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廷的暗流涌动中,林羽因诗词雅会上的出色表现,逐渐走入了众人的视野。而其中,位高权重的赵权,也开始将目光紧紧锁定在这个初露锋芒的年轻人身上。
赵权,身为朝廷的重臣,多年来在官场中摸爬滚打,早已习惯了权力的掌控与利益的权衡。他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眼神中透着一股久经官场的世故与深沉。平日里,他总是身着华丽的朝服,头戴精致的官帽,举手投足间尽显威严。
这日,赵权在自已的府邸中,听闻了下属关于林羽在诗词雅会上的详细汇报。他坐在宽敞的书房里,听完后,微微皱起了眉头,沉默片刻,缓缓开口道:“这林羽,不过是个从乡野而来的毛头小子,竟能在雅会上崭露头角,引起诸多大臣的赞赏,倒是不可小觑。”
一旁的心腹谋士王启,赶忙附和道:“大人,此子看似平凡,却能得陛下青睐,又在众人面前展露才华,恐日后会成为大人您的绊脚石啊。”
赵权站起身来,缓缓踱步,冷笑道:“绊脚石?哼,我在这朝堂之上多年,岂会惧怕一个毫无根基的小子。不过,既然他有了些许锋芒,那我便要好好留意,绝不能让他有机会威胁到我的地位。”
在宫廷的另一处,林羽正与好友陈风在御花园的角落交谈。林羽深知自已的表现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神色凝重地对陈风说:“风兄,我虽无意争权夺利,但如今的情况,似乎已经陷入了宫廷争斗的漩涡之中。我能感觉到,有不少双眼睛在暗中盯着我。”
陈风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林羽,莫要太过担忧。你行得正坐得端,只要坚守自已的本心,为陛下和百姓做事,相信上天自会眷顾。”
林羽点了点头,苦笑道:“我明白,只是这宫廷之中的复杂,远超我想象。我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行。”
几日后,宫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皇宫内一片庄严肃穆,众人皆身着素色服饰,神情恭敬。林羽也参与其中,他跟随着队伍,认真地完成着每一个仪式动作。
而赵权,在仪式过程中,始终暗中观察着林羽。他看到林羽专注的神情,心中越发不安。祭祀仪式结束后,众人散去。赵权故意走到林羽面前,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林公子,今日祭祀,你可真是虔诚啊。”
林羽恭敬地行礼,回道:“赵大人,祭祀之事关乎国家社稷,林羽自当尽心尽力。”
赵权冷笑一声,说道:“哼,林公子不愧是从乡野而来,对这些繁文缛节倒也学得快。不过,这宫廷之中,可不仅仅是靠这些表面功夫就能立足的。”
林羽心中一凛,但仍镇定地回答:“大人教训的是,林羽深知自已还有许多不足,还需向各位大人多多学习。”
赵权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说道:“林公子如此谦逊,但愿日后也能一直保持。莫要因为一时的得意,而忘了自已的身份。”说罢,便拂袖而去。
林羽望着赵权离去的背影,心中明白,赵权已经将他视为眼中钉。他回到居所,陷入了沉思。这时,李公公前来探望,看到林羽愁眉不展的样子,问道:“林公子,今日是怎么了?为何如此忧虑?”
林羽将与赵权的对话告诉了李公公,李公公听后,叹了口气,说道:“林公子,老奴早就提醒过你,这宫廷之中,人心险恶。赵大人在朝中势力庞大,他既然盯上了你,你日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你得早做打算啊。”
林羽坚定地说:“公公,我不怕他。我相信只要我秉持正义,不做违背良心之事,他也难以找到我的把柄。”
李公公摇了摇头,说道:“林公子,你虽有一腔热血,但有时候,这宫廷的争斗并非是非黑白那么简单。你还是要小心应对,多结交一些可靠之人。”
在一次朝会上,皇帝提及了边疆的民生之事,询问众大臣有何良策。林羽思索片刻,鼓起勇气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边疆民生之关键,在于发展农业与加强防御。可派遣有经验的官员前往指导农业生产,同时增派兵力,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如此方能保边疆百姓安居乐业。”
林羽的发言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引得一些大臣纷纷点头。然而,赵权却在此时站了出来,反驳道:“林羽,你不过是纸上谈兵。边疆之事复杂多变,岂是你这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你可有实地考察过?莫要在这里误导陛下。”
林羽恭敬地回应:“赵大人,臣虽未亲赴边疆,但臣在乡村时,对农业之事略有心得,且也听闻过边疆的一些情况。臣提出的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自然还需详细规划与实地调研。”
皇帝微微点头,说道:“林羽所言,虽有不足之处,但也有几分道理。此事可再商议,众爱卿若有其他想法,也可奏来。”
朝会结束后,赵权走到林羽身边,低声警告道:“林羽,你最好收敛些,莫要在朝堂上出风头。否则,后果自负。”
林羽直视着赵权的眼睛,说道:“赵大人,我在朝堂上发言,只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着想,并无他意。大人若是觉得我有不妥之处,可当面指出,何必如此威胁。”
赵权怒视着他,说道:“好小子,竟敢顶嘴。咱们走着瞧。”
“林羽,赵权此人心狠手辣,他既然已经对你发出警告,接下来肯定会有所行动。你打算怎么办?”陈风担忧地问道。
林羽握紧了拳头,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不会被他吓倒的。我要继续寻找机会,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至于赵权,我会小心应对他的阴谋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