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长孙无忌等人立刻回忆起了,当年大殿上李二与李诚权之间订立的赌约。
这样一来,
难道是陛下输了?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等人的表情变得十分复杂,望着李二。
李二深深呼吸,看向身旁的高公公,命令道:“ 把这几天收到的所有密信都拿过来,我要仔细看一下。”
这时,
一名官员急匆匆地进来,说道:“ 陛下,苏州刺史秦川大人送来了新的书信,请陛下查看。”
“ 赶快拿来!”
李二一句话也不多说,接过书信就立即拆开。
令人意外的是,信封里还藏着一个小册子。
“ 这...”
李二拿起小册子,看着封面的一行字,微微挑眉读出声:“ 治水准则及灾后防止疫情扩散与重建指导意见,撰稿人是大唐太子李诚权,汇总编写者为秦川??”
“ ????”
听完后,李二一时愣住了,长孙无忌等人也互相看了看,满脸困惑。
这是...
什么东西?
听起来像是针对水患治理的方法指导?
是太子提的建议?
还是说这是秦川根据实际整理的结果?
“ 治水准侧第一条,生命至上...”
“ 治水准则第二条,疏导胜于堵截...”
...
最后的部分总结道:“ 下官敬仰至极,可惜未能详细记录下所有事项,若能完整收录太子殿下的全部理念,必将成为日后治水的典范,造福于民,免除水患之苦。”
看到这最后的总结部分,李二心里直犯嘀咕,这家伙不能专心点吗?这些溢美之词可以少一点吧?怎么不多留点篇幅详写实用内容呢?真是有种不过瘾、就这么结束了的挫败感。
合上册子,李二急忙又拿起秦川寄来的正式书信。
尽管字体潦草不清,还有些许错漏,甚至可以看到墨渍残留,显然作者写的时候相当疲惫。
看完信和小册子的内容,李二深呼吸了一口,尽管文笔粗浅了些,但大多数都是核心要点,可以说已经做到了面面俱到。
在这一刻,
不知何故,李二竟觉得输了也无可厚非。
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正当李二想要拿起茶杯时,只见长孙无忌等人眼神充满好奇和激动,直勾勾地看着自已。
李二叹口气道:“ 这小子去了苏州后,做的事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 并且,从他离开京都的那刻起,就开始着手计划了….”
长孙无忌等相视一笑,接着一起望向桌上那些资料。
李二笑了笑,起身拿起那些材料,见高公公开着信件走向他们,“ 一起给他们看吧。”
李二把书信交给高公公,面向长孙无忌等人说:“ 你们过目一下,这些都是他去了苏州城以后寄来的。”
“ 大概内容应该没什么大问题,看看能不能从中得出点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长孙无忌等人点点头,满怀兴致地接过信函仔细阅读。
李二轻轻品了一口茶,不经意地瞥了一眼桌上堆积如山的奏折,随机挑选一封浏览,脸色逐渐变得凝重。
竟然有人置防洪工程于不顾,只知道享乐?
半个月时间解决水患,你能行么?!
只听“ 嘶”
一声,李二神色平静地将奏折扯成两半,随手丢在一旁。
“ 陛下?”
正聚精会神阅读书信的长孙无忌等人被突然的动作吓得一跳。
“ 这帮蠢材!”
李二冷哼一声,挥挥手表示这与大家无关。
周围的人都默不作声。
李二又说:“ 魏征。”
“ 臣在。”
“ 你的属下需要好好整顿一下了,不能再让这些无能之人浑水摸鱼。”
“ ???”
魏征眉头一皱,快速扫视地上断裂的奏折,心里已然明白。
恭敬答道:“ 臣一定照办!”
“ 立即下旨,吏部侍郎韦挺因不称职而受斥责,降为交州监督使。”
“ 是!”
“ 各位,咱们继续,别让这两个人的错漏破坏了心情。”
李二的这番言论让在场的众人感到更加困惑且想法纷呈。
那份奏折究竟写了什么?
为什么韦挺会突遭贬谪?
难道是因为魏王的关系吗?陛下是在警告魏王?
随后在魏王府中,韦挺脸色阴沉地质问道:“ 殿下,依我看,这都是因为你某位下属的奏折引起的,殿下可知这背后是谁在推动这一切?”
在宴会与歌舞的欢悦之中,他忽然收到诏令,从正四品的吏部侍郎被降到从六品的监察能,这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茫然不解。
即便是有过失误,难道也要直接受到这样的严厉惩罚,甚至一步落到这般田地??
面对韦挺的指责,李态略显愣怔,辩解道:“ 你认为此事与本王有关?断非本人指使。”
“ 不然会是谁呢?”
“ 绝非出于我之手!”
李态坚定地反驳,语气正气凛然:“ 本王怎么会笨到在这关键时刻给父皇找茬,与太子对抗呢?”
“ 你放心,这件事我会查得一清二楚,给你满意的答复。”
尽管脸色仍然不佳,但既然李态说到了这个地步,他也难以进一步追究。
“ 陛下要我在三天之内前往交州任职,我希望殿下能给予合理的解释,现在我要告辞了。”
韦挺离开之后,李态的心情也阴暗起来,这究竟是谁在幕后捣鬼?
但愿不是我的手下……
心中这样念着,若是真的有哪位忠心耿耿的下属干了这事,那还真是救无可救了。
“ 来人啊…”
“ 殿下,刚刚从都察院得到消息,据说王先生已被魏征逐出长安。”
“ ...”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郊的一条小径上。
一队车队徐徐前行,坐在马车中的李诚权望了一眼久违的长安,心绪颇为感慨。
“ 殿下,咱们是直接回家呢,还是先进宫拜见?”
“ 当然是先回家了。”
李诚权毫不犹豫地作出回答,心中想,进宫有什么必要呢?
向父皇报告战况?
孙立、秦川这些人自会在那边负责汇报,哪里轮到他出头露面?
还是早点回到家里放松放松来得更好。
队伍缓缓开进城中,引起了不少民众的侧目与热议。
当初李诚权带领随从前往江南时,送别的队伍浩浩荡荡,而且近几日关于江南水灾的消息广泛流传,大多数人都知道李诚权赴江南主持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