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四合院:那个农村小鬼真能作妖! > ### 第四章:改进灌溉

### 第四章:改进灌溉

种子播下后,秦浩的心思就全放在了这些承载着希望的种子上。他心里清楚,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仅靠天吃饭是远远不够的,灌溉问题就像一座大山,横在了这些特殊种子茁壮成长的道路上。

秦浩蹲在田边,看着那片刚播下种子的土地,眉头紧锁。他深知村子里原本的灌溉方式太过简陋,那几口老井和那条时常干涸的小水渠,根本无法满足新种子对水分的需求。这些种子不同于以往种的庄稼,它们需要更充足、更稳定的水源。

“赵虎、孙梅、周强,我们得想想办法给这些种子浇水,不然它们很难发芽长大。”秦浩对着小伙伴们说道。

赵虎挠挠头,“浩子,可咱们村子里就那点水,以前种地都不够呢,这可咋办?”

孙梅也担忧地说:“是啊,这些种子看起来很娇贵,要是缺水,肯定长不出来。”

周强在一旁附和:“对,咱们得赶紧想办法,不能让这些种子就这么。”

秦浩站起身来,眼神坚定地说:“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走,我们去找找有没有其他水源或者办法。”

于是,秦浩带着小伙伴们在村子周围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他们沿着村子的边缘,查看每一个可能有水的地方。破旧的木桶在他们手中晃荡,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在为他们紧张的心情伴奏。

找了一整天,却一无所获,大家都有些沮丧。

“浩子,这附近我们都找遍了,啥也没有啊。”赵虎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

秦浩咬了咬嘴唇,“别放弃,我们再往远一点的地方找找。”

就在大家有些灰心的时候,秦浩想到了村里心灵手巧的刘川。他觉得刘川或许能有一些办法,便立刻带着小伙伴们去找刘川。

刘川正在自家院子里修理农具,看到秦浩他们风风火火地跑来,有些惊讶。

“秦浩,你们这是怎么了?这么着急。”刘川问道。

秦浩喘着粗气说:“刘川哥,我们种了一些特殊的种子,但是村子里的水不够用,我们得想个新的灌溉办法,你有啥主意吗?”

刘川放下手中的农具,思考了一下,“新的灌溉办法?这得有水源才行啊,你们有没有找到新的水源?”

秦浩摇摇头,“还没有,我们找了一天了,没找到。”

刘川皱起眉头,“那我们得先找水源,走,我跟你们一起去找。”

有了刘川的加入,大家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他们朝着村子更远的地方走去,一边走一边留意着周围的环境。

走了许久,终于,在村子西边的一处山坡下,刘川发现了一些端倪。他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地上的痕迹,然后兴奋地喊:“你们快来!这里好像有水源。”

秦浩他们连忙跑过去,只见地上有些潮湿,周围的草也比其他地方更绿一些。

“这里真的会有水吗?”周强有些怀疑。

刘川自信地说:“应该没错,我们顺着这个方向再找找。”

大家沿着潮湿的方向继续寻找,经过一番努力,在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小泉眼。泉水从地下缓缓渗出,虽然流量不大,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无疑是救命的甘霖。

“太好了!我们找到水源了!”秦浩激动地喊道。

刘川看着泉眼,思考着说:“有了水源就好办了,我们得想办法把水引到田里去。”

赵虎拍了拍胸脯,“对,我们可以挖沟,把水引过去。”

刘川摇摇头,“挖沟太浪费水了,而且距离有点远,我们得制作一些引水装置。”

回到村子后,刘川开始动手制作简易的引水装置。他找来了一些木头和竹子,用刀熟练地削着、砍着。

“刘川哥,你这是要做啥样的装置啊?”秦浩好奇地问。

刘川一边干活一边说:“我打算做一个类似水车的东西,把水从泉眼里提起来,然后通过竹筒引到田里。这样能节省不少力气,也能更好地控制水量。”

在刘川制作引水装置的同时,秦浩则带着小伙伴们准备挖掘沟渠。他们拿着铲子、锄头,来到了田边和泉眼之间的土地上。

“大家加油啊!我们要挖出一条能通水的沟渠,这可关系到我们的种子能不能长大。”秦浩给小伙伴们打气。

小伙伴们纷纷点头,然后开始动手。太阳高悬在空中,无情地炙烤着大地,大家没一会儿就汗流浃背。

赵虎用力地挥动锄头,嘴里喊着:“嘿哟!这太阳可真毒啊。”

孙梅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我们不能停,这些种子还等着水呢。”

周强也在努力地挖着,虽然他的动作有些笨拙,但干劲十足,“等水引过来,我们的种子肯定会长得高高的。”

挖沟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土地有些坚硬,还有不少石头。大家的手上很快就磨出了水泡,但没有一个人喊疼。

“哎呀,我的手好痛。”周强看着手上的水泡,忍不住叫了出来。

秦浩走过去,看了看周强的手,关心地说:“强子,你要是太累了就休息一下吧。”

