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耳房小院里哥俩的谈话还在继续。
林玖“财务、设计、业务现在只能占用你三成的时间和精力,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学习看人和用人,以前的工作你跟着走就是了,现在出来独挡一面,用人是第一的”。
“就算你能力再强,可以一个人干三个人五个人的活,但是以后规模达到五千人时,你怎么应对,我是公门中人,估计未来十年不会改变也改变不了”。
“许多的人,许多的事就得你去判别,用谁不用谁很关键,这次你出去是打开眼界提升格局的,不要想着业务上的事情”。
“你现在要从原有的固有思维中脱离出来,以现在的身份想问题,如果三年时间还没有改过来,那就只能回去做财务总监或是财务专员了”。
“爹娘走了以后,我让你住校半年,就是让你先避开,我要处理和院子里的人的关系,学习武艺、财务、外语、素描、设计都是为了现在做准备”。
“你很努力,也很聪明,会找准方向的,你应该知道这二点二八亿能做什么,我存的书和酒还有那些木材,够咱家过十几辈子的,但这是不是咱要过的日子”。
“你现还在要增加一个学习科目,那就是法学,这个咱家有三个孩子在学习了,你可以和他们一起学习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和平时期的行为标准肯定是要在法律框架内,按我的判断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都不会出现大的战争,所以,学习法律是有必要的,而且你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
“和敏姐相处就要像和兔儿姐相处一样,用真心换真情,想明白了你就应该知道怎么办了”。
林盛“哥,现在我知道了,只是这个在体制内时间长了,我马上就改变思路,出去学习的事情放在下一步”。
“敏姐那里我知道怎么相处了,就是你说的用真心换真情,我会处理好的,就像当年和丹姐相处一样,开始时我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不是一样的处的很好”。
时光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流逝,又是一个毕业季,林玖在三月份刚开学时,发布了一份校长通告,将毕业条件提高了很多。
这份通告的内容报到教育部卫生部,两部组织人员开了两天的会议,最后讨论确定后备了案的。
同时成立了毕业生资格审查委员会,由教育部两人卫生部两人,大学随机抽取教授两人,加上林玖七人组成。
所以,今年的毕业生有一成半没有拿到毕业证,还不止这些,一年级二十五人被劝退学,林玖给他们转了院校,六十人留级。
二年级退学五人,留级四十人。
三年级退学一人,留级四十五人。
看到这份报告,教育部的官员都不敢签字了,二百多人的留级是没有先例的。
最终,教育部卫生部政务院领导,在听取了林玖的汇报才签字落实,从此中医药科技大学取消结业证书,实施宽进严出取得突破性进展。
林玖汇报说“我们培养的人是要出去治病救人的,不是培养隐形杀手,如果把这批人放出去,那会产生多少医疗纠纷呢,会害死多少人呢”。
“所以,我不能也不敢做罪人,这是我掌事的第一年,是第一批毕业生,这个毕业条件要形成制度,我要对自已负责,要对社会负责”。
“我在港岛华佗学院时,那里的毕业生只有入学时的一半,而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高出同行业的三成,这个是我这五年最大的收获”。
万事开头难,毕业生审核委员会也是一样,只要有四人认定该学生不能毕业,那就只有留级、退学、改院校、改专业了。
毕业生的毕业证上面林玖是要签字的,这个签了字就是要负责的,所以从第一步就得严格,后面就遵循这第一次的规矩就轻松多了。
经过一年的建设,联合医院建筑全部完工,设备调试完毕,医院规模和业务都增加了,收入也跟着增加,职工福利水涨船高。
大学实施宽进严出并没有影响学生数量,今年又增加了三个专业,分别是化验学、检验学、影像学,学生增加了四百五十百人。
