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教授给出宝贵的建议后,杨逸深知这是突破技术难题的关键契机,于是他赶忙邀请陈教授到四合院的生产场地进行实地指导,希望能借助教授的专业视角,让团队成员们更直观地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陈教授欣然应允,来到了四合院。他身着一件朴素的中山装,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学者特有的睿智与专注。一进入场地,陈教授就被四合院独特的氛围所吸引,他笑着对杨逸说:“小杨啊,在这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搞创业,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这里的邻里关系应该很紧密吧,这对创业来说可是个不小的助力。”
杨逸微笑着回应:“陈教授,您说得对。我们四合院的大家就像一家人,虽然平时也会有些小摩擦,但在关键时候总是能相互支持。这也是我们能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
陈教授点了点头,然后径直走向摆放着草编样品和材料的工作台。他拿起一个有问题的草编饰品,仔细端详着,对围在身边的团队成员说道:“大家看,这个结构的问题就在于它的编织角度过于单一,导致受力点集中。就好比盖房子,如果只从一个方向砌墙,房子肯定不稳固。”
擅长传统草编技艺的李大爷若有所思地说:“陈教授,俺们以前就按老法子编,没太考虑这受力的事儿。那是不是只要改变编织角度就行嘞?”李大爷的眼神中既有对新知识的渴望,又带着一丝对传统技艺被挑战的疑惑。
陈教授耐心地解释:“李大爷,改变编织角度是一方面,但还需要配合对材料的预处理。比如,这种草编材料在编织前如果能经过适度的蒸煮,让它的纤维更加柔软有韧性,就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编织结构。这就像厨师做菜,要先把食材处理好,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对现代工艺设计有研究的小王兴奋地说:“陈教授,我明白了。这就类似于现代材料科学中的材料改性原理。那在编织手法上,除了您之前提到的交叉编织和双层编织,还有没有其他更适合的创新手法呢?”小王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求知的光芒,他渴望从陈教授这里学到更多能应用到实际的知识。
陈教授轻轻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赞许地说:“小王啊,你很善于思考。其实还有一种编织手法叫‘螺旋编织’,它可以使草编结构形成一种类似弹簧的效果,能够更好地缓冲外力。不过,这种手法对编织者的技巧要求较高。”
年轻学徒小张有些担忧地说:“陈教授,那我们能学会吗?这听起来好难啊。”小张皱着眉头,脸上露出了畏难的表情。
陈教授鼓励道:“小张,不要害怕困难。任何技巧都是通过不断练习才能掌握的。就像学走路,一开始都会摔跤,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健步如飞。你们有这么好的传统草编基础,只要用心去学,肯定能掌握的。”
杨逸在一旁坚定地说:“陈教授,您放心。我们团队都很有决心,不怕吃苦。您再多给我们讲讲这‘螺旋编织’的要点吧。”
陈教授开始详细讲解“螺旋编织”的手法:“首先,要选取合适长度和粗细的草条,将它们一端固定,然后以螺旋的方式依次缠绕编织。在缠绕过程中,要注意草条的松紧度,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容易导致结构变形,太松则会影响稳定性。就像拉小提琴,弦的松紧度要恰到好处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
李大爷一边听一边试着动手操作,嘴里念叨着:“这法子新鲜,俺得好好琢磨琢磨。”
陈教授继续说道:“而且,在螺旋编织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其他颜色或材质的草条,这样不仅能增加美观度,还能进一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这就好比一幅画,有了不同的色彩和线条搭配,才会更加生动。”
小王在本子上快速地记录着,抬起头问道:“陈教授,那在编织过程中如何保证各个部位的受力均匀呢?这是我们之前一直比较头疼的问题。”
陈教授沉思片刻,回答道:“这就需要在编织时不断地调整草条的走向和缠绕力度。比如,在结构的关键受力部位,可以适当增加草条的层数或者改变缠绕方向,就像桥梁的桥墩部分会更加坚固厚实一样。同时,要时刻留意整体结构的对称性,不对称的结构容易导致受力不均。”
在陈教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们开始动手实践。他们按照教授的讲解,小心翼翼地尝试着新的编织方法。陈教授则在一旁耐心地观察,不时地给予纠正和建议。
“小李,你这里的草条缠绕太,放松一点。”
“小张,编织角度稍微再大一点,对,就是这样。”
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复练习,大家逐渐掌握了新的编织技巧。一个新的草编饰品样品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型,这个样品的结构明显更加稳固,外观也更加精美独特。
杨逸看着这个样品,心中充满了感激:“陈教授,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的悉心指导,我们真不知道要在这个技术难题上卡多久。”
陈教授笑着说:“小杨,这是你们团队努力的结果。你们有创新的意识和对传统技艺的热爱,这很难得。希望你们能继续保持,把这草编工艺发扬光大。”
李大爷也笑着说:“陈教授,您这一来,可给俺们开了窍。以后俺们就知道咋能把这草编编得更好嘞。”
小王满怀期待地说:“陈教授,有了您教给我们的这些技术,我相信我们的新产品一定会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的。”
陈教授点头鼓励:“只要你们不断努力,注重品质和创新,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我也很期待看到你们的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杨逸看着团队成员们充满信心的脸庞,对陈教授说:“陈教授,您的指导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一定会努力的,不辜负您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