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娃子!怎么尽把人往坏处想。
现在外面乱着呢,多少人都吃不上饭呐。
能留在这山里,难道不是享福来了?”
老太太嗔怪的看了杜若一眼,继续道:
“想来你们也是逃荒来的,才经过这林子里吧?
你们也是胆子大,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孩子,就只身闯进这山里来了。
得亏没有被山里的大虫吃了!”
说完这番话,老太太连忙热情地招呼着她们吃饭。
“快吃饭吧!吃过饭咱们再说这些,你们应该饿坏了!”
“倘若我们不愿意留下呢?”
杜若定定的看着她。
“为什么不愿意留下来呢?”
似乎有些不明白,杜若为什么会问出这样的话,老太太有些惊讶的看着她。
稍作停顿之后,老太太再次开口宽慰道:
“咱们村里人都很好的,等你们吃过饭,咱们就去村里转转去!”
“你们别怕!咱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不会害你们母女的。
瞧你们这打扮,想来在外面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吧?”
老太太一脸了然的看着母女二人。
“现下外面过的是什么日子,咱们也是知道的。
就算不是灾年,寻常老百姓的日子,也未必有山里的日子好过!”
“听婶子的,你们就安心留在这儿吧。
外面到处都在闹饥荒,饿殍遍地,你们身单力薄的,又能往哪儿去呢?”
“倒不如老老实实待在山里,寻个好人家嫁了,再生几个娃娃,这辈子也就算安稳啦!”
老太太殷切地望着两人。
“你们觉得如何呢?”
老太太口都快说干了,见杜若一直无动于衷。
甚至篮子里的饭菜都没有看一眼,不禁有些气馁。
这两年外面的日子不好过,多数女人很快就决定留下来了。
她已经很久没遇到这样的硬骨头了!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杜若突然开口了。
“照您这么说来,如果我们留下来,就得给人生孩子?”
杜若懂了,她就说这老太婆怎么感觉有些像老鸨子呢,原来真是老鸨子啊!
听见这话,老太太脸上的笑容瞬间变得僵硬起来。
“哎哟!姑娘这话可说得难听。
女人哪有不生孩子的,至于在哪儿生,又有什么区别?”
老太太讪笑着,又开始招呼两人吃饭。
似乎觉得只要吃过他们的饭菜,就一定舍不得走了。
“如果我们不愿意留下来呢?”
杜若再次问她。
“怎么会不愿意呢?别说这样的气话!”
“你们应该饿坏了吧?
先吃饭,吃完咱们去村里看看再说,你们一定会喜欢上这里的。”
“如果我们非要现在走呢?”
见这老太婆一直在打太极,杜若有些无语。
她又不是真的饿了好几天的流民,一顿好饭好菜就能收买了。
更别说,这些饭菜对现在的她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好饭菜。
不过这些人也是好手段,先把人关进这严严实实的石房里,饿上一两天。
拿大铁链捆着不说,还让些鸟来鬼哭狼嚎的吓人,击破你的心理防线。
最后再用好饭好菜招待你,顺势劝说留下来“享福”。
这一番软硬兼施,萝卜加大棒之下。
如果真是一直啃草根,饿了好几天,又没地方去的流民。
说不定就心甘情愿的留下来生孩子了。
糖衣炮弹虽然可耻,但是有用啊!
“你怕是还不知道,咱们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百来年了,从来没有人跑出去过......”
老太太依旧笑眯眯的。
但杜若却感觉背后一凉。
如果她真是逃荒的普通妇人,没有任何金手指,想来也是逃不出去的吧。
“所以只有死人才能出去,是吗?”
“......咱们先吃饭吧!”
老太太沉默了一会,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但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饭就不必吃了,咱们先去村里看看吧!”
杜若做出一脸害怕却又倔强不服输的样子,不甘愿的看着老太太。
看上去倒是像在耍小孩子脾气一般。
不过见到此景,老太太反倒放心了不少。
女人嘛,都是柔弱的!
只要知道怎么也跑不了了,也就安心留下来了。
闹闹脾气也没什么,都无关痛痒,反正最终都要妥协的。
如果她一声不吭的,那才要提防呢。
见杜若愿意去村里转转,老太太立刻便去门口唤人进来。
很快,两名身材魁梧、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应声而入。
“樊生,你把铁链给她解开,咱们去村里转转!”
老太太吩咐其中一个小伙子。
“好嘞!宁奶奶,我这就给她解开。”
杜若原本以为,他会在脚踝处把铁链给她解开,这样她就能恢复自由身了。
万万没想到,这人是把柱子那头的铁链给解开了,并且把铁链牵在了手里。
杜若:“......”
这是遛狗呢?
“把铁链给我解开!有你们两个大男人在,还怕我跑了不成?”
“可是...咱们都是这个规矩啊?”
见杜若不高兴,樊生有些无措的挠了挠头,看向一边的老太太。
“向来都是这个规矩,第一次进村的时候,脚上的铁链都是不会解开的!”
老太太突然一改刚才乐呵的样子,一脸不悦的看着杜若。
仿佛她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
杜若懂了,这也是pua的一环,就是为了驯服这些新来的女人。
好让她们死心塌地的留在这里生孩子。
不过杜若可不吃这一套,当下便嚷嚷道:
“既然铁链不能解开,那便不用去村里看了,我又不是狗,凭什么拴着我!”
“你们这是看不起人!想来这村里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杜若说着,把头一扭,做出一副拒不配合的样子。
多次劝说无果,并且用断绝食物威胁,也没见杜若妥协后。
老太太最终还是同意解开了铁链。
就这样,这两天以来,杜若第一次走出了这间屋子。
踏出房门的那一刹那,强烈而耀眼的阳光扑面而来,刺得她不由自主地眯起了双眼。
过了好一会儿,待适应了光线之后。
杜若才缓缓睁开眼睛,开始仔细地观察起四周的环境来。
只见入目之处,皆是依山傍水,形状不规则的农田。
此时正值秋季,田里是一片金黄色的稻子,微风吹拂下,带来一阵阵的稻花香。
稻田不远处,错落有致地矗立着一片吊脚楼。
木屋黑瓦,交错着排列开来。
远远望去,犹如一幅宁静而又古朴的乡村画卷。
村子中央,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淌而过。
溪水欢快地奔腾着,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咚”声。
溪边生长着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与溪水相映成趣,更显生趣盎然。
抬头仰望天空,不时可以看见成双成对的燕子轻盈地掠过。
乡间的羊肠小道上,还有嘻戏的孩童和从山上归来的老农。
这山谷中意外的和谐,自成一方世界,宛如陶公笔下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