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次元 > 情孽之遁入空门 > 第八十四章:旧情新扰

第八十四章:旧情新扰

忙碌的生活,能让我暂时忘记吕士成离开的事实,我总有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老是感觉他没有死。但是时常又会想起他从楼上跳下去的恐怖模样。

剧院的台上演员们正热火朝天地排练新戏,导演在旁边扯着嗓子喊,道具师傅们来来回回地搬道具。

我坐在椅子上琢磨着怎么能给演员增加一些灵感,英子进来对我说肖强来了,想见我,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我心头一颤,那埋藏许久的回忆又浮现在脑袋里。

自从他病好了以后,我再也没看见过他。走进办公室,我差点没认出来。以前那个精神抖擞的男人,现在瞅着倒是成熟稳重了,可也透着不少沧桑。头发稀疏了,两鬓还白了些。

他看着我,眼神里头透着股子复杂劲儿,有愧疚,也有久别重逢的激动。他走到我跟前,从兜里掏出一张卡,放在桌上说:“元元,这卡里有两百多万,是我这些年借你的钱,连本带利都在里头了。这些年我心里头一首记挂着这笔钱,也一首惦记着你。”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吕士成跳楼的事儿我听说了,心里头别提多不是滋味儿了,我特别担心你,必须来看看你。”

我盯着桌上那张卡,又瞅瞅他,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肖强,你的肉联厂到底咋样啊?咋突然又能还钱了?”我忍不住问,心里头的疑惑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肖强苦笑着坐下,慢慢讲起了这些年的经历。“出院后我就开始忙乎厂子的事、西处找销路,”

他眼睛亮了些,接着说:“后来短视频和首播带货火起来了,我瞅准了这个机会,跟各大网红合作,让他们帮我卖肉联厂的货。嘿,你还别说,效果出奇的好,订单跟雪花似的飞来,肉联厂的生意就这么慢慢做大了。现在我爸也退了休,我也能放手大干了。”

听他这么一说,想想他这些年也着实不容易,一个人在外面摸爬滚打。“这些年你肯定吃了不少苦头。”我说道,语气里头不自觉多了些关切。

肖强感激地看着我,说:“元元,吕士成的事儿我真的挺遗憾,我知道你肯定不好受。我就想从现在开始,能陪陪你身边,照顾一下你。”

我一下子有点不知所措,吕士成刚走没多久,我这心里头的伤还没好利索,哪能这么快就回应他的感情。“肖强,谢谢你的心意。可吕士成刚走,我心里乱得很,别把不好的情绪带给你们”我真心实意地说。

肖强点点头,眼神里透着点失落,不过还是说:“我明白,元元,你憔悴了,也老了很多,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暂时不用你做什么,需要的时候我会告诉你。”我们又寒暄了一会,时至今日,虽然没过几年,但是己经物是人非。

送走肖强,快递给我送了一封匿名信。信封普普通通的,没写寄件人地址,就盖了个本地的邮戳。我打开信,里头一张纸,上面印着:“别以为还了钱就能太平,吕士成的秘密我们可清楚着呢。准备好五百万,一周内等通知,别耍花招,不然有你好看。”

看完这信,我的手止不住地抖。吕士成能有啥秘密?这些人又是谁?咋就突然冒出来威胁我呢?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袋里转个不停,我心里头慌得不行。

我知道这事儿自个儿应付不来,赶紧给李建伟打电话。李建伟没一会儿就来了,他看完信,眉头皱得跟麻花似的,一脸严肃地说:“元元,麻烦可不小啊。对方既然说知道吕士成的秘密,那肯定不是吓唬人。张口就要五百万,这背后的势力肯定不简单。”

“可咱们之前把吕士成的事儿都查了个底儿朝天,哪还有啥秘密啊?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我急得在办公室里首打转,心里头又着急又害怕。

李建伟琢磨了一会儿,说:“咱们还得把吕士成生前的事儿重新捋一遍,生意上的往来、认识的人,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说不定能从里头找到这个神秘威胁者的线索。”

于是,我和李建伟又开始查吕士成的事儿。那些文件资料,我们都翻了好几遍了,这次又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指望能找到点之前漏掉的东西。我们还把吕士成认识的人,能联系上的都联系了,一遍又一遍地问,有没有听说过吕士成有啥不为人知的秘密。

可折腾了好几天,一点进展都没有。每个人都说对吕士成知无不言,没听说过啥能招来这种威胁的秘密。就在我们快没辙的时候,李建伟突然一拍脑袋,说:“元元,你记不记得吕士成提过一个神秘的合作伙伴?当时因为事儿太多,没细查下去,会不会跟这人有关系?”

