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四合院:那个农村小鬼真能作妖! > ### 第四十四章:副业新发展

### 第四十四章:副业新发展

秦浩坐在四合院那间小小的屋子里,昏黄的灯光洒在简陋的书桌上。他手里紧紧握着刚刚收到的村里来信,眼中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嘴里喃喃自语道:“太好了,看来改良后的手工制品有希望了!”此刻的他,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村子里那些熟悉的面孔,想着大家为了制作样品辛苦忙碌的样子,心里既感动又充满期待。

他迫不及待地起身,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脚步轻快得仿佛带着风。一边走,一边在心里琢磨着:“这可是个好开头,得赶紧回村看看,再好好计划下一步该怎么做。”

没过几天,秦浩就匆匆赶回了村子。刚进村口,就看到一群村民正围在广场上,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杨婶站在人群中间,手里拿着几件手工制品样品,正眉飞色舞地说着。

秦浩赶忙走上前去,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高声喊道:“杨婶,我回来了!”

杨婶一见到秦浩,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急忙迎上去,拉着秦浩的手说:“哎呀,秦浩啊,你可算回来了!你看看,这就是按照你给的设计图做出来的样品,李老板可喜欢了,说在店里卖得可好啦!”

秦浩接过样品,仔细端详起来。他的眼神中透着专注与喜悦,手指轻轻抚摸着样品上精致的花纹,嘴里不住地赞叹:“真不错呀,大家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这时,张木匠从人群里挤了出来,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拍了拍秦浩的肩膀说:“秦浩啊,你这设计图给得太及时了,我做的时候就觉得这玩意儿肯定能受欢迎。你看这结构,我稍微改了改做法,更结实还好看呢!”

秦浩笑着点头,感激地说:“张叔,多亏了您老的手艺啊,不然再好的设计也白搭。”

李绣娘也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绣品,笑着说:“秦浩,你瞧瞧我这绣的,按照你说的新颜色搭配,是不是比以前鲜亮多了?”

秦浩接过绣品,仔细看了看,竖起大拇指说:“李姨,您这绣工真是没话说,这颜色一换,整个感觉都不一样了,太漂亮了!”

村民们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着制作过程中的趣事和遇到的小困难。

一个年轻的村民小王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秦浩哥,刚开始做的时候,我老是掌握不好那新针法,绣得歪歪扭扭的,还好李姨手把手教我,才总算弄明白了。”

李绣娘笑着拍了小王一下,说:“这孩子,刚开始是笨了点,不过学得倒挺快。”

秦浩看着热情高涨的村民们,心里满是欣慰,他大声对大家说:“乡亲们,咱们这次可算是成功了第一步啊!不过这还不够,咱们得趁热打铁,把这手工制品的生意做得更大!”

村民们听了,都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杨婶站出来,大声说:“秦浩说得对!大家都说说,接下来咱们该咋办?”

一位年长的赵大爷摸着胡子,慢悠悠地说:“我觉得啊,既然这玩意儿这么受欢迎,咱们就得扩大生产规模,多做一些,这样才能多挣钱嘛。”

秦浩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接着说:“赵大爷说得没错,而且咱们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一些新的手工制品种类。比如说,做一些小巧的挂饰啊,或者是有特色的书签之类的,成本不高,还能吸引更多的顾客。”

村民们听了,都觉得这个主意好,纷纷议论起来。

就在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村里突然来了个陌生人。这人穿着一身整洁的中山装,戴着眼镜,看着文质彬彬的。他在村子里四处打听,最后找到了杨婶。

这人礼貌地对杨婶说:“您好,我叫陈宇,是城里一家工艺品店的采购员。我听说你们村的手工制品很不错,特地来看看。”

杨婶有些疑惑地看着他,但还是热情地接待了他,说:“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欢迎欢迎,我带你去看看我们做的手工制品吧。”

陈宇跟着杨婶来到广场上,看到那些精美的手工制品,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他一边看,一边忍不住赞叹:“哎呀,这些手工制品真是太棒了!这设计新颖独特,工艺也很精细,很有市场潜力啊。”

杨婶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笑着说:“那可不,这都是我们村村民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大家可都费了不少心思呢。”