新生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中明确提示,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毕业。
学生人数增加,学校收入增加,申请拨款减少,研究课题增加,研究成果显著,外派留学生增加,接收留学生增加,中医药科技大学一派欣欣向荣之象。
成绩有了,荣誉跟着来了,第一个是中医药学会理事长,老领导对找到了他这个接班人而高兴,说林师兄是接替这个工作的最佳人选。
第二是科学院农业和医学双学科院士,这个是章平和蒋茴两个大学退休校长申请了一年,光是成绩资料就是从六零年开始的。
特别是起风的十年一直坚持,一直有成绩,这个就是量变产生了质变,等于是维持了两个体系在运作,而且红莱基地的成绩也是非常突出的。
林玖的级别晋升是快了点,入职就是副科工程师,农场和实验室就直接正处了,起风中期轧钢厂后勤厂长到正厅,学院升级大学又升级到副部级,现在是校长这一年工作成绩突出上了正部级。
对这事田军说的是最直观的“你小子是和运气一起生的”。
这个就是重生者的优势,他知道在企业和院校,对这个行政级别比政府的要宽的多,而且这二十多年他取得的成就,的确是很大的。
每一次的成绩成就都是经过缜密的计划、汇报、实施,所有的过程都是有据可查,汇报的资料都是同时在几个单位存档备查的。
成长轨迹清清楚楚,成绩明明白白,而且每次的成绩都是团队成绩,个人的最大的成绩就是红莱基地的那两个二等功,那些也是汇报资料直达军部领导的。
毕业季结束,开学季到来,小幺儿林健廷考入清木计算机应用专业,这是国内第一个计算机学科。
五月份时知道要开这门学科,林玖通知张丽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弄来一台,结果花了八千美刀,相当于四分之一平治坦克的价格。
四合院西跨院的第一台计算机,装在林健廷的卧室,从此他的卧室成了计算机公共课堂。
林健廷是几个孩子中语言天赋最好的,现在能熟练掌握英德日和粤语闽南语,对于林玖要他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提议,在计算机安装完成的那一刻他就答应了。
七个孩子中读高中的只剩下小闺女林英子了,这孩子学的很杂,英日双语,武术舞蹈绘画。
就是基础成绩不是太好,以今年的分数上不了本科,所以林盛头疼,聂兰亭头疼。
这一天开学已经一个月了,林英子找到林玖“大爷,我爹我娘不管我了,您得是要帮帮我啊”。
林玖“帮,肯定帮,咱小闺女的事就是大爷的事,说吧,要多少,两百够不够”。
林英子“两百块肯定好~~,哎呀,大爷,我说的不是要钱的事情,我说的是读书的事”。
林玖“小闺女想要学医了,我的印象中你也没这方面的爱好啊,怎么就突然想着要学医了呢”。
林英子“也不是学医的事情,是考学校的事情,哥哥姐姐们太气人了,一个个地考的这么好,要是我只考个专科那丢人丢大了,大爷,您说怎么办吧”。
林玖“哦,这事啊,这事好办,不还有一年吗,我帮着你复习,这一年下来每科提升十分,那不就能考上本科了”。
林英子“大爷,咱爷俩这是不在一个频道啊,那我就直接说吧,我想上戏剧大学,我的成绩是够的上那里的文化分,可是专业知识心里没底,您带着我去了解一下,帮我请老师辅导一下”。
林玖“嗐,你这圈子绕的有点大啊,那边有编剧、导演、摄像、音乐、表演五个专业,你想过学什么了吗,你爹和娘是什么意见呢”。
林英子“我爹让我学会计,说是中专都行,他会养着我,大爷,我不喜欢那个,我想学表演,我会武术和舞蹈,应该比一般人占着优势,就是心里没底”。
林玖“那好吧,咱小闺女没底,大爷就带你去把这个底找到,只是你这要换身衣裤吧,今天就不穿裙子了”。
说完拿出一个筐子,放了两罐铁观音、四瓶拉菲,二十斤荔枝,想了一下,又加了两瓶蜂蜜。
叫上蒋天生来开车,带着林英子,四十分钟来到了一个地方。
林玖“东方老哥、慧姐,我今儿个来看你们了”。
抱着筐子就进门,林英子跟在后面叫道“东方大爷好,慧大娘好”。
尚慧“林师兄,这个是谁家的闺女这么水灵,我怎么没有见过呢,我可是记得你家大闺女都研究生参加工作了”。
陈东方“林师兄,你今儿个连这茅子都不带两瓶的,来看我们的心不诚啊”。
