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逆流韶华 > 第46章 西湖边的邂逅

第46章 西湖边的邂逅

沈星河的脚步在离石凳三步远的地方顿住。

桂花香裹着湖水的潮气漫过来,他听见那个带杭州口音的男声又说了句:"老金,你说咱们要是能搞个网站,让卖袜子的阿婆、做糕点的王师傅都能把东西摆上网,天南海北的人都能看见......"尾音被风扯得散散的,像片飘在水面的柳叶。

这声音比前世新闻里的更年轻,带着股没被岁月磨平的热乎气。

沈星河喉结动了动——前世他在阿里上市庆典上见过马云,那时对方眼角的皱纹能夹死蚊子,可此刻石凳上的人,蓝衬衫领口还沾着星点墨迹,圆框眼镜滑到鼻尖,正掰着手指头跟同伴比划。

"马老师又开始做梦了。"穿灰夹克的同伴把茶杯往石桌上一墩,"上回说要让中国企业上互联网,人家都说你是疯子;这回要拉小商小贩,怕是要被当成骗子。"

"疯子就疯子。"马云把眼镜推回鼻梁,袖口沾着的粉笔灰簌簌往下掉,"当年火车刚进中国,老百姓还说这铁家伙会吸人魂呢,现在不照样跑得欢?"他突然扭头,正好撞进沈星河的视线,"小同志,站那儿听半天了,要不来评评理?"

沈星河的心跳漏了半拍。

他上辈子参加过三次阿里的内部会议,却从没在这种场合被马云首视过。

喉间的话滚了两滚,他压下涌上来的热意,弯腰捡起石凳旁被风吹跑的笔记本:"您说的'让小商家上网',我觉得能成。"

"哦?"马云眼睛亮起来,伸手拍了拍身边的石凳,"坐,坐。

我是马云,在杭州电子工学院教书,最近跟几个学生捣鼓互联网公司呢。

你刚才说能成,总不是客套话吧?"

沈星河坐下时,石凳还带着夕阳的余温。

他把笔记本递过去,封皮上"中国黄页"西个字被翻得卷了边:"马老师,我叫沈星河,刚从美国回来。

在硅谷见过类似的模式——有个叫eBay的网站,卖邮票的、卖旧书的,甚至卖自己做的手工艺品,都能在上面找到买家。"

"美国的?"灰夹克同伴老金眯起眼,"那跟咱们中国能一样吗?

咱们这儿连电话都没普及,更别说电脑了。"

"所以才要先铺路。"沈星河从兜里摸出钢笔,在笔记本空白页画了个简易流程图,"您看,先做信息平台,把商家的地址、商品拍照片传上去;再跟电信谈服务器托管,降低成本;等用户多了,收点会员费、推广费......"他笔尖顿在"推广费"三个字上,"就像报纸收广告费那样。"

马云凑过来看,鼻尖几乎要碰到纸面:"小沈,你说的这些,有现成的例子吗?"

"有。"沈星河想起前世腾讯刚推出QQ时的模样,"我在硅谷投过家叫腾讯的公司,他们一开始就做即时通讯工具,谁都觉得这玩意儿不能赚钱。

可现在呢?"他抬眼望向西子湖,湖面浮着片晚霞,"他们靠会员增值服务、游戏充值,己经在筹备第二轮融资了。"

老金嗤了声:"美国的月亮圆,中国的土坷垃就种不出庄稼?"

"老金!"马云拍了下他的胳膊,又转向沈星河,眼里烧着团火,"小沈,我信你说的方向。

但咱们缺技术、缺资金,你......"

"我可以投。"沈星河说得干脆,"但不是以个人名义。

我在海外有个科技基金,专门投早期互联网项目。

腾讯那笔,也是从基金走的账。"他指节敲了敲流程图,"不过马老师得让我看看你们的技术底子——比如服务器配置、网站架构,这些能带我去看看吗?"

马云的喉结动了动,站起身拍了拍裤腿:"走!

我正愁没人帮忙看呢。

老金,你先回学校,跟小张说今晚不回去吃饭了。"

老金嘟囔着"疯魔了",拎起茶杯走了。

沈星河跟着马云沿白堤往南走,湖风掀起他的衣角,他摸出手机给周敏发了条短信:"西湖边,需要你半小时后到电信机房。"

杭州电信的数据中心在凤起路一栋灰扑扑的小楼里。

沈星河跟着马云上二楼时,后颈被空调冷气激得发颤——前世他参观过阿里的云栖小镇机房,可此刻眼前的"数据中心",不过是间摆着三台服务器的小房间,机箱嗡鸣着,风扇卷起的灰尘在光束里跳舞。

"这是我们租的托管服务器。"马云搓了搓手,"带宽只有2M,传张照片要等五分钟......"

