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知青们居住的院子里,唤醒了这些疲惫又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今天是割麦穗的日子,大家像往常一样,先在院子里集合,然后结伴前往生产队。何雨柱走在队伍中间,一边和身边的知青们开着玩笑,缓解大家早起的困倦,一边盘算着今天的劳动。
到了生产队,生产队长站在田埂上,大声地给知青们分配任务和讲解注意事项。何雨柱认真地听着,眼睛却看向那一片金黄的麦浪。微风拂过,麦浪翻滚,金色的麦穗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他心想,这可都是大家的劳动成果,一定要好好收割。
分好工具后,大家纷纷走进麦田。何雨柱弯下腰,熟练地握住镰刀,开始割起麦穗。他的动作有力又迅速,每一下都能精准地割断一茬麦穗。旁边的知青看着他,羡慕地说:“柱子哥,你这手法可真熟练啊!”何雨柱笑着回答:“这有啥,多练练你们也行。这割麦穗啊,得讲究个巧劲儿,你们看啊,镰刀要这样拿,顺着麦子的长势割,就省劲儿多了。”
在劳动过程中,何雨柱也不忘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他看到不远处一位老农正在割麦,手法和他们不太一样,便走过去。“大爷,您这割麦的方法好像不太一样呢,您给我们讲讲呗。”老农直起腰,笑着说:“小伙子,这割麦穗啊,不光要看镰刀怎么用,还得看这麦穗的成熟度。你看这麦秆,颜色发黄,麦粒的,就是熟了,可以割了。要是颜色还泛青,那还得再等等。”何雨柱听了,连连点头,“大爷,您这经验真是宝贵,我们得多学学。”
干了一会儿,何雨柱直起身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他看到有些知青体力不支,动作越来越慢。他走过去,对其中一个知青说:“累了吧?来,你先歇会儿,我来。”说着,他接过知青手中的镰刀,继续劳作起来。那个知青感激地说:“柱子哥,你也累了,还来帮我。”何雨柱笑着说:“咱们都是兄弟姐妹,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你去旁边喝点水,缓一缓。”
休息的时候,知青们围坐在一起,喝着水,吃着干粮。大家开始讨论起这新收的麦子能做些什么好吃的。有人说:“柱子哥,这麦子收了,你可得给我们做顿好的,比如烙饼啥的。”何雨柱笑着说:“那必须的,这新麦子烙出的饼啊,肯定香。咱们还可以磨点面粉,做面条吃呢。”大家听了,都咽了咽口水,仿佛已经闻到了美食的香气,干活的劲儿更足了。
孙晓悦拿着镰刀走过来,有些发愁地说:“柱子哥,我这手都磨出泡了,这割麦穗可真不容易啊。”何雨柱看着她手上的水泡,心疼地说:“晓悦,你要是太累就别硬撑着,去休息会儿。这手上的泡可得小心点,别感染了。”孙晓悦摇摇头:“没事儿,大家都在干活呢,我不能偷懒。”何雨柱笑着鼓励她:“晓悦,你这股劲儿真好。不过也别太累了,咱们这劳动还有好些天呢,得保持体力。”
赵凯凯在一旁打趣道:“柱子哥,你就像我们的大家长一样,啥都操心。”何雨柱笑着回应:“我这不是看大家辛苦嘛。咱们在这知青生活里,就得互相照顾。这割麦穗虽然累,但这是咱自已的劳动,收获的时候可就有成就感了。”
下午,太阳愈发火辣,但知青们没有丝毫懈怠。何雨柱一边割着麦穗,一边想着这麦子收完后的安排。他对身边的知青说:“等麦子收完了,咱们可以把麦秆收集起来,留着当柴火烧。这可都是好东西,不能浪费。”大家纷纷点头,觉得何雨柱想得很周到。
在劳动过程中,有个知青不小心割到了手指,鲜血直流。何雨柱急忙跑过去,拿出自已随身携带的布条,帮他包扎起来。“你这咋这么不小心呢?这镰刀可锋利着呢。走,我带你去村里的医务室看看。”何雨柱扶着受伤的知青,往医务室走去,一边走一边叮嘱:“大家干活的时候都小心点啊,安全第一。”
经过一天的辛勤劳作,知青们看着堆成小山似的麦穗,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何雨柱看着大家,笑着说:“同志们,今天大家都辛苦了!这都是咱们的劳动成果,这就是咱们知青生活的意义。”大家欢呼起来,带着对丰收的期待,踏上了回知青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