林玖“不带茅子才是诚心,带茅子来就是害你的,慧姐,这红酒听说有软化血管的作用,也不知是真是假,您每晚喝一两试试,蜂蜜泡水喝有助睡眠,东方老哥还是喝茶算了,那个白酒就少喝点了”。
陈东方“能软化血管,那分男女吗,我也能喝是吧,才四瓶太小气,就算按你说的一天一两,那五天一瓶,半年就是三十六瓶,怎么说,是不是小气”。
“哦,这个瓶子要大一点,装的要多一点,那也不是四瓶能够解决的,林师兄这次可是有点失误了,我可是很少看到你有失误的地方”。
尚慧“林师兄,别听他的,既然说有软化血管的作用我就试试,开学都一个月了,这闺女不会是~,现在插班进去我可是办不了的”。
林玖“没想着要插班呢,这闺女是铁蛋家的,咱哥俩一共七个孩子,这个闺女是最小的,成绩不是太好,上不了本科线,今天她来找我,说是想要进你们学校”。
“文化成绩还行,就是艺术考试没底,我能认识的艺术家就你俩了,所以带来你们给摸摸底,这孩子英日双语,武术舞蹈绘画都能掌握一点”。
尚慧“不是今年插班的就好办,会武术舞蹈那咱就院子里露一手,丫头别紧张,平时怎样现在就怎样,把你的水平发挥出来就可以了”。
四人一起来到院子里,林英子走了一趟扫堂腿,又用棍子走了一套刀法,跳了三支曲子的舞蹈。
尚慧“林师兄,你给我说说,你们要求小闺女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文化成绩怎么样”。
林玖“这个文化成绩吧,按今年的本科差着十五分,发展方向现在是想学表演,这个我还没有想好,也得您专业的给一个意见才好确定”。
尚慧“这样吧,艺考时间是五月份,还有七个月时间,就交给我吧,每星期四五六下午晚上来这里,考进学校没有多大问题,但是能有多大的成就不好说,你也知道好多同学都是童子功”。
林玖“成,能进学校就是第一步,后期努力,应该能出来的,这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她自已不努力我也没有办法的”。
陈东方“等等,酒的事情都没说完,其他事暂时不能确定”。
林玖“东方老哥,慧姐要是喝着好,以后小闺女会提来,要是喝着没用,那再多不也是个摆设吗”。
陈东方“那成,我可是信得过林师兄的,这荔枝真好,怎么你老是有好东西”。
尚慧“林师兄,别听他的,闺女交给我你放心,这段时间我好好地培养着,保证能入考入我们校的”。
林玖“那成,慧姐、东方老哥,我先走,改天再来”。
在回去的路上,林玖闭目养神,心里想着,七个孩子学业问题解决了,两个徒弟也上了军校,光英光雄也出来了。
剩下就是成家的事情了,得关注着,现在这个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五个儿媳妇两个女婿,这个事情很头疼啊。
第二天上班,喝茶看报,突然报纸上的消息引起注意,抓起电话“援朝,大关村那边的项目什么情况了,能弄到一百亩土地吗”。
黎援朝“现在还是在讨论阶段,最终下来得两个月吧,现在弄土地不难,只是你一开口就是一百亩,我现在不敢答复你,三天给你回话,但是你得有一份计划书吧,起码跟高科技沾点边吧,你先准备着”。
林玖放下电话开始思考,拿地是为了以后铺路,产品做什么呢,现在是八七年底,计算机是个稀罕物,主流还是电视机。
电视机的普及度还不是很高,电视机用天线、电源,基于时代原因那就来一个最需要的,民生工程技术难度也不是很高。
拿出纸开始书写,电视信号接收器和电源稳压器的生产设想,两个小时后,大的框架成型。
另外一张纸上,开始布局一百亩土地,一栋五层商务中心,一栋十二层的宾馆,一个加工厂,十二栋家属楼用库房占了地盘。
构思、方案拿回家交给秘书郑同书,让她开始收集资料编写计划书,想要批地就得有详实可行的计划书。
加工厂也得有可以生产的产品,你不能张着嘴去跟领导们一个一个地解释吧。
现在督查室由聂玉丹负责,同时负责报税工作,其他有秘书两人,律师两人,会计四人,除了京玖和盛,港玖和盛也同步监督。
聂玉丹在知道林玖在港岛的资产时,第一反应是这家伙抢了联合国。
吃惊之后是兴奋,她没有想到林玖给予她这么大的信任,自已五十七岁,很是健康,再工作十年没问题,而统计财务是她的专业,法律是弱点。
管理也没有问题,只是这么大体量的管理她缺底气,而林玖的信任是最大的底气,加上林玖的关系网络。
现在,林盛、蒋敏、聂玉丹带队去了港岛。
