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说他是赵家村目前隐含的第一高手,
在整个汉朝中,
恐怕也仅有吕布能够与他匹敌了。
“谢谢仙长大人的提醒,我会迅速安排好事务后即刻返回。”
说罢,童渊告退,前往自已的住所准备出行事宜。
在一旁观察的关羽,看到童渊壮实的身影,轻声询问云易:
“仙长大人,那位童渊前辈是否就是汉朝著名的枪术高手?”
这一疑问源自此前童渊对自已的简介时,
关羽心中就有了这样的推测。
仅童渊自报了家门。
故关羽心存疑窦,不敢确信对方即是其心目中的那位。
然而,当童渊透露要返至荆州襄阳接回妻子和孩子,关羽对此猜测愈发坚信。
毕竟已过花甲之年、出自荆州襄阳并自称童渊者,天下间能有多少如此吻合的人呢?
云易赞同地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你所言,那位枪术卓绝的大汉名将童渊。”
得知此人果真是自已仰慕的大汉枪神,关羽心中顿生惋惜:“可惜了,童前辈急切欲归,不然真希望能够与他一较技艺。”
童渊之所以被誉为“大汉枪神”
,是因为他凭一杆长枪在战场上斩杀了无数敌人,逐渐赢得了这一称号。
几乎是整个武术界都伴着童渊的事迹成长起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超顶级巨星。
见关羽略感失落,云易宽慰他道:“无妨,相信童渊很快会再次回来的。”
“你也不必过于担心缺乏挑战的对手。”
“看那边那位俊逸的少年如何?及他身旁那位魁伟的汉子?还有紧邻他们的年轻男子?”
“前一位名叫赵云,乃童渊之关门 ** ,别看他还年轻,其实他的武技已青出于蓝而胜于师矣。”
“而那名叫典韦的壮士,手上的铁双短戟运用得出神入化,要说步战功夫,恐怕无人能与之抗衡。”
“最年轻的一位叫做高顺,尽管年纪不大,但他的武术天分极高,假以时日,有大家名师指点,成为一品武将不在话下。”
听罢此言,关羽的目光为之一亮,心中涌动着迫切之情,恨不得立刻便与赵云、典韦等人交手试艺。
随后
---
当典韦带着几分局促走上前来,云易望向他问道:“你父母已平安到达否?”
典韦忙不迭地应答:“已接回,多亏赵庄主将他们安置得很好。”
云易轻轻点头:“如此甚好,你还有何事欲相告?”
经过几番犹豫,典韦终于下定决心开口道:“神仙,我想请你说句话。”
紧接着,他解释道:“两周后便是我和孟昕大喜之日,特请您能光临我们的婚礼。”
婚事?
听到这里,云易微微一惊,随即反应过来,细细思索。
按照此时的年龄推算,典韦的确到了适宜娶妻的时候,在未来的世道里,人们普遍更注重延迟婚配与生育。
但在当下的东汉末期,
十几二十岁的男丁步入婚姻殿堂,并非是什么稀罕事儿。
而典韦能够在这样的年纪谈婚论嫁,已经算是相当迟了些。
“你的准新婚妻子是哪家姑娘?”
云易笑着问。
典韦笑着回答后,又朝身后呼唤:“孟昕,来,神仙想要看看你。”
伴随着典韦的话语结束,只见一个身型健硕的女子匆匆赶来,体态竟是格外强健。
初次见面时,云易不禁感叹,这女子的身材,无论走到哪里都显得格外突出,尤其是那一身如同男性运动员般的肌肉线条。
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尽管外貌如此强壮有力,孟昕在云易面前竟然表现得极为谦卑温柔,两者间的巨大反差令人忍俊不禁。
孟昕在云易面前停下了脚步,“神仙,小女孟昕见过,我就是即将嫁给典韦大哥的妻子。”
望着二人,云易心中暗思,他们倒确实是一对相匹配的情侣。
孟昕虽然体型健壮,但在更加强壮的“一五零”
典韦身旁,反而显得温婉柔弱。
同时,孟昕也算不上难看。
除了她那一身肌肉之外,她的相貌可以说达到了中上水平。
与典韦匹配绝对没有问题。
“好的,我同意了,我一定会出席你们的婚礼。”
云易的同意让典韦和孟昕面露喜悦之色。
典韦高兴到直接将孟昕抱起来举高。
见到这一幕,云易笑眯眯地摇摇头说:
“等到那天,我会送你们一些特别的好物作为婚礼贺礼。”
神仙大人所赠之物?
典韦的呼吸都不由变得沉重起来。
因为他清楚,
凭神仙大人的身份地位,所赠送的必定是非凡之物。
但他还是摇头拒绝:
“神仙大人能出席我的婚礼已经是我的荣幸。”
“典韦实在不敢奢望礼物。”
云易笑着大声说,并拍了拍典韦的肩膀道:
“婚礼可是人生的重要时刻,礼物只是增添喜庆吉祥。”
“如果你不收下礼物,我怕我会连你的婚礼都不想参加呢。”
感受到云易坚定的态度,典韦才最终点头答应。
见没人再来找自已,
云易穿过庙亭,径直朝庄 ** 的别墅走去了。
边走边观察赵家庄内的现状,云易的眉头愈发皱紧。
依稀记得,
前次离开时,
尽管赵家庄略显破败,但总体上还是保持着清洁整齐。
然而只过了短短数日,
回来之后却发现这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却是负面的。
满眼都是污水泥潭,路上随处可见污渍、排泄物……云易转向赵安,指了指路上的一块污渍问:
“赵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语气温和,
但赵安却从中感觉到无比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神仙大人似乎生气了!
只是,他对这种状况也束手无策,只能硬着头皮上前解释:
“神仙大人,实在是来的外人太多,村中的厕所有限,加上人们急不可耐……”
云易摇头表示无奈。
归根到底,
这仍是时代的局限性导致的问题。
末年的东汉时期,
人们根本没有现代的公共卫生意识。
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
公共卫生成为了全民的基本常识。
值得庆幸的是,
在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民众普遍具备较高的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