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不长时间过后,数十种形状各异、总计数十斤经过仔细清洁,去除所有肉类残留的动物骨骼被摆在了云小易面前,其中包括鸡骨头、猪骨头、以及牛肉骨等。
这些骨头之所以被处理得如此彻底,主要源于当时东汉末年的特殊社会背景与风俗习惯使然,而非今日社会的习惯。
若感到饿了想吃肉,只需前往超市即可买到。
价格也很亲民,普通的家庭都能负担,每天餐餐享用肉类都不成问题。
可是到了东汉末年,普通农民家或许一整年才吃得上一次肉。
至于像褚家这样的地方大户人家,虽然境况要好些,但也不可能顿顿有肉,通常每隔十几日才勉强有机会享用一次。
由于肉食不易得到,每当吃到时,每个人都会仔细地舔尽每一根骨头上的肉,甚至还会砸碎骨头,吸取其中的骨髓,确保每一份食材的价值都发挥到最大。
食用后剩余的骨头也绝不会丢弃,它们会被再次投入到锅中熬制,提取出里面所剩无几的油脂,煮出一锅奶白色的骨头汤。
现在摆放在云小易面前的那些骨头显然已多次熬煮,泛着惨淡的白色,一眼便可知十分脆硬。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测试工作。
云小易拿起一块骨头尝试着放到基本合成界面,发现毫无障碍。
但在合成界面上并没有显示可分解成骨粉的选项。
这让云小易不禁疑惑:现实中获取的骨头是否不适合制成骨粉?想到这里,他的眉头紧锁起来。
如果真是这样,他的骨粉生产计划将会受阻,只能退一步,依靠传统的种植方式缓慢推进。
然而,这并未让云小易轻易放弃,反而激发了他的探索热情,决定继续寻找可能的方法。
接下来,云小易采取了一种更为细致的实验方法,即更换不同种类的骨骼尝试——首先是从禽类转向猪骨,接着又试验牛骨。
当他放置一条牛股骨进合成器时,惊喜地发现,界面中的分解图标果然出现了。
瞬间,希望的光点亮了整个实验空间。
原来,并非牛骨专属,只要满足一定条件的所有骨骼均可分解为骨粉,关键在于总重需要超过十斤,才能转化为三份骨粉。
意识到这点的云小易觉得这个比例非常经济合算。
毕竟骨头已经通过熬汤的方式,其营养价值几乎消耗殆尽,仅剩下坚硬的外壳,此时如能转换为用于促进植物快速成熟的MC骨粉,确实是一种高效资源循环使用方式。
因此,云小易决定立即召集褚纪与夏侯兴,将杏花村中所有可用于制备骨粉的骨头收集起来,以免后续还需长途跋涉返回赵家庄时造成不便。
“二位还有其他的骨头可以提供吗?我要用它们做一些特别的事情。”
两位随即表示愿意配合并支持这项请求。
“确实,我们的骨头库存大概还剩下五百斤左右。”
褚纪的话音落下,云小易估算这五百斤骨头大约能够提取一百五十份骨粉。
这数字并不算惊人,但也算是个好消息。
云小易赞同地点头:
“好,把现有的都送过来吧。
将来如果能收集更多的骨头,同样请不要保留,全部送来。”
褚纪似乎想到了什么,谨慎地问:
“神尊大人,您眼下真的非常需要骨头?”
“不是说迫切需要,但用途确实很多。
越多自然是越好。”
云小易轻描淡写地说。
听闻此言,褚纪满脸讨好之意,上前一步说道:
“神尊,我想到了一个方法,能获得海量的骨头,至少上万斤,说不定还有更多。”
“哦?有何良策?”
云小易露出兴趣浓厚的样子。
褚纪指向了村子东侧的方向:
“我们从杏花村向东行十几里的地方有一个无名之墓……”
哎?
蠢蛋春子,你刚才说什么?无名之墓?
意识到褚纪意图说出的想法后,云小易急忙阻止了他的继续讲述,心中已然明了褚纪的心思。
那个所谓的无名之墓中还能有什么骨头呢?显然是人的遗骨。
等等,褚纪,你是那毒计百出的贾诩的传人不成?