经过一年的经营,修理厂完全进入正轨,运输公司又购入一百辆车,现在是两百辆的规模,是四九城最大的车队。
制衣厂的直营店有五十三个,现在只是在四九城、沪海、越都、蜀都四个城市,林盛是按照一步一个脚印的思路慢慢发展。
刘美兰也是焕发了第二春,员工现在已经三百四十人,每天的产品都运出去,现在是以销定产,每月都有最新的杂志从港岛寄来,林玖告诉她目前最主要任务是培养人。
其实,京玖和盛的布局林玖不是很上心,资本体量太小了没兴趣。
但这么多人得聚着,就必须有这么多项目,不为挣钱只为培养人,为以后准备,当然现在的个人企业没有听说那个是亏本的,就连卖咸鸭蛋的都能够养活一家人。
他现在是正部级大学校长,只有四十六岁,按现在的情况再干十年,退休经营个小医馆养老,那才是最好的日子。
林玖现在就是这么想的,现在孩子们都没有结婚,第三代还没有开始,等以后有了自已的孙子外孙子,应该就接近退休的时间了,郑瑜对孙子外孙子的事情比他上心多了。
现在可以结婚的有林越君林健康林健设三人,郑瑜逮着就问,搞得三人都怕回家了,林玖看在眼里,心里也合计着。
郑同书收集资料的速度相当快,两天收集两天出报告,内容充实论据充分,但林玖知道,这个报告除了批地,没有其他用。
当年养猪连的八十六人是个大宝库,官员二十多人,大部分是学者教授,各行业的专家都有。
和林玖朝夕相处十年,现在只要林玖召唤,那是九成九的会答应。
加上林玖在医学上的造诣,大家的联络就没有断过,哦,也有断了的,现在就有十五个在墓地呢。
郑同书现在有了新的任务,两个研发组的总后勤,项目的实施地点是制衣厂的一栋小楼内,主力是五个老头。
两个信号传输专家,三个电力专家,林玖每个产品画了三张外观设计图,把所有资料往研究室一放,同时放下的有二十条希顿,十罐铁观音,五十瓶拉菲。
研究室内郑洪涛采购的材料、设备、工具很齐全。
林玖“几位老哥,同书丫头是大管家,吃的喝的玩的,工具材料设备都找她,这半年到一年咱们好好聚聚,出不出成绩不重要”。
“当然,如果有成绩有产品,咱就申请专利,如果大家没有意见,专利带头人我当着,投入生产后利润的十个点是咱专利组的”。
“我知道大家不在乎这点钱,但是我会将这些钱淘换大家需要的物资,大关村那边正在修建一个生产基地,以后有兴趣的也可以过去,条件比这边好”。
“我呢,准备出去个把月,淘换点野味来给大家解解馋”。
是的,这几年空间中早就没了野味了。
黎援朝是很给力的,二十天时间,土地批文,规划批复都拿到手。
林玖把项目的构思建设草图交给了聂兰亭,让她自已去联系刘佳,一起去设计院把设计做出来,这些专业的事情都要做扎实,这些钱是不能够省的。
由设计院设计出图还有一个好处,工程实施的时候监理工作也是他们,这个事情林玖很关注的,他可是不想整出人命来,没有专业的监理单位肯定不行。
现在到了十一月中旬,是最闲的时间,和几个二把手沟通一下,说自已有个调研项目要出门,得要一个月时间。
回家给郑瑜交代了家里的事,给聂玉丹交代了公司的事,第二天一早踏上去东北的列车。
这次的目的地是大兴岭深处,在哈市采购了许多装备,五十斤装的哈啤直接采购一百桶。
进山十五天,收获满满,感觉差不多才出来,合计一下,黑熊三头,鹿三十五头,狍子四十六头,野猪一百一十八头,小兔兔二百一十只,回来又采购了一百桶哈啤。
这些是往后烧烤聚会的食材,为了早点抱上孙子,一个正部级官员的方法和一个老农民的是一样一样的。
十二月初轻松回到四九城,回家里休息了两天,在郑瑜身上把公粮交的足足的。
开始画烧烤架,把后世无烟烧烤架搬出来,画好图交给施贵,让他去加工五套,经过改良的折叠椅加工五十张。
把院里餐厅改造了一下,让室内外连接起来,菜场一通采购,制作了两百斤辣椒面,全是微辣的,物资齐备,邀请发出。
中旬的星期天,阳光很好,是个烧烤的好天气,没敢把烧烤架放在院子里,都是放在餐厅里面。
当年改造餐厅时是按照五桌同时摆放计划的,现在调整一下,四五十个人完全不觉得拥挤,就是个烧烤聚会的好地方。
今天王敏是第一个到来的,这时候还不到九点“玖娃,这里这么改了一下是要温馨许多,就是你这个目的性太强了,不怕孩子们反感吗”。
林玖“姨,我顾不得许多了,郑瑜现在都有白头发了,我这里也是想不出别的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