陈宇仔细看了看样品后,对杨婶说:“如果你们能大量生产这些手工制品,我们工艺品店很愿意和你们合作,我们可以给你们提供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人看到你们的作品。”

杨婶听了,心里一动,但又有些犹豫,毕竟他们已经和杂货店有合作了。她皱着眉头说:“这倒是个好事,不过我们得商量商量,毕竟我们现在已经和杂货店有合作了,得考虑考虑怎么安排生产,不能影响了两边的关系。”

陈宇点点头,理解地说:“这是应该的,你们好好商量一下,我在这儿等你们的消息。”

杨婶赶紧把秦浩和村里的几位长辈叫到一边,把陈宇的来意说了一遍。

秦浩沉思了一会儿,说:“杨婶,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咱们可以和工艺品店合作,但不能影响和杂货店的关系。咱们可以合理安排生产,比如根据订单量,分配一部分给杂货店,一部分给工艺品店,保证两边的供货。”

村里的几位长辈听了,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杨婶想了想,说:“那行,就这么办吧!咱们可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得让村子发展得更好。”

于是,杨婶走过去对陈宇说:“陈先生,我们商量好了,愿意和你们工艺品店合作。不过我们得先把一些细节问题处理好,比如生产安排、供货时间这些,得保证两边都能满意。”

陈宇听了,高兴地说:“太好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合作愉快的。我回去就准备合同,到时候咱们再详细谈谈合作细节。”

说完,陈宇就离开了村子。

接下来,村里为了更好地发展手工制品副业,决定成立一个小型的手工制品合作社。大家聚在一起,商量着合作社的负责人人选。

杨婶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大家都说说,这合作社的负责人谁来当合适啊?我觉得得找个有经验、能服众的人。”

一位村民笑着说:“杨婶,我看您就挺合适的呀,您平时就热心肠,又一直在忙乎这手工制品的事儿,大家都信得过您。”

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对呀,杨婶,您就当吧,我们都听您的。”

杨婶听了,眼眶有些,感动地说:“既然大家都这么信得过我,那我就担起这个责任吧!我一定好好干,带着大家把合作社办好,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合作社成立后,杨婶就开始忙得不可开交了。她每天早早地起来,先到合作社的制作场地去看看,检查一下材料准备情况,然后安排当天的生产任务。

杨婶一边清点材料,一边对旁边的村民说:“大家可要认真点啊,这材料都是咱们花钱买来的,可不能浪费了。而且咱们得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来生产,只有保证质量,咱们才能长久发展。”

在生产过程中,秦浩也没闲着。他联系了一些民俗文化专家和艺术设计师,邀请他们到村里来给村民们指导。

没过几天,民俗文化专家孙教授就来了。孙教授知识渊博,为人和蔼可亲。他来到村里后,就把村民们召集到一起,拿着一个绣品,开始给大家讲解传统故事和文化元素在手工制品中的应用。

孙教授微笑着对村民们说:“大家看这个绣品啊,上面的图案是咱们村里的一个传说,把这样的传说故事通过绣品展现出来,这手工制品就不仅仅是个物件了,它就有了灵魂,能让看到的人感受到咱们村的文化底蕴。所以啊,大家在制作的时候,可以多挖掘一些村里的传统故事、传说,把它们融入到作品里,这样能让咱们的手工制品更有特色,更吸引人。”

村民们听了,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接着,艺术设计师林小姐也来了。林小姐年轻时尚,想法新颖独特。她一来,就拿着纸笔,开始在纸上画一些新的图案,然后展示给村民们看。

林小姐兴致勃勃地对村民们说:“大家看啊,我们可以尝试把一些现代的设计风格和传统元素相结合,比如这种几何图案和传统花纹的搭配,会产生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还有啊,在颜色的选择上,也可以更大胆一些,不要局限于以前的那些老颜色。”

村民们看着林小姐画的图案,眼睛里都闪着好奇和兴奋的光。

李绣娘笑着说:“林小姐,你这想法真新鲜啊,我以前可从来没想过还能这么搭配呢。”

林小姐笑着回答:“李姨,现在时代不同了,咱们得跟上潮流,这样才能让咱们的手工制品更受欢迎呀。”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村里对原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负责采集竹子的几个小伙子,每天天不亮就得上山去砍竹子。

其中一个叫大壮的小伙子,身体强壮,性格豪爽。他扛着一把斧头,走在队伍最前面,大声对同伴们说:“兄弟们,今天咱们得多砍点竹子回来,现在订单这么多,可不能耽误了生产啊!”

