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菜品在食堂大获成功,刘星光在食堂中的地位日益稳固,他开始参与到食堂核心烹饪工作中,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同时也负责起培训新学徒的重要任务。
食堂里,刘星光站在炉灶前,熟练地翻炒着锅里的菜肴,火焰在锅底跳跃,映照出他专注的脸庞。旁边围着几个新学徒,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的动作,眼中满是敬佩和好奇。
其中一个新学徒叫小辉,是个机灵的小伙子,他忍不住赞叹道:“星光师傅,您这手艺真是太厉害了!这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我怎么就练不好呢?”刘星光微微一笑,手上动作不停,说道:“小辉,炒菜这火候啊,得靠长时间的练习和摸索。不同的菜需要不同的火候,就像这道菜,要大火快炒才能保证它的鲜嫩口感。你平时得多练,多注意观察。”
另一个学徒小敏是个腼腆的女孩,她小声地问:“星光师傅,那调料的用量呢?我每次放调料都感觉把握不好量,味道总是不太对。”刘星光看了她一眼,耐心地回答:“调料的用量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得根据食材的多少、种类,还有个人口味来调整。比如盐,你可以先少放一点,尝尝味道,不够再慢慢加。不要怕出错,多尝试几次就有经验了。”
在培训新学徒的过程中,刘星光也遇到了一些小麻烦。有个学徒小峰,性格比较倔强,总是按照自已的想法来,不太听指挥。有一次,刘星光在教大家做一道经典的红烧肉时,特别强调了炒糖色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可小峰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已的方法也能行。当大家都在认真按照刘星光教的方法操作时,小峰独自在一旁用自已的方式炒糖色。结果,糖色炒糊了,一股焦味弥漫开来。
小峰有些不知所措,刘星光走过去,并没有责备他,而是温和地说:“小峰,我知道你有自已的想法,但有些传统的方法是经过无数次实践验证的。你看,炒糖色炒糊了,这会影响整道菜的味道。我们做厨师,得对每一道菜负责啊。”小峰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星光师傅,我知道错了,我不该不听您的。”刘星光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关系,这次就当是个教训,以后注意就好。”
除了培训新学徒,刘星光在核心烹饪工作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食堂接到了更多的特殊订单,比如为厂里的高级会议准备餐食,或者为一些重要的外宾接待提供餐饮服务。这些任务对菜品的质量和精致程度要求极高。
有一次,厂里要接待一批来自国外的技术专家,主管把为外宾准备餐食的任务交给了刘星光。刘星光深知这次任务的重要性,他和其他几位资深厨师一起精心设计菜单。他们考虑到外宾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决定准备一些中西合璧的菜品。
刘星光对负责采购的老王说:“王师傅,这次的食材可得严格把关,尤其是一些西餐食材,得保证新鲜和品质。像牛排,要选上等的牛肉,还有那些西餐香料,都得是正宗的。”老王点点头:“星光,你放心吧,我一定仔细挑选。”
在准备菜品的过程中,刘星光和厨师们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制作西餐中的甜点,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新领域。刘星光找来一些西餐烹饪的书籍和资料,和擅长做中式点心的张师傅一起研究。张师傅看着资料,有些发愁地说:“这西餐甜点的做法和咱们中式点心差别还真大,这配料和烘焙的温度、时间都得重新摸索啊。”刘星光鼓励他:“张师傅,没关系,咱们一步步来。我们可以先试着做一些简单的款式,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再创新。”
经过多次尝试,他们终于成功制作出了几款精美的西餐甜点,外观精致,口感细腻。在为外宾准备的餐食中,这些甜点受到了外宾的一致好评。一位外宾品尝了一块提拉米苏后,对翻译竖起大拇指,说道:“这甜点太棒了,口感轻盈,甜度适中,和我们在国内吃的一样美味。”
随着刘星光在食堂的能力不断得到认可,他在食堂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其他厨师们都很尊重他,遇到问题也会向他请教。
有一天,一位资深厨师老陈找到刘星光,说:“星光,最近我在研究一道新菜,但是在菜品的造型设计上遇到了瓶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刘星光想了想,说:“老陈师傅,菜品的造型可以从它的文化背景和食材特点入手。如果是传统的中式菜肴,可以参考一些古代的饮食文化典籍,从中获取灵感。要是新派的融合菜,可以根据不同食材的形状和颜色进行搭配,突出创新和独特性。”老陈听了,眼前一亮:“星光,你这思路很新颖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我这就回去试试。”
在食堂的日常工作中,刘星光也注重团队氛围的营造。他经常组织厨师们进行厨艺交流活动,让大家分享自已的经验和技巧。在一次交流活动中,刘星光对大家说:“我们食堂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已的长处。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我们的厨艺才能不断提高,食堂才能越办越好。”
“星光师傅,您说得对。自从您负责培训我们以来,我们都学到了好多东西。”小辉笑着说。
“是啊,而且在您的带领下,我们食堂现在越来越有活力了。”小敏也附和道。
刘星光看着这些年轻的学徒,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食堂的未来在这些年轻人身上,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自已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让食堂的厨艺传承下去。
“大家一起努力,我们食堂一定会越来越好!”刘星光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