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家乐的特色美食声名远扬,林羽的商业版图日益扩张,但他深知,若想让家族产业持续繁荣昌盛,单靠自已和现有的村民远远不够,必须要培养一批专业的商业和农业人才,为未来的发展筑牢根基。
林羽坐在自家书房中,与妻子柳眉商讨人才培养之事。柳眉轻轻为他斟上一杯茶,说道:“夫君,如今咱们的生意越做越大,人手虽多,但真正懂经营、有技术的却太少。这人才培养,可是当务之急。”
林羽点头赞同,眼神中透着坚定:“眉儿所言极是。我想先从村里挑选一些有潜力、肯吃苦的年轻人,着重培养他们的商业头脑和农业技能。”
不久后,林羽在村子的广场上召集了所有村民,大声宣布:“各位乡亲,咱们村子如今发展得越来越好,但要想走得更远,需要更多有本事的人。我打算挑选一些年轻人,进行专门的培养,让他们成为咱们村子未来的顶梁柱。只要是有志气、有想法的年轻人,都可以来报名。”
台下的村民们议论纷纷。一位名叫王强的年轻后生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眼神中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大声说道:“林大哥,我想报名。我一直都想跟着你干出一番大事业,可就是不知道该从哪儿学起。”
林羽看着他,满意地点点头:“好,王强,有这份决心就好。”
这时,村里的老学究李老先生也颤巍巍地走过来,说道:“林羽啊,我虽年老,但也想为村子出份力。我可以教这些年轻人识文断字、算数记账,这可是做买卖的基本功啊。”
林羽赶忙上前扶住李老先生,感激地说:“李老,您能出山相助,真是太好了。有您的教导,这些年轻人定能受益匪浅。”
就这样,人才培养计划正式拉开帷幕。林羽将挑选出的年轻人分成了两组,一组跟随经验丰富的商人陈先生学习商业知识,另一组则由村里的老农夫赵大爷带领,学习农业技术。
商业学习小组的课堂设在村子的一间空屋子里。陈先生站在讲台上,严肃地说道:“做商业,最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和灵活的头脑。你们要学会观察市场的需求,了解货物的价值,这样才能在买卖中赚取利润。”
一位名叫刘芳的年轻姑娘眨着大眼睛,问道:“陈先生,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呢?”
陈先生笑了笑,耐心地解释:“这就需要你们多去集市、城镇,观察人们的生活,看看他们缺什么,喜欢什么。比如,我们村子的农产品,如果只是简单地拿到集市上去卖,价格可能不高。但如果我们能把它们加工成一些特色产品,比如把水果酿成酒,把粮食做成糕点,价值就会大大提升。”
刘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陈先生,我明白了。我们要学会创新,才能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农业技术学习小组这边,赵大爷带着年轻人来到田间地头。他蹲下身子,拿起一株麦苗,说道:“孩子们,这庄稼啊,就像人一样,需要精心照料。要了解土壤的肥力,知道什么时候浇水、施肥,还要学会防治病虫害。”
年轻小伙孙虎好奇地问:“赵大爷,那怎么才能防治病虫害呢?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被虫子吃了吧。”
赵大爷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土,说道:“这防治病虫害啊,有很多方法。可以用一些天然的草药来驱赶害虫,也可以在田里养一些害虫的天敌。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田间的卫生,不让害虫有滋生的环境。”
随着学习的深入,林羽发现这些年轻人都很有潜力,但缺乏实践经验。于是,他决定让商业小组的年轻人参与到农家乐的经营管理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
王强被安排负责农家乐的采购工作。一开始,他总是手忙脚乱,不是买贵了食材,就是买错了数量。林羽找到他,语重心长地说:“王强,采购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你要货比三家,了解市场价格的波动,还要根据农家乐的客流量来确定采购量。”
王强有些沮丧地说:“林大哥,我知道错了。我会努力学习,把采购工作做好的。”
林羽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别灰心,谁都有个学习的过程。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而农业小组的年轻人则参与到果园和农田的管理中。孙虎在果园里负责果树的修剪工作。他看着那些枝繁叶茂的果树,有些不知所措。赵大爷走过来,手把手地教他:“虎子,这果树修剪啊,要把那些徒长枝、枯枝剪掉,这样才能让果树更好地通风透光,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些年轻人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商业小组的年轻人学会了如何与供应商谈判、如何制定营销策略,农家乐的生意也因为他们的加入变得更加红火。农业小组的年轻人则掌握了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果园里的果子挂满枝头,农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
这日,林羽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中满是欣慰。他对柳眉说:“眉儿,这些年轻人就是咱们村子的希望啊。有了他们,我相信咱们村子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柳眉微笑着说:“是啊,夫君。不过,人才的培养可不能止步于此。我们还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不断成长。”
林羽点头道:“你说得对。我打算等他们再成熟一些,就送他们去城里的大商铺或者农庄学习,让他们开阔眼界,学习更多的先进经验。”
王强听到林羽的话,兴奋地说:“林大哥,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对我们的期望。”
林羽看着他,充满信心地说:“我相信你们。你们是村子的未来,要肩负起带领村子走向繁荣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