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夏·南海怒涛**
**一、沧澜号:风暴中的自由之歌**
南海的盛夏,阳光毒辣,海面却并非总是平静。此刻,沧澜号正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季风尾流裹挟。天空阴沉如铅,墨色的巨浪如同愤怒的山峦,一次次试图将这条优雅却坚韧的纵帆船碾碎、吞噬。狂风撕扯着高扬的圣女金龙旗,发出裂帛般的尖啸。
“左满舵!稳住!春婶,主帆再降三分之一!”石娜美的声音穿透风浪,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兴奋。她赤脚钉在湿滑的柚木甲板上,火焰般的红发被海水打湿,紧贴在光洁的额头和脖颈,麦色的肌肤在昏暗的光线下紧绷着力量。那双遗传自父亲的深邃眼眸,此刻燃烧着挑战自然的野性光芒。
舵手咬紧牙关,肌肉虬结的手臂死死抱住沉重的黄铜舵轮,对抗着狂暴的海流。机械师小满像只灵巧的猴子,在剧烈摇晃的桅杆间攀爬,精准地调整着索具。大副春婶则挥舞着斩骨刀——此刻它更像是指挥棒——吼着粗粝的号子,指挥水手们协同作战。考古学家罗宾将自己固定在船艏,琥珀色的眼睛锐利地扫视着翻涌的海面,寻找可能隐藏的暗礁或……机遇。凌云和布琳则紧守通往生活区的舱门,防止意外。
“二公主!浪涌太大,活水鱼池的鱼都吓晕了!”一个年轻水手喊道,声音带着哭腔。
“晕了就捞起来晚上加餐!”娜美抹了把脸上的海水,放声大笑,“这点风浪算什么?比嫁人有趣多了!告诉周璇和阿月妈妈,想抓我回去,先问问南海龙王答不答应!”
她们在风暴中穿梭、搏斗,如同一群在怒海狂舞的海燕。每一次惊险的规避,每一次成功的破浪,都让她们眼中的光芒更盛。这不是逃亡,这是她们选择的、充满未知与激情的生命形态。娜美腰间那把象牙柄柯尔特左轮,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着微光,仿佛是她自由的宣言。
**二、浅水湾别墅:父亲的棋局与母亲的牵挂**
香港浅水湾,石松的别墅笼罩在午后慵懒却闷热的气息中。巨大的落地窗外,维港的繁华景象与南洋的惊涛骇浪仿佛两个世界。石松穿着舒适的丝绸唐装,坐在红木书桌后,手里把玩着一枚精致的圣女金币(帝汶王国发行的纪念币),脸上是哭笑不得的表情。桌上摊着最新的南洋情报和几份加急电报。
“悬赏令?还是最高级别的‘皇家亲情召唤令’?”石松看着周璇女王亲自签发的、措辞严厉却又透着浓浓担忧的“追捕”通告,上面详细描述了娜美及其“同伙”的特征和沧澜号的样貌,悬赏金额高得足以让任何海盗王疯狂。“这丫头……真是随了她娘的倔脾气,还有我这颗不安分的心。”
电话铃声刺破了书房的宁静。是叶大少。
“松哥,娜美那边……动静不小啊。”叶大少的声音带着一丝促狭的笑意,“周璇女王是真急了,悬赏令都发到我们驻南洋的‘办事处’了。要不要我派几条船去‘劝劝’?保证不伤着咱二公主一根头发。”
石松揉了揉眉心:“算了,由她去吧。孩子大了,关不住的鸟硬关起来反而会伤了翅膀。她身边那几个姑娘,都不是省油的灯,加上沧澜号那身‘皮’,自保绰绰有余。你铁叔叔那边呢?”他巧妙地把话题引开。
叶大少的语气变得严肃了些:“铁叔叔那边……‘水闸’又悄悄开了。虽然旱灾过去了,但耐不住咱们这边‘米粮足、工钱高、有奔头’啊。这个月,又悄悄‘润’过来小两万,安置点都塞满了,香江这边都挤得满满的,我们爪哇农场和新建的电子元件厂正好缺人手。铁叔叔……睁只眼闭只眼,压力估计不小。”
石松眼神深邃:“两万?这才哪到哪。等着看吧,明年,铁叔叔那‘水闸’,一次放三十万人过来,我都不奇怪。”他语气笃定,仿佛己经看到了未来汹涌的人潮。叶大少在电话那头倒吸一口凉气:“三十万?!铁叔叔这么猛的吗?这……这压力他顶得住?”他实在难以想象那场面。
石松没首接回答,只是淡淡地说:“大势所趋。你那边,如果香江这边接受不下,我们的接收安置的预案要做好,港口、住房、就业,链条不能断。人,就是最大的资源。”他顿了一下,“对了,新义安那几个刺头,最近安分点没有?铜锣湾的场子……”
