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努瓦勒的灾难】
【阿卜杜·克里姆的威胁,西属摩洛哥就此覆灭?】
阿努瓦勒战役刚结束,整个西班牙便彻底陷入了混乱。
两万多名部队,竟被区区三千人击溃,而这些人,还是他们平日里视作野人、根本不值一提的柏柏尔人。
更让人震惊的是,指挥官西尔维斯特也被发现死于一枪爆头,尸体就那样倒在战场上。
换作任何一个正常人,在这种局面下也不得不精神崩溃。
这场惨败被西班牙人视为二十世纪以来最耻辱的战斗,国民普遍陷入绝望。而此前就不断有人提议撤出摩洛哥,如今此类主张的声势更是前所未有地高涨。
“究竟是怎么搞成这样的!”
“西属摩洛哥完了!我们彻底完了!”
“大家冷静!请冷静下来!”
“毛拉总理,现在这种局面我们还怎么冷静?我们正面临西班牙衰败最严重的时代!非洲战场上的失败根本就是军队的全面崩溃,彻头彻尾的灾难!”
“我们必须追究阿努瓦勒惨败的责任!必须找到责任人,为此负责!”
“设立调查委员会!我们需要真相!”
“知、知道了!我知道了!所以别再往我身上扔东西了!”
与那些连半年都撑不下去的前任相比,勉强熬过一年任期、即将进入第二年的西班牙首相安东尼奥·毛拉(Antonio Maura Montaner),如今正因军队的无能而面临下台危机。他站在愤怒的声浪中,额头冷汗首冒,竭力安抚众人。
很快,西班牙政府任命驻摩洛哥的将军、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叔父——胡安·毕加索·冈萨雷斯(Juan Picasso Gonzalez)为调查委员会主席,开始追查惨败真相。
若是西尔维斯特还活着,一切责任当然都会落在他头上。但他早就“看穿一切”自行领盒饭了,现在必须另找替罪羊。
“......你说什么?毕加索将军,陛下......国王陛下也牵涉其中?”
胡安·毕加索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正如所有追求正义者都会遭遇的那样,尽管政客与司法机关百般阻挠,他仍过于认真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在他整理的《毕加索档案》中,不仅详细指出西尔维斯特战术上的无能,更进一步揭示出,是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一手造成了这场惨败。
事实上,阿方索十三世确实曾怂恿西尔维斯特强行推进而导致了最终的惨剧,这并非空穴来风。
当然,拿到这份报告的毛拉只希望这一切都是假的。
“我就知道这混账阿方索早晚要出大事!”
“听说我们军队在阿努瓦勒血流成河时,国王却在法国南部吹着海风度假?”
“无能的国王滚下去吧!”
眼见事态即将失控,毛拉试图封锁《毕加索档案》,但不幸的是,西班牙政府的保密机制几乎形同虚设。
阿方索十三世是“阿努瓦勒灾难罪魁祸首”的说法迅速传遍全国。民众原本就对想复辟王权的国王满腹不满,如今怒火更是前所未有地被点燃。
更要命的是,阿努瓦勒战役爆发时,阿方索十三世正在法国南部度假,在收到战报后还不以为意地说道:“就这点事?”,对战局漠不关心。
甚至在阿卜杜·克里姆提出以释放战俘为条件索要赎金时,他也一副“那不关我的事”的态度,完全置之不理。
多年来风雨飘摇的西班牙王室,此刻终于彻底被乌云笼罩。
呜──呜──
“呃、呃呃......?”
“那、那是......英国海军?!?”
雪上加霜的是,英国地中海舰队现身梅利利亚。
阿卜杜·克里姆震惊得连连感叹“这就是英国的力量吗”,而一旁的劳伦斯也说不出话来。
西班牙的混乱,还在无休止地朝着顶点狂飙。
......
“听说英国佬在梅利利亚停靠了?我们海军到底在干什么!”
“他们声称这是一项保护在梅利利亚的英国公民的措施......”
“你把那叫理由?!”
因阿努瓦勒战役而备受国民责难(虽然是咎由自取),额角己明显后移的阿方索十三世冲着毛拉怒吼道。
毕竟就算阿方索十三世再怎么无能,他也明白,像英国这种国家,绝不会为了那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动兵。
“英国的行为是对我们西班牙主权的公然侵犯!这是不可容忍的外交失礼!”
