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当然好了,最好是妹妹哦。"前世中他家住的邻居就有个小女孩儿,模样极似游戏中的角色嫦娥,眼大如湖,脸庞圆润可爱,每每看到都会想摸摸看,随后笑着归还。
“那我们就生个可爱的女孩吧。"父亲听了这话笑逐颜开。
正在此时,一个常惹人生厌的人突然造访王家——是秦淮茹。
“您好,王同志。"见到她出现,父亲心中泛起一股厌烦情绪。
“你怎么这样,到别人家也不先敲个门吗?”
“王同志实在抱歉,我忘记这规矩了,望您海涵。"考虑请求之事,秦淮茹赶忙赔礼认错。
“算了算了,记住就好。
说说吧,你这次登门是何意图?”
“我有一件事拜托您。
您是我们工厂的老前辈,能否帮忙推荐个工作?我家里经济困难实在需要援助。"
“秦淮茹,轧钢工作都是固定名额,难有余地。
如果真心想找活计,建议到社区办公室试试运气。"
“可我去过那地方了,根本没有岗位。
现在家里确实难以维持生计,请您务必帮帮我,否则全家都难以维继。"秦淮茹说着已是眼含泪花。
这类场面对王建国而言已是司空见惯,有人形容女性多愁善感,看来这描述用在秦淮茹身上再贴切不过,她的泪腺似乎永远准备充分。
“日子过不去了吗?据我了解贾工月收入也有几十元,分担一些给你们不是问题。"
“您有所不知,除了贾东旭享有城市户籍外,剩下四位成员皆为农业户口并无保障。
每月东旭提供15元家用,均摊每人不到4元,若非柱子伯和大伯父时常救助,恐怕温饱都成了难题。"
“既然饭都吃不上,那为什么不让他多出些钱?来央求我有何用。"父亲态度冷硬地回应。
自王建国因意外伤重住院后与邻居家便渐行渐远,未曾料想如今竟会见到秦淮茹登门求助此景。
“王主任,求求您了,东旭根本不可能给我钱,这事我说过好几次,但他不仅没钱给我,反倒打我一顿。
再说我婆婆,天天向我要这要那,一会儿要吃肉,一会儿又要白面,不给她满足,就对我拳脚相加,我真的忍受不了,呜呜呜。" 秦淮茹在这里哭诉,而王主任却冷笑着。
王主任随后说:“秦大姐,我真的想不到您过得这样凄苦,以往是我误解您了,很抱歉。"
秦淮茹觉得今天事情有望解决,因此更是声泪俱下:“秀芸妹,姐姐的生活真的很艰辛。
东旭喝醉酒,一言不合就打我。
家里说得好好的一起做家务,可结婚后我发现全是自已单干。
即便是怀上棒梗,我也不能停下来休息,寒冬腊月婆婆不舍得点煤炭让我烧水,结果我只好用冰冷的井水洗衣。"
一开始秦淮茹只是假装,说到动情之处,却也真情流露,这些都是她亲身遭受过的苦难。
“秦大姐,贾家人真是太过分了!我去帮您反映到街道办公室去。"秀芸提议道。
“啊!”秦淮茹一时愣住,这场景不符合预期啊,按理说是应该因她的遭遇触动心灵,进而给她安排工作啊,为什么会提到街道办公室?
听到此话,秦淮茹心神稍定:“不行,这事不适合到街道办公室解决。"
“那就去妇女联合会,我这就联系妇联,将贾家人的不当行为都告诉她们,她们会为您讨回公道!”
“不必了,小李,您别麻烦自已了。" 秦淮茹急忙拦道,不敢让秀芸真跑去妇联。
妇联的人一旦插手确实可能为她申张正义,但之后她将难以在这家立足。
她历经艰难才来到这座城市,绝不愿再回到那个需要辛勤劳作一年才有寥寥数十元收入的地方。
“小王,这件事你就别管了。
家里正炖着汤,我得回去看看,真谢谢您的关心。"说完她便急匆匆离开了。
待秦淮茹消失后,王建国父子终于抑制不住,大笑着说道:“妈妈/老婆,真有本事。" 说着都对秀芸竖起了大拇指。
“我见得多的是这样的。
像她这样表里不一的人我见过太多。"王主任洋洋得意地回答。
---
次日清晨,
王建国在用早餐时听门外有人喊自已的名字,一出去原来是好友李铁柱,想起了昨晚约好了今日一同去河边钓鱼。
“稍等一下。" 说完王建国迅速吃完手中的饭菜,又折返回自已的房间拿上昨日通过系统签到获得的捕鱼网。
“系统,完成签到。"
王建国这才想起今儿个还未签到。
【签到成功,感谢使用。
】
对于这个程序他已经司空见惯。
“妈妈,我和铁柱出去玩。"
“早些回来。" 背后的秀芸叮嘱道。
“明白。"
王建国一出四合院便发现了门前聚集的一小群人,其中有李凯、赵明和初萌。
“各位也要去啊?”
