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退休了,这个曾经在四合院和工厂里都颇有威望的老人,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忙碌与光环。他整天无所事事地坐在院子里,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失落与孤独。
易中海的老伴儿张氏看出了他的心思,总是轻声安慰他:“老头子,退休了也好,咱可以好好歇歇了。以前忙了大半辈子,现在也该享享清福了。”易中海却只是叹了口气说:“你懂什么,我在这院子里、在工厂里待了这么多年,突然闲下来,心里空落落的。”
这一天,林宇下班回家,看到易中海独自坐在角落发呆,便走过去打招呼:“易大爷,您这是怎么了?看起来心情不太好啊。”易中海抬起头,看到是林宇,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林宇啊,没事,就是退休了,还不太习惯。”林宇在他旁边坐下,说:“易大爷,我能理解您的感受。您在工厂和院子里操劳了这么久,突然停下来,肯定会有些不适应。不过这也是个新的开始嘛,您可以做些以前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
易中海苦笑着说:“我能做什么呢?我这一辈子都在为了工厂和院子里的事忙活,现在感觉自已好像没什么用了。”林宇想了想,说:“易大爷,您经验丰富,您可以给院子里的年轻人讲讲以前的故事,传授一些生活经验啊。这对大家来说都是很宝贵的财富。”易中海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但很快又黯淡下去,说:“他们会愿意听我这个老头子唠叨吗?”
林宇肯定地说:“易大爷,您别这么想。我相信大家都会很乐意听的。就像我,一直都很敬佩您处理事情的能力,虽然有时候我们的观点不太一样,但您的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易中海看着林宇,心中有些感动,他说:“林宇,以前我对你可能有些偏见,还做了一些不太合适的事,你别往心里去。”林宇笑了笑说:“易大爷,那些都过去了。咱们住在一个院子里,就是一家人,哪有什么隔夜仇啊。”
过了几天,四合院的几个年轻人,包括林宇、刘光齐等人,主动找到易中海,说想请他给大家讲讲过去在工厂里的经历,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易中海有些意外,但也很高兴,他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开始讲述起来:“想当年,我刚进工厂的时候,条件可比现在艰苦多了……”年轻人都围坐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
讲完后,刘光齐说:“易大爷,您讲得太好了。这些经验对我们来说太有用了。”易中海笑着说:“有用就好。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给你们帮上点忙,也算是有点价值了。”林宇也说:“易大爷,您以后可以多给我们讲讲。我们年轻人有时候做事就是欠考虑,有您在旁边指点,我们能少走很多弯路。”
然而,有一天,易中海在院子里听到几个邻居在小声议论。一个说:“易中海现在退休了,没权没势了,还整天在那摆老资格,真让人受不了。”另一个说:“就是,以前仗着自已是院子里的管事,可没少得罪人。现在好了,没人买他的账了。”易中海听到这些话,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他默默地回到屋里,坐在床上发呆。
张氏看到他这样,着急地问:“老头子,你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易中海摇了摇头,把听到的话告诉了张氏。张氏气愤地说:“这些人怎么能这样呢?你以前为了院子里的事忙前忙后,他们都忘了吗?”易中海无奈地说:“算了,也许他们说的也有道理。我以前确实有些地方做得不好。”
林宇得知这件事后,来到易中海家。他对易中海说:“易大爷,您别把那些话放在心上。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您只要知道自已做的事是对的,问心无愧就行了。”易中海看着林宇,感激地说:“林宇,谢谢你。你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来安慰我。”林宇说:“易大爷,您就把我当成自已的孩子一样。我希望您能开开心心的。”
在林宇的鼓励下,易中海逐渐调整了自已的心态。他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议论,而是开始尝试着做一些自已喜欢的事,比如在院子里种些花花草草。
一天,林宇和苏瑶在院子里散步,看到易中海在精心照料他的花草。林宇走过去说:“易大爷,您这花种得可真好。”易中海笑着说:“林宇啊,我现在发现,这摆弄花草也能让人心情愉悦。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林宇说:“是啊,只要能找到自已的乐趣,生活就会变得美好起来。”苏瑶也说:“易大爷,您种的这些花让院子里都变得更漂亮了。”易中海看着他们,感慨地说:“有你们这些年轻人在,这四合院也变得更有生气了。”林宇说:“易大爷,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都希望四合院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