周强摇摇头,“不行,我不能休息,大家都在干活呢。”

就这样,大家从早挖到晚,一天下来,沟渠才挖了一小段。

晚上,大家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村子。李婆婆看到秦浩他们累成这样,心疼地说:“孩子们,你们这是何苦呢?看把你们累的。”

秦浩笑着说:“婆婆,我们这是为了让村子能有个好收成,不辛苦。”

第二天,大家又早早地来到了工地。经过几天的努力,沟渠终于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浩子,这沟渠挖得差不多了,可是水怎么引过去呢?刘川哥的引水装置还没做好呢。”赵虎有些着急地说。

秦浩看着还在制作引水装置的刘川,心里也有些担忧,“我们先把沟渠再修整一下,确保水来了能顺利流过去。”

就在这时,刘川那边传来了好消息,“秦浩,引水装置做好了,我们可以试试了!”

大家兴奋地跑到泉眼边,看着刘川制作的简易水车和竹筒组成的引水装置。刘川把水车放入泉眼中,随着水车的转动,泉水通过竹筒开始缓缓流动。

“成功了!水动起来了!”小伙伴们欢呼起来。

然而,水刚流了一会儿,竹筒连接处就开始漏水。

“不好,漏水了!”刘川皱起眉头。

秦浩连忙跑过去查看,“刘川哥,怎么办?”

刘川冷静地说:“别慌,我们用一些泥巴和草把漏水的地方糊上试试。”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找来了泥巴和草,开始修补竹筒。经过一番忙碌,漏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清澈的泉水顺着竹筒,缓缓流进了沟渠,朝着田里流去。大家紧张地盯着水流的方向,当看到水顺利流到田里时,都激动地跳了起来。

“水来了!我们的种子有救了!”秦浩眼中闪着泪花,这是他们辛苦努力的成果。

随着水流不断地滋润着土地,那些特殊的种子仿佛也感受到了生机,开始努力地吸收水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秦浩他们每天都会来查看灌溉情况,确保水的供应稳定。

有一天,一位村民路过,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好奇地问:“小浩啊,你们这是在搞啥名堂呢?弄这么复杂的东西。”

秦浩笑着回答:“大叔,我们种了一些特殊的种子,这些种子需要充足的水,这是我们新弄的灌溉方法。”

村民有些怀疑地说:“这样能行吗?你们这些孩子,别白费力气了。”

秦浩坚定地说:“大叔,我们一定行的,您就等着看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在水的滋润下开始发芽了。嫩绿的小芽从土里钻出来,像是一个个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

秦浩看到发芽的种子,兴奋地跑回村子,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

“发芽了!我们的种子发芽了!”秦浩边跑边喊。

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来到田边观看。大家看着那些嫩绿的小芽,眼中充满了惊讶和希望。

“这孩子还真行啊,这些奇怪的种子真的发芽了。”一位村民赞叹道。

“是啊,看来这灌溉的功夫没白费。”另一位村民附和道。

秦浩站在田边,看着发芽的种子和正在流淌的水,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挑战,但他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让这些特殊的农作物茁壮成长,为村子带来改变。

在后续的灌溉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竹筒被杂物堵塞、水车的部件损坏等。但每次遇到问题,秦浩他们都能迅速地解决。

有一次,竹筒被一些树叶和树枝堵住了,水流变得很小。

“不好,水不流了,肯定是竹筒堵住了。”赵虎喊道。

秦浩立刻说:“我们把竹筒拆开,清理一下里面的杂物。”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竹筒拆开,把里面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重新安装好。水又开始顺畅地流淌起来。

还有一次,水车的一个木头部件坏了。刘川仔细检查后说:“这个部件得重新做一个,不然水车转不动。”

秦浩和小伙伴们一起帮忙,找来了合适的木头,刘川重新制作了部件,安装好后,水车又恢复了正常。

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那些特殊农作物的幼苗在水的滋养下,一天天地茁壮成长。它们的叶片越来越大,颜色也越来越翠绿,仿佛在向大家展示着生命的活力。

秦浩看着这些茁壮成长的幼苗,对小伙伴们说:“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些幼苗长得多好啊。不过,我们不能放松,还要继续照顾它们。”

小伙伴们纷纷点头,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改变村子命运的希望,他们要守护好这些幼苗,让它们长成丰收的果实,为村子带来繁荣和富裕。

随着幼苗的长大,它们对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秦浩和刘川又开始琢磨如何进一步改进灌溉系统,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刘川提出:“我们可以再增加一些竹筒,扩大引水的量,这样能保证每一株农作物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

秦浩点头同意,“好,我们就这么办。不过,我们得找更多合适的竹子。”

于是,他们又开始在村子周围寻找竹子。在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他们都没有放弃。

最终,他们找到了足够的竹子,对灌溉系统进行了改进。新的灌溉系统运行良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