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种田之林羽传奇 > # 第 73 章:技术引进

# 第 73 章:技术引进

经历了市场波动的考验,林羽深知,若要在这风云变幻的商业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升自家产业的竞争力。而技术,无疑是关键所在。

一日,林羽在书房中翻阅着各类古籍,试图从中找寻一些能助力农业和纺织业发展的智慧。然而,古籍中的记载虽有启发,却多受限于当时的条件,难以直接应用于当下的大规模生产。正当他陷入沉思时,好友赵峰匆匆赶来。

赵峰一进门,便兴奋地说道:“林羽,我听闻邻镇有一位名叫墨渊的奇人,此人精通各种机关器械之术,且对纺织工艺也颇有研究。他所制之物,皆巧夺天工,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我想,或许我们可以前去拜访,看看能否引进他的技术。”

林羽一听,眼中顿时燃起希望之光,起身说道:“竟有如此人物?那我们事不宜迟,即刻动身前往邻镇。”

二人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邻镇。经多方打听,找到了墨渊的住所。那是一座略显偏僻却别具韵味的小院,四周种满了各种奇花异草,仿佛一个小小的世外桃源。

林羽上前敲门,片刻后,一位面容清瘦、眼神深邃的中年男子打开了门。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林羽和赵峰,问道:“二位前来,所为何事?”

林羽恭敬地抱拳行礼,说道:“阁下可是墨渊先生?久仰大名,我是林羽,来自邻村。今日特来拜访,是听闻先生在机关器械和纺织工艺上造诣非凡,我等想请教先生一些关于技术改进之事,期望能引进先生的技术,造福乡里。”

墨渊微微点头,侧身让他们进了院子,说道:“技术改进并非易事,需因地制宜,且要考虑诸多因素。你们且说说,目前所面临的状况。”

林羽便将自家农业和纺织业的规模、生产流程以及在市场竞争中遇到的问题详细地说了一遍。墨渊听后,沉思片刻,说道:“就农业而言,我曾设计过一种新型的灌溉水车,可根据水源高低自动调节取水,比传统水车更为高效,且能节省人力。在耕种方面,我亦有改良的农具,可使翻土、播种更为均匀快捷。”

赵峰急切地问道:“墨先生,这新型水车和改良农具真有如此神奇?”

墨渊微微一笑,带着他们来到院子一角,那里摆放着一些尚未完工的模型。他指着一个精致的水车模型说:“此水车采用了独特的齿轮传动装置,能将水流的力量充分转化为转动的动力,不仅取水效率高,而且操作简便。”接着,他又拿起一个改良农具的模型,“这农具的刀刃经过特殊设计,更为锋利耐用,且形状贴合土地,能减少阻力,提高耕作速度。”

林羽心中大喜,但又有些担忧地说:“墨先生,这些技术固然精妙,只是不知引进的成本如何?我等虽有一定积蓄,但也需考虑投入产出比。”

墨渊看了他一眼,说道:“技术的价值难以用金钱衡量。不过,我也并非贪图钱财之人。若你们真能将这些技术用于造福百姓,我可与你们商议一个合理的价格。但你们需明白,技术引进后,还需对工人进行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否则亦是枉然。”

林羽连连点头,说道:“先生所言极是。我们定会重视工人培训,绝不让先生的心血白费。那纺织方面,先生又有何高见?”

墨渊转身走进屋内,拿出一块精美的织物,递给林羽和赵峰。那织物质地柔软,纹理细腻,色泽鲜艳。墨渊说道:“这是我改进纺织工艺后的成果。我对纺织机进行了改良,使其能同时纺织多种花色的丝线,且能自动调整丝线的张力,减少断线的几率。如此一来,不仅能提高纺织的速度,还能提升产品的质量。”

林羽轻轻抚摸着织物,赞叹道:“先生的技艺实在令人钦佩。若能引进这些纺织技术,定能让我们的纺织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就在这时,墨渊的徒弟阿水走了过来。阿水是个年轻活泼的小伙子,对机械有着极高的热情。他看着林羽和赵峰,好奇地问道:“你们真的打算引进师傅的技术吗?这可不容易哦,需要很多耐心和努力的。”

林羽笑着说:“阿水兄弟,我们深知其不易,但为了村子的发展,我们愿意付出。你跟着墨先生学习,一定学到了很多本事吧?”

阿水挠挠头,自豪地说:“那当然,师傅可厉害了。他教我很多机械原理和制作技巧,我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我觉得这些技术要是能推广出去,肯定能改变很多人的生活。”

林羽与墨渊就技术引进的细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商讨,包括技术的转让费用、后续的技术支持以及培训计划等。经过一番洽谈,双方终于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林羽和赵峰带着满心的欢喜和对未来的憧憬回到了村子。随后,墨渊带着阿水和一些工具、图纸来到了村里。

在农田里,墨渊亲自指导村民们安装新型水车和改良农具。村民们围在一旁,好奇地看着这些新奇的家伙。一位老者疑惑地说:“这新玩意儿真能比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好用?”

墨渊笑着说:“老人家,您放心。这是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良的,肯定能让您干活更轻松,收成更好。”

在纺织工坊里,阿水则忙着给女工们讲解纺织机的改良之处和操作方法。女工们开始有些担心自已学不会,但在阿水的耐心教导下,逐渐掌握了技巧。

林羽的妻子柳眉看着工坊里忙碌的景象,对林羽说:“夫君,这次技术引进真是太好了。但我有些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到村里原有的一些传统工艺呢?”

林羽沉思片刻,说道:“眉儿,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们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可以让一些老工匠继续传授传统技艺,而年轻的工匠们则学习新技术,这样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保留我们的文化底蕴。”

随着新技术的逐步应用,农业和纺织业的生产效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增加,质量也更好;纺织品的花色品种更加丰富,深受顾客喜爱。

然而,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村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慢,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林羽和墨渊等人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和纠正。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农夫在使用改良农具时,因操作不当,导致农具损坏。他十分懊恼地说:“林大哥,这都怪我不小心,把这么好的农具弄坏了。”

林羽安慰他说:“没关系,这是刚开始使用,难免会有失误。重要的是要吸取教训,好好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

墨渊也走过来,仔细检查了农具的损坏情况,说道:“这农具虽然坚固,但也需要正确使用。我再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操作要点,大家一定要认真听。”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民们逐渐熟练掌握了新技术,村里的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天晚上,林羽和墨渊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

林羽感慨地说:“墨先生,此次多亏了您的技术支持,我们村子才有了如此大的变化。”

墨渊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这是你们有眼光,有决心。技术只有应用到实际中,才能发挥其价值。不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你们还需持续关注,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林羽点头称是,说道:“先生说得对。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