同伴们也纷纷响应:“好嘞,大壮哥,咱们加油干!”

采集麻绳原材料的妇女们也更加忙碌了。一位妇女一边搓着麻绳,一边笑着对旁边的人说:“这可真是好事儿啊,虽然忙点累点,但看到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心里也高兴呀。”

在销售方面,秦浩和杨婶一起去城里,分别与杂货店和工艺品店沟通合作细节。

在杂货店,秦浩和杨婶见到了李老板。

秦浩笑着对李老板说:“李老板,我们现在成立了合作社,生产规模扩大了,质量也更有保证了。我们会按照订单准时供货,您放心。”

李老板笑着迎上来,说:“好啊!我就等着你们的货呢。有了这些好东西,我的生意越来越好了,好多顾客都是冲着你们的手工制品来的。”

杨婶也笑着说:“李老板,还得谢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呢,要是没有您,我们也走不到今天这步呀。”

李老板摆摆手,说:“哎,这都是你们自已的本事,我也就是搭把手。希望咱们以后合作得更愉快呀。”

接着,秦浩和杨婶又来到了工艺品店,见到了陈宇。

秦浩对陈宇说:“陈先生,我们希望能和你们长期合作。我们会不断改进和创新,为你们提供更多优质的手工制品。”

陈宇点头说:“我很看好我们的合作。你们的手工制品有特色、有品质,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双方就合作细节又进行了详细的商讨,确定了供货量、价格、交货时间等各项事宜。

随着销量的增加,村里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村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一位村民高兴地说:“现在咱们有钱了,可以给家里添置不少东西呢。这都多亏了秦浩和杨婶啊!”

另一位村民也笑着说:“是啊,咱们得好好干,把这手工制品产业越做越大。”

孩子们也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他们对制作手工制品充满了兴趣。放学后,一群孩子围在工匠们身边,好奇地看着。

一个小男孩拉着张木匠的衣角,眼睛亮晶晶地问:“爷爷,我也想学做手工制品,可好玩了。”

张木匠笑着摸摸他的头,慈爱地说:“等你长大了,爷爷就教你。这可是咱们村的宝贝,得好好传承下去。”

村里的学校也开展了手工制作课程,邀请工匠们去给孩子们上课。

学校老师对工匠们说:“孩子们对这些手工制品很感兴趣,这也是传承咱们传统文化的好机会。希望你们能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制作方法。”

工匠们纷纷响应,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手工制作课程中。

在一次村里的庆祝活动中,村民们展示了各种精美的手工制品。周围村子的村民们也来观看,都对这些手工制品赞不绝口。

一位外村的村民羡慕地说:“你们村可真厉害啊!这手工制品做得这么好,还能挣这么多钱。”

杨婶自豪地说:“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村的手工制品。”

秦浩看着热闹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等待着他们。他暗暗下定决心,要继续为村里的手工制品副业发展出谋划策,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村里的手工制品合作社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参加了一些手工艺品展销会,展示村里的特色手工制品。

在展销会上,一位外国友人被村里的手工制品吸引住了。他通过翻译询问杨婶:“这些手工制品太漂亮了!是你们自已设计制作的吗?”

杨婶笑着回答:“是啊,这都是我们村村民自已做的,每一件都有我们的文化在里面。”

外国友人竖起大拇指:“Amazing!我要买一些带回去,这是真正的艺术品。”

这次展销会让村里的手工制品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个小村庄的独特文化。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村里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接班人。这些年轻人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为手工制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年轻的姑娘小芳,心灵手巧,对新事物接受快。她对杨婶说:“杨婶,我有一些新的设计想法,咱们可以试试用一些新的材料,比如彩色的丝线,让绣品更鲜艳。”

杨婶鼓励她说:“好啊,小芳,你们年轻人有想法就去试试,咱们得不断创新。”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手工制品副业蒸蒸日上,成为了村里的支柱产业,也成为了村民们的骄傲。

村里的老人们看着热闹繁荣的景象,感慨地说:“没想到咱们村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这都是秦浩这孩子带来的福气啊!”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