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虹书院,作为青龙镇首屈一指的学府,静静矗立在镇中,散发着古朴而庄重的气息。书院大门由厚实的原木制成,岁月在其上留下斑驳痕迹,门环被得发亮,轻轻叩击,便能发出沉闷声响,仿佛在诉说往昔故事。门楣高悬一块巨大匾额,上书 “天虹书院” 西个大字,笔锋刚劲有力,气势恢宏,历经风雨侵蚀,依旧清晰醒目。
步入书院,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庭院,青石板铺就的地面,边角处长满青苔,见证着时光的流转。庭院中央,一尊孔子雕像屹立于此,他面容和蔼,目光深邃,似乎在默默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学子,给予他们无尽的智慧启迪。书院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的设计,彰显出传统韵味,青瓦白墙与周边绿树相互映衬,更添几分宁静雅致。房檐下悬挂着古朴灯笼,夜幕降临时,柔和的灯光透过灯罩洒下,为书院增添一抹温暖的氛围。
书院的讲堂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墙上悬挂着历代文人墨客的字画,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传闻,书院曾培育出一位惊才绝艳的朝廷大官,其具体职位如今己无人确切知晓。只知他凭借非凡的学识与才华,在朝堂之上崭露头角,声名远扬。然而,在那波谲云诡的朝堂斗争中,他却如一颗流星般,骤然消逝,徒留一段令人叹息的传奇,为书院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书院内有三位夫子,他们个个治学严谨,在顾长生眼中,严厉得近乎苛刻。每日清晨,夫子们手持戒尺,神色威严地在学堂中踱步,锐利的目光审视着每一位学生,容不得半点懈怠。一旦发现有人分心或是偷懒,戒尺便会重重地落在课桌上,发出清脆声响,警示着众人。顾长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丝毫不敢有一丝马虎,每日早早起身,先是清扫书院庭院,手中扫帚在他的挥舞下,扬起的灰尘在熹微晨光中肆意飞舞。随后,他又匆忙赶去厨房帮忙,洗菜、生火,稚嫩的脸庞上满是专注与认真。
这天,忙完活儿的顾长生,趁着空闲,来到书院外透气。隔壁药铺门口,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少年正忙碌着,将一捆捆草药搬进铺子。那少年便是小江儿,身形瘦瘦小小,脸颊因用力而微微泛红,额头布满汗珠。顾长生见状,走上前去,主动帮忙搬起一捆草药。小江儿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感激的笑容:“多谢你啦,你是书院里的吧?我常瞧见你忙进忙出的。” 顾长生挠挠头,腼腆地笑了笑:“没事儿,我叫顾长生,你呢?”“我叫小江儿,在这药铺当学徒。” 小江儿一边说着,一边麻利地整理着草药。
两人一来二去,渐渐熟络起来。闲暇时,他们便凑在一起聊天。顾长生说起自己在村里y因为身体不好没少受人欺负,以及被迫离开学堂的遭遇,眼中满是痛苦与无奈。小江儿听着,感同身受,他也向顾长生倾诉自己的经历。原来,小江儿自幼父母双亡,被药铺掌柜好心收留,药铺掌柜在河边捡到他的想给他取个好听的名字叫狗儿想来想去和畜生一样怕孩子以后运气不好,所以就叫小江儿希望他和这青龙江一样在这里生根发芽。在药铺里虽有了安身之所,却也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常常被其他伙计使唤,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儿。相似的经历,让两颗孤独的心紧紧靠在了一起,他们无话不谈,从田间抓蛐蛐到街上哪家饭店的饭好吃,当然他们都是没吃过都是站在门口和厨房偷偷的闻着,笑声时常在书院与药铺之间回荡。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的友谊愈发深厚。然而,平静的生活总有波澜。一日,药铺掌柜要去乡下给人治病,小江儿作为学徒,也一同前往。临行前,小江儿找到顾长生,眼中满是不舍:“长生,我这一去,估计得好些天才能回来,你在书院要照顾好自己。” 顾长生心中一阵失落,但还是强装镇定,拍了拍小江儿的肩膀:“放心吧,我会的,你路上也注意安全,早些回来。”
小江儿走后,书院里仿佛失去了往日的活力。顾长生依旧每日忙碌着,可心里却空落落的。他时常望向药铺的方向,盼着小江儿能早日归来。夜晚,躺在狭小的宿舍里,他望着窗外的明月,思绪飘远,想起与小江儿相处的点点滴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可随即又因好友的离开而微微皱眉。在这陌生的镇子上,小江儿己然成为他最珍视的朋友,他满心期待着与好友再次相聚,继续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