错了,贾诩目前只有三十五岁,说不定还没有褚纪岁数大。
而褚纪则淹没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假如褚纪能活到三国时代,
或许他会是另一个足以和贾诩、程昱并列讨论的人物,没准还会被人称为东汉末年的三大“谋略家”
之一。
人骨理论上确确实实也能转化成骨粉。
但用人骨做材料……
这对云小易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的事。
内心深处,他对此感到极其不适。
但不能否认,褚纪提议的方法确实有效,尽管这种做法过于残酷无情。
“从此以后不要再提及使用人骨的事情。”
云小易轻轻摇手示意,“死人入土为安,轮回转世。
如果再去破坏其墓地,实乃大不敬之事。”
褚纪意识到再次说错了话,迅速低垂头颅闭嘴不语。
之后,
他与夏侯兴共同指挥自已的族人将家中所有骨头搜集起来送到云小易跟前,总重量接近六百斤。
云小易把这些骨头悉数投入制作工具中分解成骨粉,
最终获取了一百六十份。
这对于初期的试验应该绰绰有余。
收拾好所需的骨粉后,云小易计划返回赵家庄。
临行前他还不忘对褚纪和夏侯兴说:
“今后如果还有多余的骨头,请不要随便抛弃。
尽量都打包送给我。”
二人齐声称是。
启程时随行人员超过二十人,而返程却只剩五位:云小易、赵云、赵雨及其母赵氏,
另外还有夏侯兴之子——夏侯兰。
提起此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往往被一笔带过。
他是赵云老乡中的一个。
夏侯兰为人刚正不阿,
历史上曾经在曹操麾下服役,后来于博望之战中被刘备一方捕获。
因感念夏侯兰之才,赵云力劝饶其性命;
并鉴于他对法律制度的理解深厚,进一步举荐他担任何刘备军法执行者。
在年轻的时候,夏侯兰其实是赵云的好朋友。
二人自十岁时相识,
关系亲密无间。
虽年长赵云数载,夏侯兰曾一度在与赵云对抗时互有胜败;
但当赵云成长至少年阶段,两人间实力差距渐渐拉开,
自此之后夏侯兰再未能在决斗中取胜。
此次夏侯兰陪同前往赵家庄,亦是受到父亲夏侯兴与褚纪所托,目的是请求那些在赵家庄擅长制造水车的匠人们来到杏花村,
以协助建设类似的设施提高取水效率。
一路上顺风顺水,五人仅仅耗时不到一小时即安全返回赵家庄。
得知云小易等人归来,赵安立即赶往村庄入口迎接。
“赵安族长。”
对方行礼问候。
“哦,原来是夏侯府上的少主人,不知道您此次来访有何贵干?”
赵安开口,礼貌问道。
夏侯兰毫不遮掩地说明来意:“诸神大人赐予我们无尽的水源,然而只凭人力打水实在太费劲了。
因此杏花村想请赵庄帮助建立几台水车。”
“另外,褚纪族长及家父与您提及的文献交换,已同意你们可派人到我们杏花村进行抄录。”
听到这些话,赵安脸上顿时浮现出喜悦之情。
……“实在不应该,怎么能让少公子辛苦跑这一趟,派人通知一声即可。”
他一边说,一边继续,“待会儿您回去时,我会安排家中的子民为您护航。
关于那水车,是我大儿赵风所发明。”
“不过,你们也应该明白,如今赵庄村重建万事俱备,唯独缺人。
家兄此刻忙碌异常,恐怕难有闲暇赴贵村建车。”
赵安言下之意似乎颇为为难。
“老狐狸!”
夏侯兰心下暗斥,明了对方的用意。
在三家之中,只有赵庄具备建设水车的实力,尽管技术本身并不高深莫测,他们自已也最终可以完成这项任务,然而农田干旱不得及时救援,将会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幸运的是,此番前来前,褚纪及父亲已告知他合作的前提条件:“族长安然所说在理,请动赵风确实会耽误不少事情,故我们杏花村与云小易府商定,所需材料皆自行承担,完工后再赠贵庄百石之粮作为酬谢。”
要知道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石大约相当于后世的标准计量单位,在此情况下,优良田地年均产量大约为三石。
也就是说,一百石相当于三十余亩上佳土地一年的收获,足以供养数十人一年的需求。
赵安随即回应道:“拯救作物是头等大事,家事则相对较小。
少公子不必担心,现在便遣长子赵风随你同返,尽早搭建起水车,确保灌溉无忧。”
一边听着两人的交谈,云小易心中思忖着:“水车是赵风造的吗?”
见其点头确认,云小易若有所思地点评:“听说他对机械构造颇有见解,甚至你能提到的那种自流式水管也能制作。
果然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看来将这样的人收入囊中进行专门培养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虽然当今社会规则时常违背常理,但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有序的规定,人们才能够不断去探索其奥秘,并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