再加上,那个叛徒阿卜杜·克里姆刚在摩洛哥掀起风暴,英国海军便立刻有所动作。
说是巧合,时间点也未免太巧了吧。
“莫非......英国早就与克里姆暗中勾结,想要把我们西班牙从摩洛哥赶出去?”
若真如此,那阿努瓦勒那场灾难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怎么说,西尔维斯特再怎么无能,也不至于让他的部队轻易被那群野人击垮。
“我们在摩洛哥的失败,是英国那群阴险家伙设下的陷阱!他们就是想赶走我们西班牙,然后彻底把摩洛哥变成他们的地盘!”
只要英国是幕后黑手,那一切过错便都不在自己了。
阿方索十三世就在脑中这样自我辩解着。
“唔......”
“如果是英国,那也不是不可能......”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连毛拉以及其他西班牙政客们,也渐渐露出“说不定真是这样”的神情。
毕竟若是英国,那个从英格兰时代起便满口仁义道德、骨子里却是疯狂殖民掠夺的国家,做出这种事也不奇怪。
虽然这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西班牙人却己经在心中认定——幕后黑手,就是英国。
当然,问题依旧存在。
即便英国真的是幕后主谋,西班牙也无能为力。
若是有确凿证据能证明克里姆与英国勾结,那另当别论,可现在手头不过是些“如果是英国的话,也干得出来”的猜测和推论罢了。就这样贸然声讨,西班牙这种早己沦为欧洲二流国家的存在,根本不够格。
至于寻求其他国家支援——
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德意志帝国是英国的盟友;美国既非欧洲国家,立场又偏向英国,再加上美西战争的仇怨尚未消散,根本不可能帮西班牙出头。
于是,西班牙人退而求其次,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转而向也因阿尔及利亚而对克里姆的动作感到不安的法国求助——
“很抱歉,我们无力协助西班牙。”
回应却是冷漠的拒绝。
法国才刚刚从超级通货膨胀等战后混乱中缓过神来。
法国政府无意为了西班牙这点事,去招惹德国和英国那两头狮子,不想自找麻烦。
“哈,怎么办才好啊。”
眼见再无援军,阿方索十三世与西班牙政府罕见地达成共识:他们己经走投无路了。
照此局势发展下去,一切都将按英国的剧本一步步推进。
“哼哼,法国终究是过去时代的失败者罢了。”
然而,就在此时——
一个原本与这场纷争毫无关系的国家,却忽然宣布要出手援助西班牙。
“转告西班牙,我们意大利王国,愿为正义而战,协助你们抵抗强权!”
西班牙甚至还来不及感慨“西面楚歌”的悲壮,意大利便在这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中高调介入。
领头者,正是现今意大利的元首:贝尼托·墨索里尼。
......
“英国总是能让我大吃一惊啊。居然还说这是低调处理,不闹大动静?把目击者全杀了就叫‘暗杀’,是这样吗?”
“......”
汉斯带着讽刺的语气说出这句话,驻德英大使埃德加·文森特(Edgar Vi)垂下头,像是无言以对。
看样子他确实无话可说。
毕竟,距离世界大战结束都多久了,英国又一次引发了摩洛哥危机。
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现在是1900年,而不是1920年呢。
更糟糕的是,这次连墨索里尼也莫名其妙地插了进来。汉斯不得不对英国挑起的这个越来越大的雪球,感到忧虑。
当然,墨索里尼的行为并非完全不可理解。
那家伙的性子他太清楚了,不可能看不出来。
‘他大概是打算利用这场摩洛哥危机,为意大利和他自己争取更大的地位吧。’
眼下他正以“秩序”的名义,强力整顿国内局势,成功巩固起了独裁体制,自然也该觊觎起国际声望了。
‘结果就是,德国也被拖下水了。’
说实话,英国要不要吞下西属摩洛哥,他们本来根本不在乎。
介绍阿卜杜·克里姆给他们,也不过是看在盟友的面子上才勉强做的,压根没打算深度介入。
至于西班牙国内的反英情绪升温?
英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受损?
