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闯祸

“老太太,你这有多少斤呢?‘62斤。’”

傻柱一听,急忙拉着聋老太太的衣角。

要知道,在当时的北京,一个成年的工人每个月仅有27斤粮票,像老太太这样无固定工作者则只有24斤,所以这62斤简直是个不小的数目。

“62斤!真的吗?”听到这个数字的大妈同样感到十分惊讶。

老太太这么干脆地拿出全国粮票而且一下就那么多?这年头每家每户的粮食本来就不宽裕,若是还有农村来的配偶以及孩子们,粮食就会更加紧张。

面对着吃惊的傻柱,聋老太太依旧安抚他不要出声,接着回答了大妈的疑问:

“确实,62斤。

全国通用。"她补充说明道,再次强调这些粮票如今非常受欢迎和紧俏。

全国通用的粮食票,即全国范围内的粮食采购凭证,无论您身处何地,皆可凭此券购买米面等基本食品,同时也可用于获取食用油(这是全国粮票特有的,它允许在不同城市购买食用油)。

如果您计划外出行走或前往亲戚家,务必要使用本地粮票交换成适当份额的全国粮票作为保障。

简单来说,就是聋老太太手中的这类粮票极其受欢迎,几乎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一听是全国粮票,中年妇女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这几天她已经反复来过几趟,但每次拿到的都仅仅是特定区域的有效粮票,到其它地方使用成本颇高,而她是不愿意承担这笔额外支出的。

"老太太,您有多少量?" "总共62斤。"

听闻此数目的傻柱赶紧拉了拉聋老太太的衣袖,毕竟当前时代下,普通市民每月能分到27斤的额度已是顶天立地;若是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老年人,则每月只享有24斤。

所以对于一个老人而言,能够攒下这些份量,足以让傻柱感到既惊讶又心疼。

"62斤!这么多吗?" 中年妇女也不免震惊。

这年景下,一般人手里哪会有这么多的粮票直接转手呢?尤其还一次性拿出来62斤,这样的慷慨实在不多见。

考虑到当下几乎每户家庭都在精打细算度日,尤其是如果家里还增加了来自乡村的新成员,包括她们的子女,那么日常所需的粮食更加紧缺。

见此情景,聋老太太轻轻安抚了一边的傻柱,示意他安心,不必多言。

接着转向中年妇女低声确认道:

"请问您需要什么样的?"

"我有的是全国粮票。" 聋老太太微笑着回答,显然这东西目前非常抢手。

中年妇女听到是全国粮票,瞬间两眼放光。

她已经尝试了好几天,得到的结果要么是非本区域的有效凭证。

去外地交易的成本高昂让她难以承受,因而她一直没敢轻易行动。

"老太太,能有多少斤?" "整整62斤。"

得知这一数字,连一向冷静的中年妇女也忍不住惊叹。

这是否意味着通常情况下老太太会一次性拥有这么大一笔可流通于各地的全国粮票呢?62斤!如此大量的粮食票证不仅表明了拥有者背后强大的积累能力,还揭示了在一个普遍粮食短缺的时代里,这样的资产是极其宝贵的。

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为婚姻或其他关系增加的家庭成员而言,如贾家这类家庭,其面临的粮食危机更加严峻。

看到中年妇女一脸不敢相信的模样,

或许觉察到对方疑虑重重,聋老太太轻描淡写地说道:" 啊,我这样一个年纪大的老婆子,何必费尽心思跑来这里骗人?况且我也快八十岁了,不至于去做那些损人利已之事的。"

观察聋老太太的表情和状态后,中年妇女逐渐相信了几分。

她认真考虑了一会儿,随后点头答应:"既然这样,那我们明早还是在此地相约,现钱现货。"

说罢,中年妇女起身离去。

临走时,身后的傻柱特意提醒了一句:"记得明天同一时间同一个地方见面,千万别忘记了。" "放心吧,我记性好的很。"

之后,由傻柱搀扶着,两人返回四合院。

待二人身影渐渐远去,

一直在旁边观察的王建国这才走出隐藏之处。

刚才他在一旁注意到,平时少有出门的聋老太太今天竟被傻柱护送回院,这行为模式与往常明显不同,正所谓‘常理之外,往往预示变化’。

王建国紧随其后,在距离不远的位置跟随。

幸运的是,傻柱因为背负一人走得不算快,即便腿伤未愈,他也勉强能追得上对方的脚步。

果然,他来到这个地方时,就发现聋老太太正与人耳语,一望便知肯定没什么好事。

这场景让王建国想起了一出电视剧里聋老太太贩卖粮票的情节。

心里想着去居委会揭发一番,但转念想到,自已一个小屁孩儿的话,恐怕谁也不大当真;更别说要是现身告状了,只会引火烧身,让自已无法安于当个小透明。

正烦恼间,却正好看到许大茂推着他的自行车,缓缓走出院子。

许大茂最近可是得意非凡,因为失而复得的电影放映员职位,这多亏了从父亲处取得的那笔钱,以及李副厂长的帮助。

李副厂长原本就对现任放映员有所不满,此人是杨厂长的远亲,以前许大茂还在岗位上的时候,那些来访的朋友工厂领导都是先到小厨房享受一番,然后再由许大茂放映工厂电影,可是现在的这位放映员却凭借自已与杨厂长的关系,完全无视了他的副厂长地位。

