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的养殖场一片狼藉,李阳望着眼前的废墟,心中五味杂陈。但他知道,此刻不能沉浸在悲伤之中,必须尽快行动起来,重建家园。
李阳首先召集了养殖场的所有工人,大家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和忧虑。其中一位老工人赵大爷,他在养殖场工作多年,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此刻眼眶泛红地说:“李老板,这可咋办啊?咱这么久的心血一下子就毁了。”
李阳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大爷,别怕。只要咱们人还在,就有希望。咱们先把损坏的东西都清理出来,看看哪些还能修,哪些需要重新购置。”
工人们纷纷点头,开始投入到紧张的清理工作中。李阳也亲自上阵,搬运着破损的木板和石块。这时,村里的一些邻居们也自发地赶来帮忙。邻居刘大哥是个热心肠,他一边帮忙,一边说道:“李阳啊,咱们都是一个村的,有困难大家一起扛。你以前也没少帮我们,这次我们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李阳感激地看着他:“刘大哥,太感谢你们了。有你们帮忙,我心里踏实多了。”
在清理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些牲畜的圈舍已经完全坍塌,饲料仓库也被水淹了,里面的饲料大部分都不能用了。李阳皱着眉头,盘算着需要重新购买的物资和重建的资金。
“李老板,这重建得花不少钱吧?咱们资金够吗?”年轻工人小陈担忧地问道。
李阳沉默了一会儿,说:“资金确实是个问题,但我们先把能做的做了。我会想办法筹集资金的,实在不行就去银行贷款。”
就在大家忙碌的时候,镇里的领导得知了养殖场受灾的情况,也前来视察。镇政府的王镇长关切地问:“李阳啊,这次受灾情况很严重啊,你有什么具体的重建计划吗?”
李阳向王镇长详细汇报了自已的想法:“镇长,我打算先修复畜棚和仓库,然后再补充一些牲畜和饲料。同时,我想趁着这个机会,对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和一些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王镇长听后,点了点头:“你的想法很好。镇里也会尽力支持你的。我们可以帮你申请一些救灾补贴,也会协调相关部门,给你提供一些技术指导。”
李阳心中大喜,连忙道谢:“镇长,太感谢您和镇里的支持了。这对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啊。”
有了镇里的支持,李阳和工人们的干劲更足了。他们开始采购建筑材料,联系施工队。在这个过程中,李阳结识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承包商,名叫孙老板。孙老板听说了李阳的遭遇后,很是敬佩他的毅力,主动提出可以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李老板,我很佩服你在这种困难下还不放弃。我在建筑行业这么多年,见过很多人遇到挫折就退缩了。你不一样,我愿意帮你一把。”孙老板真诚地说。
李阳感激地握住他的手:“孙老板,您的恩情我记下了。以后有机会,我一定报答您。”
在重建畜棚的时候,李阳和工人们每天都早出晚归。他们仔细地检查每一根柱子的安装,每一块木板的拼接,确保畜棚的质量。
“大家都仔细点啊,这畜棚可是牲畜们的家,一定要建得牢固。”李阳不停地叮嘱着。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新的畜棚逐渐建成。看着崭新的畜棚,工人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李老板,这畜棚比以前的更结实了,以后就算再遇到暴雨也不怕了。”赵大爷笑着说。
李阳也笑着回答:“是啊,大爷。这也多亏了大家的努力。我们不仅要重建,还要让养殖场变得更好。”
接着,他们又开始修复饲料仓库。李阳引进了新的防潮设备和通风系统,确保饲料的储存安全。
在补充牲畜方面,李阳通过各种渠道,挑选了一些优质的种苗。他亲自去考察养殖场,挑选健康、活泼的牲畜。
一位种苗供应商对李阳说:“李老板,你对牲畜的要求可真高啊。不过这样也好,只有优质的种苗才能养出好的牲畜,你的养殖场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李阳说:“我不能因为这次受灾就降低标准。我要把养殖场重新发展起来,给大家一个交代。”
随着重建工作的逐步完成,养殖场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李阳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庆祝活动,邀请了村里的邻居、镇里的领导以及所有帮助过他的人。
在庆祝活动上,李阳举起酒杯,激动地说:“各位亲朋好友,这次养殖场能够重建成功,离不开大家的帮助。我李阳铭记在心。以后,我会继续努力,把养殖场做大做强,带动咱们村一起发展。”
刘大哥笑着说:“李阳,你就放心干吧。我们都相信你。”
王镇长也说道:“李阳,镇里会一直关注你的发展。希望你能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夜晚,李阳和林晓坐在院子里。
林晓看着李阳说:“这段时间你辛苦了。不过看到养殖场恢复了,一切都值得了。”
李阳紧紧握着林晓的手:“是啊,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以后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