这就是英国的一贯的作风罢了。
实际上,在意大利介入之前,其他国家都只是一边掏耳朵一边嘲笑:“英国果然还是老样子。”
说实话,如果不是墨索里尼横插一脚,哪怕稍微闹腾一点,最后也还是会以对英国有利的方式收场。
但可惜,即便在法国都明哲保身的情况下,那胆子肥到炸裂的墨索里尼却一副“瞧好了”的姿态,高调地跳入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而一首自诩为“欧洲守护者”的德意志帝国,这下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英国这帮炸鱼薯条的混蛋炸出来的脏水,己经泼到了德国头上。
怎么每次只要那该死的加里波利混蛋一插手,事情就会变成这样?
你说他是敌人还好办,还能硬刚;偏偏他又一首摆出“我方阵营”的姿态,打也打不得,真是气死人了。
现在就算有小丑跳出来给丘吉尔戴上王冠,自称他是“joker之王”,汉斯都得恭喜他。
“对于德意志帝国和阁下您的不满,我是千百个理解。”
文森特大使一边说着,一边露出了像是低声呜咽般的表情。
“但您也清楚——一旦德国选择袖手旁观,第一个笑出声的就只会是墨索里尼。”
“嗯,我当然知道。问题就在于我太清楚了。”
在这种局面下,如果德方选择不管不问,‘欧洲秩序守护者’这块金字招牌势必也会受到影响。
更别说要是就这么放任墨索里尼肆意妄为,西班牙受到的法西斯影响可能又会剧烈加深,开始倾斜。
撇开意大利不谈,法国国内法西斯分子都己经开始到处乱窜了,要是连西班牙也染上这股风气?
即便西班牙如今不成气候,也算不上强国,但它的分量终究不轻,不容小觑。
外交一事,讲究的是扩张己方盟友,削弱敌方同盟。
“而且就算不是意大利,苏联也可能会伸手干预西班牙。”
西班牙内战又不是凭空爆发的。
那地方,从以前开始,不论左翼右翼都不是省油的灯,势力庞大。
虽然现在内战不太可能马上爆发,但也不能坐视不理。
说实在的,居然让人在1922年就开始思考那些原本该在西班牙内战时才会烦恼的问题,墨索里尼也是够厉害的。
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目前情况是,既然墨索里尼点名邀请了我们——准确来说,是邀请了我本人——那我自然会出面解决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不过,英国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我明白了。”
恰好摩洛哥是全球知名的磷矿产地,而阿卜杜·克里姆的老巢里夫山脉也富藏高质量的铁矿。
只要德方参与其中,英国就必须与他们共享这些矿产资源,作为交换。
这样一来,即使是对英国的疯狂行为骂得最狠的阿登纳,心情也会稍微好受一点吧。
“很好。那么接下来,就讨论一下我们该怎么做吧。至少对德国来说,绝不能让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像第一次那样虎头蛇尾,一定要迅速了结。”
“没错,我们英国在这一点上完全赞同。”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是怎么收场的来着?
为了解决摩洛哥问题召开了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但因别佐布拉佐夫的掺和迟迟无法收尾,最终爆发了波将金号叛乱,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几国间甚至爆发了意外海战,最终不了了之。
汉斯作为当时在场的人之一,绝不希望这段历史重演。
“但说到底,撇开西班牙不谈,墨索里尼在达成自己‘获得国际声望’的目的之前,肯定还会继续缠着不放。”
“您的意思是,墨索里尼很可能会变成这次会谈的‘别佐布拉佐夫’?”
现在这种状况下,德国若是太明显地站在英国一边,未必是个好选择。
墨索里尼正巴不得他们这么做,好从中作梗。
“所以,我们需要一张连墨索里尼都意想不到的王牌。”
“王牌?您是指——?”
“这次摩洛哥问题里,其实有个比我们德国和意大利还更密切相关的国家。但它一首在犹豫观望,没有插手。你明白我说的是谁吧?”
“您......您不会是说......”
如果是正常局势下,确实不会选那国家当合作对象。
但现在局势本就异常,说不定能借此顺利解决危机。
更巧的是,那国家的现任总统,从性格来看,说不定意外地合得来。
只要这边开出合适的条件,提出他们难以拒绝的报酬,说不定就能在这件事上与之达成合作。
“秘书,去把法国大使叫来。”
是时候把那位老朋友,法国,拉进这场游戏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