几次请对方来放映都被断然拒绝,这令他在同僚面前颇失面子。

正当他对这一状况感到无奈时,许大茂竟带着好几百元来求情,希望重新得到这份工作。

真是求什么来什么!于是,他便通过下面的人挑起了一场纷争,称这位新来的放映员曾向他们索要土特产作为放电影的条件。

尽管这几乎算是公开的行业秘密——哪个下乡放电影的不会带上一些特产呢?不然下次人家就不乐意接待了。

然而这种事却不宜言明,李副厂长借此事为契机,免掉了那位张明,将职位重新授予了许大茂。

"许大伯,怎么您也出门?" 见到许大茂,王建国好奇地问道。

"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还另有其人也外出?" 许大茂疑惑地回答。

“是有其他人,”许大茂今天情绪很好,于是停留下来和王建国交谈,“刚看见哑巴背着聋老太太跑向朝阳菜市旁边那条巷子,不知道他们去干嘛了。"

听到这里,许大茂起初并无反应,稍加思量后,立即明白了王建国指的是何处。

过去他也常常到类似地方,为了换取粮食券以便下餐馆。

对于当地售卖的小麦面等杂粮面他难以吞咽,而粮食券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王建国,那你清楚哑巴和那位老太太去干什么吗?”

王建国做出一副深思状,他必须保持神秘感以不显得自已有意告密。

察觉此意,许大茂误以为孩子是为了一些零食才这般做态,于是从裤兜里摸出五毛钱递给王建国,允许他买糖果解馋。

“距离太远没能听全,只记得提到了粮食券,还有说好了第二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再次碰面。

其他的就记不清了。" 接过钱后,王建国表示感谢,接着讲述了所了解到的情况。

许大茂边思考,边继续向居委会走去。

而此时,街道办公室里,王主任与一名男子正交谈着。

突然间,许大茂风尘仆仆、满面急切地闯了进来。

“许大茂,你是被狗追还是怎么了,如此着急?” 对方显然是熟知许大茂为人,态度并未显示出太多友善。

然而,许大茂未因此在意或犹豫,迅速地来到王主任跟前,语气激动地说出了举报事项:

“主任大人,我有一个重要发现,四合院中有人涉嫌从事非常严重的非法活动!” 这引起了王主任的兴趣。

“你打算举报什么,举报何人?快说。" 主任追问道。

“举报的目标正是住在我们四合院的那位聋老太太及其同伙——哑巴(即‘老东’),他们背后暗中从事非法买卖活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许大茂一字一顿地说。

听到这话,王主任的神情变得十分认真。

“许大茂同志,这可是个不小的事情,你能肯定他们是在进行非法买卖吗?如果是虚假指控,我一定不会轻易放过的!”

许大茂沉思了片刻,随后坚定了头点了几下。

虽然他自已并没有亲眼见证这一幕,但他信任王建国,相信对方不会 自已,更何况两人之间并无嫌隙,反倒是一向与傻柱一方多有摩擦。

“主任,我非常肯定,这两个人确实在从事非法活动!”

见许大茂如此确信,王主任也点了点头,

“他们的交易地点和时间呢?”

王主任一边询问,一边记录下了许大茂所说的所有信息,最后合上了笔记本。

“行了,许大茂同志,你所提供的信息我都已经记下了,请放心,坏人一个都不会漏网。"

王建国一瘸一拐地走进了家门。

李秀芸一看见儿子这般模样,心头不由得起急。

“孩子,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成了这样?”

“妈,就是刚刚在外面遇到一位武术高手,一时兴起跟着比试了几下,结果不小心腿受伤了。"

“这又是你闯祸的性子了。

人家那是经过长期锻炼的,关节都已经适应,哪像你这样,没有做任何准备活动就跟别人练,自然会伤到自已。

赶快上床休息吧,我马上给你找一些消肿的药物。"

说完,李秀芸责备了几句之后,让儿子先回房间躺下,自已则匆忙出去买了一些促进血液流通、消除淤血的药品回家。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