了四合院。
刚一进门,他就看到了一个宛如白玉雕琢般美丽的小女孩儿……
那小姑娘看着极为可爱,见到沈抗美,眼中闪烁着光彩:“你是小抗美吧,我是秦岭!”
沈抗美一时惊讶,心想:这秦岭难道是《血色浪漫》里的那位与钟跃民一同下放的秦岭?真想不到,她会和我在同一个院子?
沈抗美说:“走吧,去找周婆婆!”“我带路!”小女孩自告奋勇地说。
两人稚嫩的声音引来旁观者刘惠真的微笑,没多久,沈抗美跟随进了东跨院。
相比之下,东跨院比西跨院差很多。
东跨院较为狭窄,被后来购买的人改建了许多,北边有五间房,住了四户人家;西厢房六间,则是三家人共居。
院子里孩子们不少,热闹异常,像是进行着各种游戏。
在刘惠真的带领下,沈抗美来到周婆婆家中,把带来的面粉和肉送给了她。
周婆婆感动得直擦眼泪:“惠真,我该怎样感谢你啊,你们家里并不宽裕!”
刘惠真回答:“虽不富裕,但我还年轻有力气。
正好没别的事,帮您家打扫下卫生,整理整理床铺吧。”
沈小楚与沈小甜也不停歇,在周奶奶身旁围绕着,同周奶奶的三个儿子一起,开始唱起了慰劳军属的歌曲:
“春日微风穿越鸭绿江,祖国人民心中挂念前方,带着无尽深情厚意,心暖如阳光。
最可爱的人们,请你们听我细诉歌声。
听听我们的赞美之歌。
问候每一位同志身体健康如何,晚上睡得好否,四季更迭雪未完全融化,早晚要记得加衣物,别忘了多穿保暖的衣物。
还问候同志们的日常生活是否顺遂,米粮蔬果供应够不够?如有所缺,后方的父老乡亲自会再送来,自会再送来……”
东跨院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
易钟嗨站在胡老太太的门外,看着刘惠真悉心照料周婆婆的模样,嘴角泛起了轻微的笑容。
“惠真,做得不错。
就是要有这种精神,把这些老前辈当做自已的长辈来孝敬。
世上没有不合格的长辈,只有做得不到位的晚辈。
惠真,这话听起来有没有道理?”
刘惠真点头:“一大爷,您说得对,我会更加用心照看周婆婆他们!”
易钟嗨颇为满意,觉得刘惠真这个人实在敦厚,优点就在于她听话,对他所说的一切都认同,且认真倾听!
处理完周婆婆的事务,刘惠真便带领孩子们前往另一个四合院,那里不仅有多位军人家庭,还居住着几位伤残的烈士。
接下来,刘惠真为这些军人家属忙碌不已,洗涮清扫。
与此同时,沈小楚和沈小甜陪伴孤寡老人,唱歌跳舞,带来欢乐,仿佛代替那些远离家乡的子女尽孝道。
沈抗美注意到了角落里的一位军人老人,他失去了一条腿,静静地坐在那里。
他推着小竹车慢慢靠近,老人却转头避开。
他又尝试从另一边接近,老人再次侧开。
如此反复多次后,老人忍不住瞪着他,语气严厉地说:“小子,你是故意来找茬儿的吧?”沈抗美则是一笑置之:“爷爷,我想听您讲述战斗的故事!”
那位老者突然眼眶泛红,他们王家个个英勇无畏,只有他一个人得以在战火中幸存,而这么多年来,鲜少有人称他为爷爷了。
“你想要听些什么?”
“都听!抗日期间,还有那些让人头疼的...” 时间一眨眼便已进入了六月。
沈抗美也脱去了单薄的长衣,换上了轻便的小背心与短袖衬衫。
在这十多天里,沈抗美日复一日跟随刘惠真探访烈士家属及军队亲属,同时参与妇联组织的工作,协助说服二婚妇改嫁等义务服务活动,忙碌得一刻不曾停歇。
而这也带来了显著的收获。
最明显的,莫过于沈抗美周岁之际不仅行走更加稳健,不再依赖手推车支撑;
最为重要的是,沈抗美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里程碑——迈出了足足一千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