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穿成极品老太,拿捏全家爽翻天 > 第100章 小舅村长的奋发图强

第100章 小舅村长的奋发图强

简单清新的装潢,体现出一种小资的格调。

若说这个东西贵吗?也不便宜。

布丁小馒头,肯定比买大馒头贵,但作为零食,贵有贵的理由,主要是耗时长,还有手艺在里面加成呢。

但叶漫舒却没有卖出天价,她不想让农民种出来的麦子,变成买不起的布丁。

所以,她出品的东西,有便宜的,当然也有贵的。

贵的是贵在包装上。

布丁小馒头、布丁蛋糕等都是可以做成包装零食的。

若是不想吃贵的,那就吃平价的,不需要豪华的包装,吃简单包装的,甚至吃散装的那些,质量是一样的。

但那些有钱人,他们许多人更看重面子,买的时候,会觉得贵的就是好。

那当然好了,高端上档次的包装,一小袋一小袋的内包装,好看的印花,好看的礼盒,量少价高。

好是好在包装啊。

但架不住那些人愿意买,价格是平价的五六倍。甚至还会出限量款的,那包装镶嵌金边了,上面还有独特的图案,是限量的,和别的都不一样。有时候还会题上诗词,找书法很好的人写上。

那价格就是翻倍再翻倍,翻上了几十倍了。

这时候卖的就不单纯是布丁了,而是价值。

给人面子的价值。

富贵人家互相之间送给对方孩子的零食,就会选这种昂贵的一类。

即便不是限量款,也会是上档次的那类。

开业当天,叶漫舒放了鞭炮,李固这个县令亲自来剪彩。

有李固的背书,哪个不长眼的也不敢来捣乱。

并且县里的富户纷纷买单。

叶漫舒还时常做慈善,会时不时赠送给读书好,但家境不好的学子布丁。

还首接宣称,将布丁小店利润的百分之十,做为慈善事业来做。

这些钱,会首接发放到需要的人手里。

这下子,布丁小店的名气更是打响了。

甚至有人宣传,买一份布丁,就是做了一份慈善。

有的商家也紧跟其后,但后来者没能居上,毕竟,布丁小店己经占了先锋。

但也有效,只要你价格公平,不管卖啥,都有人去买单。

以至于县里做慈善的商家越来越多,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苦之人,真的得到了实惠。

李固不由得感慨,“漫舒,你还有多少聪明才智没有被我发现啊。”他也是受惠的人,成为人人交口称赞的县令大人,口碑一日比一日好。

在灾荒过后,大安县是恢复最快的县。

人们的生活逐渐蒸蒸日上,许多人都是含笑过着日子。

谁说跟着哪个官员过日子能一样呢。

看看吧,跟着现在的县令大人,就能每天洋溢着笑容,美美的过日子。

赵氏瞪他,叫你小子娶了人家,你小子还说这辈子不娶亲,现在知道这个宝石越发亮眼了吧。

李固却在叶漫舒走了后,对他娘说:“娘,我将漫舒引为知己,这样的人,让她困于后院,那不是她的天地,她应该走的更远,飞得更高,她比儿子有能力,更出色,我愿意在能力范围内做托举她的人。”

赵氏是真的喜欢叶漫舒,“你这样说,我也挺高兴的,记住你现在的话。还有你以后都要做一个好官,听漫舒的话,不可肆意妄为,不能做贪官污吏。”

“儿子记下了。漫舒说过,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去养猪。儿子若真的没有办法为民做主,宁愿回家去养猪,不去祸害治下百姓。”

“说得好,儿子,就这样做!”

叶漫舒不知不觉影响了许多人。

比如李道顺,他居然拿起书本,虽然学的有点头痛,但想到能够激昂文字的时刻,总是让人兴奋。

他的媳妇老孙氏,好奇的问:“老头子,你这么拼命读书干什么?”

“老子也要去科举!”

“你要科举?你都五十多了啊。”

“五十多怎么了?漫舒说了,我可以长命百岁,五十才是人生过半而己,我后半辈子总要活的精彩,才不枉此生。”

老孙氏不劝了,反正现在没有别的事情做,爱读书也是好事。

李道顺小时候是读过两年书的,要不然他能当村长吗?

可重新拿起书本,才发现,那些内容,好像己经被他这么多年吃了。

识字只是科举的最基础。

李道顺便溜达到私塾。

那个请的夫子正在授课,“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他默默的站在了后面当旁听生。

村里旁听的孩子看向他,村长爷爷(叔)怎么来了?

但因为有夫子在上面授课,都不敢说话,要不然会被打手板的。

教束脩的孩子,有十个了。

毕竟叶玉泽给他们打了样,只要好好学,学上一两年是能考县试的,甚至叶玉泽还要去参加府试。

只要府试过了,那就是童生了。可以找更好的事情做。

所以,有积蓄的人家,便花钱让孩子来读书。

因为交束脩的,夫子会认真教,而那些站在后面旁听的,只能听着,夫子是不会负责教育的。

当然,你旁听可以,就要安安静静旁听,不可喧哗捣乱,要不然夫子可以揍他们,也可以将他们撵出去的。

夫子早就看到李道顺进来旁听了,但他也没有阻止,叶漫舒说了,村里所有人都可以旁听,若是屋里放不下,可以在窗外听。

但不能往前挤,前面要保证教束脩的人的位置。

偶尔也会有大人过来听课。李道顺不是第一个。

所以,村里的人,大部分人都认点字,达到了基本扫盲的目的。

但大部分来听课的都是孩子,大人终究是要忙碌,能有空旁听的,也仅仅是限于冬天农闲时期。

现在是三月份了,正是农忙时刻。没几个人有空来听课。

好不容易风调雨顺了,就要好好整理土地。

李道顺听的很是认真,站着将夫子教的内容写在带来的小黑板上。

“村长爷爷,您不是认字吗?怎么来听课了?”

李道顺,“我要去考科举?”

他的话,很快便传遍了村里。

连王家村的村长王亮都听说了。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