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坐在农产品加工厂的办公室里,望着窗外那片熟悉的北大荒土地,心中满是感慨。这些年,他和父亲陈峰在这片土地上努力打拼,事业虽蒸蒸日上,但他始终觉得,北大荒的文化底蕴深厚,若不能好好传承下去,实在是一大憾事。于是,他决定在文化传承方面更进一步,组织编写一套关于北大荒文化的系列丛书。
陈宇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陈峰,陈峰听后,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许,拍着陈宇的肩膀说道:“宇儿,你这想法很不错啊。北大荒的文化可是咱们的根,把它好好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是一件大好事。”
陈宇坚定地点点头,说道:“爸,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些年咱们在这儿发展,可不能忘了本。我想通过这套丛书,把北大荒的历史故事、民俗风情、人物传记等都详细记录下来,让后人也能知道这片土地曾经的点点滴滴。”
说干就干,陈宇立刻召集了厂里几位对北大荒文化颇有研究的老知青,还有一些擅长写作的年轻员工,在会议室里商讨丛书编写的相关事宜。
会议室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而又充满期待。
陈宇率先开口,他目光炯炯有神,透着一股认真劲儿,说道:“各位叔伯、同事们,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想和大家一起做一件意义非凡的事儿。咱们北大荒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太了解。我想组织编写一套关于北大荒文化的系列丛书,涵盖历史故事、民俗风情、人物传记等多个方面。大家对此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都畅所欲言吧。”
老知青赵叔是个知识渊博、性格温和的人,他推了推眼镜,缓缓说道:“陈宇啊,这是个好想法。不过,要编写这样一套丛书,资料收集可不容易啊。咱们得把那些散落在各个角落的老故事、老传统都挖掘出来,这得费不少功夫呢。”
陈宇点头称是,说道:“赵叔,您说得对。所以我想咱们得先分工,一部分人负责去走访那些老一辈的北大荒人,听他们亲口讲述当年的故事;另一部分人呢,就去查阅各种档案资料,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记载。”
年轻员工小李是个充满活力、思维敏捷的小伙子,他兴奋地举起手,说道:“陈总,我觉得咱们还可以在厂里、村里设置一些征集点,鼓励大家把自已知道的北大荒故事、民俗啥的都写下来或者讲给我们听,这样说不定能收集到更多不一样的素材呢。”
陈宇眼睛一亮,赞赏道:“小李,这个主意好啊!就这么办,到时候咱们再准备一些小奖品,奖励那些提供优质素材的人,这样大家的积极性肯定更高。”
就这样,丛书编写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陈宇亲自带领一队人,去拜访村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李爷爷。李爷爷当年可是第一批来到北大荒开垦的人,对这里的历史变迁了如指掌。
陈宇等人来到李爷爷家,李爷爷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见到陈宇他们来了,李爷爷笑着起身迎接。
陈宇赶忙上前搀扶李爷爷,说道:“李爷爷,您身体还好吧?我们今天来呀,就是想听听您讲讲当年在北大荒开垦的那些事儿,我们想把这些故事都写进书里,让更多的人知道呢。”
李爷爷笑着点头,说道:“好啊,好啊,这是好事儿。当年啊,这北大荒可真是一片荒芜,啥都没有。我们一群年轻人,背着行囊,就这么踏上了这片土地。那时候的条件,可比现在艰苦多了,住的是简陋的茅草屋,吃的是粗粮野菜,每天都要干很重的活儿。”
陈宇认真地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问道:“李爷爷,那时候一定很不容易吧?有没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儿呢?”
李爷爷回忆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说道:“有啊,有一次,咱们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那风刮得呀,人都站不稳。好多帐篷都被吹倒了,大家都被困在了外面。可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互相搀扶着,靠着彼此的体温取暖,硬是挺过了那场暴风雪。那时候,我就知道,咱们这群人一定能把北大荒开垦出来。”
陈宇听着,心中满是敬佩,说道:“李爷爷,您和那些前辈们真的太了不起了。这些故事一定要好好写进书里,让后人也能感受到你们当年的坚韧和勇气。”
另一边,负责查阅档案资料的小组也有了不少收获。
年轻员工小王在档案室里翻阅着一本本陈旧的档案,突然兴奋地叫了起来:“快来看啊,我找到了一份关于当年北大荒民俗活动的详细记载,这里面提到了一些已经很少见的传统节日庆祝方式呢。”
同事小张连忙凑过去,看着档案上的记载,说道:“哇,真的好详细啊。这对我们编写民俗风情那部分内容可太有帮助了。”
随着资料收集工作的逐步推进,编写团队开始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和编写。
在编写过程中,大家对一些细节问题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比如在写一篇关于北大荒人物传记的文章时,对于主人公的某个重要经历,大家就有不同的看法。
老知青钱叔坚持认为应该按照传统的叙事方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写出来,这样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而年轻员工小赵则觉得可以采用一些现代的写作手法,加入一些心理描写和环境烘托,让故事更生动有趣。
陈宇听了他们的争论,笑着说道:“其实啊,你们俩说的都有道理。我们可以把两种方法结合一下,既保留传统叙事的严谨,又融入现代写作的生动,这样写出来的传记肯定更吸引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系列丛书的初稿终于完成了。
陈宇拿着厚厚的一摞书稿,组织大家进行初审。
在初审会议上,大家逐篇审阅着书稿,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
老知青孙叔指着其中一篇关于北大荒历史故事的文章,说道:“这篇文章在描述历史背景的时候,感觉还可以再详细一些,让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故事的发展也会更合理。”
年轻员工小周也说道:“还有这篇民俗风情的文章,里面有些专业术语可能不太好理解,我们是不是可以加一些注释或者简单的解释呢?”
陈宇认真地记录着大家的意见,说道:“大家提的意见都很中肯,我们接下来就按照这些意见对书稿进行修改完善。争取让这套丛书更加完美,真正成为研究北大荒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次修改,系列丛书终于定稿,准备出版了。
出版前夕,陈宇邀请了村里、厂里的一些代表,还有参与编写丛书的所有人,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庆祝会。
在庆祝会上,陈宇拿着一本刚印刷出来的样书,激动地说道:“各位,经过我们大家这么长时间的努力,这套关于北大荒文化的系列丛书终于要出版了。这是我们大家的心血结晶,它承载着北大荒的历史、民俗和人物故事,我相信,它一定会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北大荒精神,激发更多人对北大荒的热爱与向往。”
老知青赵叔接过样书,仔细地翻阅着,眼中满是感动,说道:“陈宇啊,真没想到咱们真的能把这套书写出来,而且还这么精美。这可都是大家的功劳啊。”
年轻员工小李也兴奋地说道:“是啊,等这本书出版了,我一定要多买几本,送给我的朋友们,让他们也了解一下咱们北大荒的文化。”
陈宇笑着说:“哈哈,大家都可以多宣传宣传。我相信,这套丛书一定会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的。”
庆祝会结束后,陈宇和父亲陈峰走在一起,望着远方的田野。
陈峰笑着对陈宇说:“宇儿,你这次干得真不错。这套丛书的出版,对北大荒文化的传承可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啊。”
陈宇谦虚地说:“爸,这也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我只是想尽自已的一份力,让北大荒的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
陈峰点点头,感慨地说:“是啊,咱们北大荒的文化底蕴深厚,值得好好传承和发扬。以后还有很多事要做呢,咱们一起继续努力吧。”
陈宇坚定地说:“好的,爸,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