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难题如同一座座难以逾越的山峰,横亘在农场发展的道路上。林浩深知,仅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难以彻底攻克这些难关。于是,他毅然决定踏上外出请教专家的征程,期望能从专业的智慧源泉中汲取力量,为农场的养殖事业找到光明的出路。
清晨,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林浩便早早地来到了农场的路口,等待着前往县城的班车。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坚定,尽管前路未卜,但他心中对农场未来的憧憬如同一团炽热的火焰,熊熊燃烧。同行的还有知青小杨,那个对养殖技术资料收集整理认真负责的年轻人,他的手里紧紧握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之前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那是他们此次请教专家的“问题清单”。
班车在蜿蜒的土路上颠簸前行,车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北大荒的广袤大地在晨曦中逐渐苏醒。林浩望着窗外,思绪却早已飘向了即将拜访的专家那里,心中默默盘算着该如何向专家请教,才能让这次行程收获满满。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他们终于抵达了县城。县城的街道熙熙攘攘,与农场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林浩和小杨穿梭在人群中,按照事先打听好的地址,寻找着那位在养殖领域颇负盛名的专家——李教授。
在一所农业科研所的大院里,他们找到了李教授的办公室。轻轻敲门后,里面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请进。”林浩推开门,只见一位戴着眼镜、面容和蔼的中年男子正坐在办公桌前,他的周围堆满了各种农业书籍和资料,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一些养殖实验的样本,整个房间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气息。
“你们是?”李教授疑惑地看着他们。
林浩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李教授,您好!我是北大荒农场的林浩,这是我的同伴小杨。我们农场正在大力发展养殖事业,但是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听闻您在这方面是权威,所以特地来向您请教。”
李教授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坐下:“原来是北大荒来的同志啊,快请坐。你们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具体的问题呢?”
小杨迫不及待地打开笔记本,说道:“李教授,首先是饲料方面的问题。我们想提高猪的出栏率和肉质品质,但是在饲料的精准配比上一直摸不着头脑。我们知道不同生长阶段的猪需要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可尝试了很多种配比,效果都不太理想。”
李教授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说:“饲料配比确实是养殖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猪的饲料,幼崽期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和矿物质,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生长期则要逐渐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而在育肥期,要控制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以免肉质过于油腻。你们可以根据猪的生长阶段,选用合适的原料进行搭配。比如,在幼崽期可以多使用豆粕、鱼粉等高蛋白原料,再添加适量的钙磷制剂;生长期可以适当增加玉米、小麦等能量饲料;育肥期则可以减少蛋白质饲料,增加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原料,如麸皮等。同时,还要注意饲料的加工工艺,粉碎粒度、混合均匀度等都会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林浩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录着,不时提出自已的疑问:“李教授,我们农场有一些本地的饲料资源,像玉米、野菜之类的,这些能不能利用起来呢?”
李教授点头道:“当然可以。本地资源是很好的饲料原料,不仅成本低,而且适应性强。像你们的玉米可以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野菜如果经过适当处理,也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不过,野菜在使用前一定要确保无毒无害,并且要清洗干净,防止农药残留等问题。”
接着,小杨又提到了疫病防控的问题:“李教授,在疫病防控方面,我们虽然知道一些常规的预防疫苗,但对于一些新型的传染病,我们缺乏有效的监测和应对手段。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李教授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疫病防控是养殖的重中之重,绝不能掉以轻心。对于新型传染病,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你们可以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监测、血液检测等,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隔离病猪,并采集样本送到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以便及时确定病因。同时,要加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做好消毒工作。在疫苗接种方面,不能仅仅依赖传统的疫苗,要关注行业动态,及时引进针对新型传染病的疫苗。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善养殖环境,提高猪的免疫力,比如保持猪舍的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湿度适中,减少猪的应激反应。”
林浩皱着眉头说:“李教授,我们之前也想建立监测体系,但是缺乏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这该怎么办呢?”
李教授沉思片刻后说:“设备方面,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一些扶持资金,购买必要的检测设备,如体温计、采血工具、简易的检测试剂盒等。技术人员的培养可以通过送出去学习和请进来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你们可以选派一些有潜力的年轻人到专业的培训机构学习疫病监测和防控技术,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到农场进行实地培训,提高全体养殖人员的疫病防控意识和技能。”
在讨论过程中,李教授的助手小王走了进来。小王是一位年轻的农业技术员,对养殖新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性格开朗,思维活跃。
“李教授,我刚刚在外面听到你们在讨论养殖技术,我觉得他们还可以考虑一下生态养殖模式。现在生态养殖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小王兴奋地说道。
林浩眼睛一亮:“小王,你能给我们详细说说生态养殖模式吗?”
小王笑着说:“生态养殖就是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让猪在一个相对自然、健康的环境中生长。比如,可以采用发酵床养殖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分解猪的粪便,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能为猪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还可以在养殖场周围种植一些牧草,让猪进行适当的放牧,增加运动量,这样养出来的猪肉质会更加鲜美。”
小杨有些担忧地说:“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会不会成本很高啊?我们农场的资金有限。”
小王摆了摆手说:“初期投入可能会相对高一些,但是从长远来看,它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而且,随着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生态养殖产品的价格也相对较高,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林浩和小杨听了小王的介绍,心中对生态养殖模式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农场养殖事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林浩和小杨起身向李教授和小王道谢:“李教授,小王,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的建议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回去后一定好好研究,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农场的养殖中去。”
李教授微笑着说:“不用客气,北大荒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你们能把养殖事业做好,为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随时可以联系我。”
在回农场的路上,林浩和小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满怀着对未来的期待,畅想着农场养殖事业的新蓝图。
林浩看着窗外渐渐暗去的天色,坚定地说:“小杨,这次请教专家收获颇丰,我们有了明确的方向。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农场的养殖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小杨用力地点了点头:“林浩,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的。我们要把这些新技术、新理念带回去,让大家都看到农场养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