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国的局势愈发混乱,内忧外患不断。
楚尘深知在这样的环境中,唯有不断强化自身修行,才能在这乱世中立足,守护一方安宁。
楚尘每日清晨便开始修炼,他盘坐在密室中,摒弃杂念,将体内的灵力运转周天。
灵力在他的经脉中如江河奔腾,每一次循环都让他的实力更进一分。
他专注于修炼功法,试图突破现有的瓶颈,达到更高的境界。
与此同时,皇宫中的宣德帝却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朝廷中各方势力争斗不休,权臣们为了自身利益相互倾轧,而外部的敌国也对大燕国虎视眈眈,频频挑起边境争端。
宣德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他感到心力交瘁。
他试图采取措施整顿朝纲,但每次在关键时刻,他总是犹豫不决,无法果断地做出决策。
大臣们在朝堂上争论不休,有人主张加强军事力量,抵御外敌入侵;
有人则认为应当先整顿内政,解决民生问题。
宣德帝听着各方的意见,心中摇摆不定。
“朕究竟该如何抉择?”宣德帝喃喃自语。
一次重要的军事决策会议上,将领们提出了主动出击,打击边境来犯之敌的计划。
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
宣德帝在权衡利弊时,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最终错过了最佳的战机,让敌人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犯边境。
民间对宣德帝的不满也日益增加。
百姓们生活困苦,渴望朝廷能有所作为,改变现状。
但宣德帝的优柔寡断让朝廷的改革措施迟迟无法推行,民生问题日益严重。
朝廷中的一些忠臣对宣德帝的表现感到失望。
他们多次进谏,希望宣德帝能够果断决策,重振朝纲。
但宣德帝总是担心决策失误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这些进谏置若罔闻。
在一次朝会中,一位老臣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如今国家危在旦夕,您若再不果断行事,大燕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宣德帝面露尴尬之色,但仍然没有做出明确的回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宣德帝的形象在朝廷内外一落千丈。
一些势力开始暗中策划,企图推翻他的统治,另立明君。
而楚尘在修行之余,也关注着朝廷的局势。
他对宣德帝的表现感到失望,但他明白,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朝廷的现状。
他只能更加努力地修炼,希望在未来的动荡中,能够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楚尘的弟子们也对当前的局势感到担忧。
“师傅,朝廷如此混乱,我们该如何是好?”一名弟子问道。
楚尘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提升实力。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在乱世中生存。”
弟子们纷纷点头,更加刻苦地修炼。
大燕国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楚尘和他的弟子们在这乱世中艰难前行,等待着一个转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