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今天开始写日记 > 第22章 2.7

第22章 2.7

今天早上我睡到了十点。

起来就是吃饭,每天都是这样,吃饭是少不了的。

区别只是在于吃的东西不一样,吃饭的地点不一样。

吃完饭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文学课程。

是中文系的,在哔站上看的。

我感觉这个老师讲的很有意思,讲课的方式,和内容都不是俗套的,是带有自己风格的。

这一点,看过这个老师课程的人应该都可以体会到。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有了一种久久未有的,做笔记的冲动。

但我最终还是没有付诸行动,不是我没有行动的驱动力,而是我在仔细想了想后,放弃了做笔记。

我是出于什么原因看的这个课程呢?

是因为我在哔站上关注的一个码字主播在自己的动态中推荐的。

说不管写不写小说都可以看一看。

当然,如果是从事文学行业的更应该看一看就是了。

我当时就搜索了这个老师的课程。

但是出于一种收藏的心态,我当时并没有看,而是等到了几个月后的今天,才看了第一节。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这个老师讲的东西质量很高,讲课方式也是比较通俗易懂,擅于举例子。

虽然讲的是中文系的课程,但对于哲学、心理学学社会学等等。

也是有所触及的。

这一点才是这个老师真正的厉害的地方。

因为这意味着这位老师的知识储备很庞大,或者说很广泛。

但又不是那种死气沉沉的,只能潜藏在大脑深处的知识。

而是充满活力的,可以随时脱口而出。

这一点是非常难得。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有太多太多获取知识的途径。

有些是我们主动摄取的,例如求教别人工作方法,学生向老师请教等等。

还有些是我们被动摄取的,在视频、电视、电影和道听途说中得来的知识。

或许当时我们只是觉得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看一眼,听一遍就过去了。

但是其中一些还是潜移默化的留在了我们脑海中,成为我们潜在的知识,汇聚在广袤无边的大海中。

这个大海就是我们无法主动调动的所有知识的集合体。

听起来似乎是不好的形容,但不是的。

这是我们一个人潜在知识,当然也是我们的底蕴所在。

我们个人的知识储备当然不能特指我们能随意调动的,在和别人谈论,或是写什么东西时,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东西。

那些,我们脑海中想写出来,但是到了嘴边,手指间,却又无法表达准确的东西,也是我们的知识储备。

只是它们是惰性的。

用这个词来形容的话,似乎更准确一点。

也不那么的有歧义。

家里现在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可以安安静静的码字了。

如果不是刚才看了一会课程,或许我现在还是静不下心来,端正的坐在电脑前码字。

和学习、工作一样,码字也是需要心境的。

这个心境不能单纯的用精心来概括。

有时候,交稿带来的强压力也可以转变成强动力的。

只是我个人是最讨厌这种状态下码字的。

我喜欢的是今天把明天要更新的码出来。

这样明天就可以从容的更新和码字。

这对于书的质量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也具有一定的决定性。

当然这是对于我来说的。

对于其他的写手来说,每个人都要适合自己的码字方式。

这一点,他们也都能意识到。

今天这个日记写的很迅速,一千多字很快就完成了。

我想想原因就是今天我做了不同于往常的事情,即看课、听课。

异类总是值得用笔墨描写的,也总是比一般的事物更有价值的。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