“是啊。"
于是,一行五到六人开始了向河边进发的行程。
街道两旁,耸立的古瓦建筑与青石地面构成了一幅古旧却亲切的画面。
店铺林立,种类繁多,许多商家还特意在外展示商品以招徕顾客。
此地生意兴隆,人流穿梭不息,繁华景象尽收眼底。
行人们的装扮各异,有的身着传统中山装,有的衣服上有明显的修补痕迹。
人群中有的急匆匆走过,也有人漫不经心地闲逛。
时而传来的欢声笑语,为这座古城市平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王建国一行人在街道中边聊边笑,好不快活。
“爷爷,我想要一串糖葫芦。"李铁柱边说边递上一分钱给小摊老板,而老板则顺手从竹签上取下一串递给他。
就这样,他们在嬉笑间来到了护城河畔。
到达河边后,众人开始整理渔具,使用的器具形形 ** :有的带着渔网,有的拿出了小桶,最奇特的是李铁柱,他带的竟然是一个硕大的饭勺。
“铁柱,这种东西真能捕鱼?”王建国一边说,一边示范性地捞起了两条小鱼。
“我爸爸告诉我,在老家的时候他就用这种方法抓过鱼。"李铁柱满怀希望地回应。
王建国望着李铁柱那空无一物的小桶,心里觉得这个孩子可能是被父亲糊弄了,但他看到李铁柱满怀热情的模样,并不忍心打击他,打算稍后再分些鱼给他。
就在这时候,身后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喊:“王建国?你也来这里捞鱼了?”
回头望去,原来是老熟人——三位大爷。
“三爷爷,我们也来试试运气。"王建国回答。
“捞鱼啊,这儿的鱼可丰富了,我也常常来钓鱼,次次都有收获。"
三大爷对这些小伙子印象深刻,尤其喜欢成绩优异且礼貌懂事的王建国,相较于某些顽皮的孩子显得尤为出色。
正当大家兴致勃勃投入捕捉鱼类的大行动时,不远处一位穿着正式的老者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这位老者带着圆框眼镜,身边还陪同着几位保镖。
奇怪的是,尽管周围的鱼塘坐满了垂钓爱好者,但老者身旁十多米范围内竟是空荡无人的景象,这足以看出他非同一般的地位。
“看看那边那个小孩子,竟然拿着饭盆子捕捞,哈哈,真是好玩。"
“是呀,瞧那大鱼,竟把小女孩儿绊得一个踉跄。"
看着这群年轻人忙碌的样子,老者的心情不禁愉悦起来。
旁边的一位黑衣男士提议:“要不要把他们叫过来跟您说几句?”
老者立即瞪了那人一眼:“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放松身心,并非要公务检查。
再说这些孩子玩得这么高兴,我过去打扰多不好!”
话落,黑衣男人知趣地退回到一边,不再言语。
几人一直忙活到了下午,最终正如王建国所预料,李铁柱果然一条鱼都没捕到。
不过王建国最后还是慷慨解囊,把捕获的部分成果分给了李铁柱,这使得小胖墩兴奋不已,直说是自家老爸的错,下次一定要找到更有效的捕捞方法。
当一天的捕鱼乐趣结束后,王建国拎起一个装满了战利品的小木桶,健步走进了附近的四合院。
若非之前身体经过特别训练增强了力量,这趟长途跋涉提着重担的活儿怕不是让明天的双臂都无法动弹。
在前院里,几个眼光独到的大妈一眼就看见王建国提着的小木桶里装得满满的都是鱼,心里羡慕极了。
在这个物资稀缺的时代,即便是家里人捕回的一条鱼,也足以赢得别人的艳羡。
“王建国,这些鱼你从哪里钓来的啊?真是厉害,这么沉的一桶,有的还挺大的,这估计有两斤了!”
“老王家这孩子就是有本事,上学的时候年年是级段第一,这次外出竟能带回来这么一桶的鲜鱼。
我们家的孩子啊,叫他用点功,总是喊肚子疼或者喊困,外出又总跟人吵吵闹闹的。"
“王建国,你回来啦?”三大妈拿着洗衣服用的脸盆从房内出来,预备去院子中间的水龙头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