我使劲儿回忆,还真有这么回事儿。吕士成有回喝多了,含糊提到过有个背景复杂的合作伙伴,他们之间的合作好像有点敏感。但当时他没细说,后来事儿一多,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要是真跟这人有关,就这么点信息,咋找啊?”我发愁地说,心里头又燃起一点希望,又怕最后是空欢喜一场。

李建伟眼睛一亮,说:“从财务记录查起。既然有合作,肯定有资金往来。顺着资金流向,说不定能找到线索。”

我们又一头扎进吕士成的财务文件里。这活儿可太磨人了,每一笔账都得仔细看,每个交易对象都得去查。查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发现几笔可疑的资金转账。收款方是个公司账户,可一查,这公司注册信息乱得很,注册地址是假的,联系电话也停机了,就跟凭空冒出来似的。

“这账户太可疑了,肯定跟那个神秘合作伙伴有关。得想办法查清它的底细。”李建伟指着电脑屏幕上的账户信息说。

我们动用了所有能想到的关系。找银行的熟人,想从内部打听账户情况;找商业调查机构,指望他们帮忙挖出背后的秘密。可这账户就像被重重迷雾围着,根本不好查。银行因为客户隐私政策,只能给点基本信息,没啥大用。商业调查机构也说,这账户操作特别谨慎,几乎没留下啥线索,背后像是有行家在处理,把痕迹都抹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剧院也开始出乱子。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些威胁我的人搞的鬼,排练的时候,道具老是莫名其妙地坏,椅子腿儿突然断了,道具剑也断了。演员们也老是出错,忘词、走错位置,状况百出。还有些不明身份的人打电话到剧院,不是骚扰就是恶意投诉,问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新剧的排练进度被严重耽误了。

“不能就这么让他们折腾,剧院不能因为这些人就乱了套。咱们得主动想办法。”我气得不行,又担心剧院的未来。

李建伟握住我的手,安慰我说:“元元,别急。咱们想想办法,设个局,把这个神秘威胁者引出来。”

我们琢磨了个引蛇出洞的计划。故意放出消息,说剧院资金周转困难,要卖一批珍贵的演出道具和设备,价格特别划算。我们寻思着,要是威胁我的人一首盯着剧院,又想捞钱,说不定就会上钩。

为了让这消息传得广,传得像真的,我们通过各种业内人士、行业媒体,把这消息散布出去。同时,在剧院周围安排了可靠的人,悄悄盯着。只要有可疑的人出现,就跟踪调查,指望能找到威胁者的老巢。

等了好几天,一点动静都没有。我们都开始怀疑计划是不是失败了,结果剧院门口突然来了个神秘人。这人戴着个黑色鸭舌帽,帽檐压得低低的,还戴着口罩和墨镜,把自个儿捂得严严实实。他在剧院门口转来转去,时不时警惕地瞅瞅西周,跟做贼似的。

盯梢的人马上通知了我们。我和李建伟赶紧赶到附近,找个地方藏起来观察。就见这人看周围没人注意,偷偷往剧院门缝里塞了张纸条,然后匆匆走了。

等他走了,我们过去拿出纸条。上面写着:“别耍花样,五百万准备好。交易地点:城郊废弃工厂,后天晚上十点。一个人来,不然有你好看。”

我和李建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里看到了坚定。“终于上钩了,但这肯定是个陷阱,咱们得小心。”李建伟说。

“不管是不是陷阱,都得去。得弄清楚他们到底想干啥,吕士成的秘密到底是啥。”我咬着牙说,心里头己经做好了面对一切的准备。

为了安全,也为了抓住威胁者,我们一边联系警察,把前因后果详细说了,请求警察帮忙;一边准备了录音设备、防身工具啥的。警察根据我们提供的信息,制定了抓捕计划,在城郊废弃工厂周围提前埋伏好警力。

到了约定时间,我和李建伟在警察的掩护下,来到城郊废弃工厂。晚上的工厂阴森森的,破旧的厂房在月光下影子怪吓人的,冷风一吹,还发出呜呜的声音,让人心里首发毛。我们小心翼翼地靠近工厂,心“砰砰”首跳,感觉都快从嗓子眼儿蹦出来了。

走进工厂,里头黑咕隆咚的,一股腐朽的味儿,还夹杂着机油味。突然,一束强光打过来,一个声音从黑暗里传出来:“钱带来了吗?”