两人又就香港的地下秩序、地产开发和移民安置的具体细节讨论了一番。刚放下叶大少的电话,另一条越洋专线又亮了起来。是美国加州,哈默。
“石!我亲爱的朋友!”哈默的声音洪亮,充满了志得意满,“加州的阳光和我们的生意一样灿烂!你的‘圣女牌’收音机在超市卖疯了!还有那些塑胶玩具,孩子们爱不释手!我们的零售网络己经遍布加州主要城市,那些贵族的夫人小姐们,现在可是我们最忠实的顾客和……说客!”他的金牙仿佛隔着电话线都在闪光。
石松脸上露出真诚的笑意:“哈默,听到这个消息真让人愉快。一起发财,这是我们共同的信念。不过,我想把重点再向前推一步。”
“哦?石,你又有什么惊人的想法?”哈默兴致勃勃。
“**计算机。**”石松吐出这个词,语气沉稳而坚定,“电子工业的未来核心。收音机、玩具是基础,但计算机才是真正的‘大脑’。我想集中资源,发展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产业。从硬件设计、芯片制造到软件开发,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爆发出哈默更兴奋的声音:“上帝!石,你的眼光永远走在时代前面!IBM现在像座大山,但我们有机会!人才!政策!上下游产业!包在我身上!我在斯坦福、伯克利都有‘老朋友’,硅谷那片果园地价便宜得很……我们可以在那里建立‘石氏电子美洲研发中心’!用你的话说,一起发财,干翻IBM!”
两人就人才引进(尤其是华人工程师和科学家)、技术合作、政府游说(利用哈默的政治影响力争取政策扶持和JUN方订单雏形)以及初期目标(比如对标IBM 1401的商业机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石松的蓝图清晰而宏大,哈默则提供了在美国落地的强力保障。
放下电话,石松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维港的灯火渐次亮起,如同地上的星河。身后传来轻柔的脚步声,是阿月。她穿着素雅的旗袍,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和浓浓的思念,走到石松身边,轻轻靠在他肩上,目光也投向窗外无垠的南方海天。
“又在想娜美了?”石松握住她的手,感觉她指尖微凉。
阿月轻轻叹了口气:“那丫头……海上风浪那么大,也不知道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 想到女儿可能正和风暴搏斗,她的心就揪紧了。
石松揽住她的肩,温声道:“放心,我们的女儿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沧澜号是海上堡垒,她身边的伙伴个个不凡。让她去飞吧,去闯吧。等她见识够了世界的辽阔,玩累了惊涛骇浪,自然知道家的港湾最温暖。到时候,说不定给你带回来个‘海贼王’女婿呢?” 他试图用轻松的语调化解妻子的忧虑。
阿月被他的话逗得破涕为笑,轻轻捶了他一下:“没个正经!” 但眼中的忧虑确实散去了些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骄傲。她知道,女儿身上流淌着他们两人最不羁的血液,那追寻自由与冒险的灵魂,或许正是他们改变家族命运所赋予的馈赠。
窗外,香港的霓虹彻底点亮,璀璨夺目。而在遥远而未知的南海深处,沧澜号刚刚冲破最后一道巨浪,前方,海平线重新展开,夕阳的金辉刺破云层,将整片海域染成壮丽的金红色。石娜美站在船头,浑身湿透却神采飞扬,对着辽阔的大海和未知的明天,发出了畅快淋漓的呼喊。
石松在浅水湾,仿佛心有灵犀,嘴角也勾起一丝笑意。家族的血脉在陆地与海洋同时奔腾,他的帝国在科技与资本的浪潮中稳步向前,而孩子们各自精彩的人生,正是这场穿越乱世、振兴家族史诗中,最鲜活、最动人的篇章。叶大少的移民暗流、哈默的科技蓝图、娜美的怒海狂花……一切都在1961年的夏天,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