"周工!"沈星河突然扬声。

穿浅蓝色工装的周敏抱着笔记本从门外进来,发梢还沾着汗珠:"沈老板,我把最近的带宽扩容方案带来了。"她冲马云点点头,"马老师好,我是杭州电信的周敏,负责企业客户技术对接。"

马云的眼睛亮了:"周工来得正好!

你帮我看看,咱们这服务器要是加内存、换千兆网卡,得花多少钱?"

周敏翻开笔记本,指尖划过数据:"加两条128M内存,换三块Intel千兆网卡,再申请把带宽提到10M......"她抬头看了眼沈星河,"要是沈老板的基金能预付一年托管费,这些设备我们可以按成本价提供。"

沈星河注意到马云的手指在身侧攥成拳——那是他前世谈融资时的习惯性动作。

他趁热打铁:"马老师,我再给你看样东西。"他接过周敏的笔记本,调出张表格,"这是我整理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预测,1998年146万,2000年能破两千万。

用户多了,商家自然会涌进来。"

"两千万?"马云的声音发颤,"这数据......"

"从IC的报告里扒的,加上硅谷的经验修正。"沈星河合上笔记本,"马老师,你缺的不是方向,是把方向变成现实的助力。"

机房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穿深棕西装的男人拎着公文包站在门口,金丝眼镜反着冷光:"助力?

还是另一个画饼的?"他扫过沈星河,又看向马云,"马老师,我是盈科数码的李泽楷。

听说你在找投资?"

沈星河的太阳穴跳了跳。

他认出这张脸——前世李泽楷确实接触过互联网项目,只是没料到会在这儿遇上。

"李总怎么来了?"马云有些意外。

李泽楷没接话,目光落在周敏的笔记本上:"小沈说用户能破两千万,依据呢?

中国现在电脑普及率不到0.5%,连拨号上网都算新鲜事儿。"他转向马云,"马老师,你做的'中国黄页'我看过,页面粗糙,更新慢,连盈利模式都不清晰。"

"盈利模式可以探索。"沈星河插话,"就像腾讯最初也没想明白怎么赚钱,后来靠QQ秀、会员等级,用户愿意为虚拟形象花钱......"

"虚拟形象?"李泽楷笑了,"中国老百姓连饭都没吃周全,会为个头像掏钱?

小沈,你在美国待久了,怕是忘了咱们的国情。"他指尖敲了敲服务器机箱,"再说技术,你们这破服务器,能扛住一千人同时在线吗?

扛不住,用户就跑;用户跑了,商家也跑——最后只剩个空壳子。"

机房里的温度似乎降了几度。

马云的指甲掐进掌心,周敏的手指在笔记本上敲出轻响,只有李泽楷的声音像把细刃:"马老师,盈科可以投,但要占60%股份。

你要是信这毛头小子......"他瞥向沈星河,"那我劝你再想想。"

沈星河望着李泽楷镜片后的眼睛——那里没有质疑,只有审视。

他突然笑了:"李总说的对,这些问题确实要解决。

这样吧,后天下午三点,我在西湖国宾馆开个技术研讨会,叫上周工、马老师,还有几位懂网络的朋友。

咱们把服务器性能、用户增长模型、盈利模式,一条一条理清楚。"他转向马云,"马老师,你看呢?"

马云的目光在两人之间转了转,突然拍了下大腿:"成!

我叫上团队里的技术骨干,李总要是愿意来,也欢迎。"

李泽楷扯了扯领带:"奉陪。"他转身出门,皮鞋跟敲在地板上,声音渐渐远了。

周敏凑过来低声:"沈老板,李泽楷不好对付。"

"对付不了就合作,合作不了就......"沈星河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让他看见趋势的力量。"

马云突然抓起沈星河的胳膊:"小沈,你说的腾讯,真能靠虚拟形象赚钱?"

"能。"沈星河望着机房里嗡嗡作响的服务器,想起前世双11的狂欢、淘宝的千万店铺,"不仅能,还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晚风从窗口灌进来,掀起桌上的流程图。"中国黄页"西个字被吹得翻卷,露出背面沈星河刚写的"阿里巴巴"三个小字——在暮色里,像三颗即将点亮的星。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