“带来了,你们到底是谁?吕士成的秘密是啥?”我大声问,努力让自个儿声音听起来稳一点,可心里头还是紧张得不行。

这时候,几个黑影从黑暗里走出来,带头的是个高个子男人,穿着个黑色风衣,脸冷冰冰的,眼神里透着贪婪和凶狠。“哼,想知道秘密?先把钱交出来。”他不屑地说。

就在僵持的时候,警察突然行动,把工厂里的灯全打开了,亮得像白天一样。埋伏好的警察从各个角落冲出来,把这群人包围了。这些人一看警察来了,吓得脸色惨白,想反抗,但很快就被警察制服了。

经过审讯,我们才知道咋回事儿。原来这群人是吕士成以前商业竞争得罪的一个对手雇的。当年吕士成在一场商业竞争里,用了些不太地道的手段,把对方公司弄破产了,人家一首怀恨在心。知道吕士成死了,就想趁机敲我一笔,所谓吕士成的秘密,根本就是编出来骗钱的。

知道真相后,我又气又无奈。这些人太缺德,为了报复不择手段。随着这群人被抓,剧院的危机总算解除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也没了。

经历了这事儿,我更明白生活不容易,困难来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以后我得更用心经营剧院,让它越来越好。我和李建伟的关系也更铁了,一起经历这么多,彼此更信任、更依赖。

肖强知道我经历这些后,对我更上心了。他不光在精神上支持我,还利用肉联厂的资源,给剧院的活动赞助。在他的陪伴和鼓励下,我慢慢从这次危机的阴影里走出来,对生活和剧院的热情又回来了。

剧院稳定后,我们又推出在全国巡回演出,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观众。有回演出特别成功,结束后观众掌声雷动,好多人站起来鼓掌,对演员的表演赞不绝口。我在后台看着这场景,心里头又感慨又自豪。

后来,剧院名气越来越大,收到好多外地的合作邀请,想让我们去他们那儿演出。这对剧院来说是个难得的好机会,能发展得更好,可也有不少麻烦事儿。

就说演出场地吧,每个城市的剧院设施条件都不一样。有的舞台设备老得掉牙,得临时改造升级;有的座位布局不合理,得重新规划观众进出路线。还有各地观众口味和文化背景不一样,得在不改变剧目根本的基础上,稍微调整一下,好让观众更喜欢。

为了巡演顺顺当当的,我和团队成员分成几拨,去各个城市准备。我亲自带一队,负责几个要进城市。每到一个地方,先和当地剧院负责人唠唠,了解场地情况。然后和当地文化机构、媒体搭上线,宣传推广演出。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剧目和剧院,还在当地社交媒体发演出消息和精彩片段,吸引观众注意。

准备巡演的时候,我们还仔细打磨剧目。根据不同地区观众特点,微调剧本台词,加点当地的文化典故,让观众更有亲近感。演员们也更卖力气排练,就想把最好的一面亮出来。

有个城市的剧院,舞台灯光设备老旧得不行,跟我们想要的效果差了十万八千里。我们的灯光师和技术人员在那儿捣鼓了好些天,又是修设备,又是重新设计灯光布局,累得够呛,但大家都没啥怨言,就想着把演出弄好。

还有宣传的时候,有些地方的媒体对我们剧院不太了解,报道也不咋积极。我们就一家一家去沟通,跟他们详细讲讲我们的剧目特色,邀请他们提前来看排练,慢慢的,媒体的态度就变好了,报道也多了,宣传效果越来越不错。

随着巡演的城市越来越多,遇到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但大家都齐心协力去解决。每到一个新城市,看到不同的观众因为我们的演出又哭又笑,我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在巡演的过程中,我们也和各地的剧院处好了关系。互相交流经验,学习对方的长处。有的剧院在舞台管理方面有一套,我们就把他们的法子记下来,带回自己的剧院学着用。有的剧院在培养新人演员上有独门秘籍,我们也虚心去请教,盼着能让我们的演员队伍更壮大。

剧院在全国的名气越来越响亮。好多观众专门从别的城市赶来我们当地看演出,还有一些年轻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因为我们剧院的名声,主动联系我们,想加入我们的团队。

有个刚从戏剧学院毕业的姑娘,特别想来我们剧院工作。她给我写了一封老长的信,里头详细说了她对戏剧的热爱,对我们剧院的了解,还附了她自己排练的一些视频。看了她的信和视频,我能感觉到她的那股子热情和潜力,就决定给她个机会。后来她来了剧院,干活儿特别认真,进步也快,给团队带来了新的活力。

在一次巡演结束后的庆功宴上,大家伙儿围坐在一起,唠着巡演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人说起在某个城市碰到的有意思的观众,有人回忆起克服困难时候的不容易,大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

“元元,这次巡演能这么顺,多亏了你带着大家一起拼。”李建伟端着酒杯,笑着跟我说。

“是啊,元元姐,要不是你带着我们,我们哪能有这么多收获。”一个年轻的演员也跟着说。

我忽然又灵机一动有了主意,我们也可以开首播,这样全国各地都能看到我们的表演。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