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有电人家

杨家

“妈,我回来啦!”

杨梅甩着斜挎书包从外面跑进来,“我爸回来了吗?”

“回来了,回来了。这点东西惦记好几天了吧,过来挑一挑。”

杨娟无奈的摇了摇头,“凉鞋我己经帮你留了一双,看看其它的还有没有啥想要的。”

鸡蛋糕给儿子留一包,带到学校里去,饿的时候可以垫吧垫吧肚子,现在孩子上学可也不轻松呢。

她上晚班上到10来点的时候 都得吃点啥垫吧两口,不然肚子饿的慌。

这才上初中,晚上就得搞到八九点才能回寝室,再排队洗个漱,估计也得10来点了。

半打小子吃穷老子,孩子饿的更快。

“嘿嘿,可就不客气了。”杨梅乐呵呵的翻看了一圈,最后也就挑中了一个搪瓷杯,准备留着喝水用。

她们这种小女孩并不是很喜欢花花绿绿的枕头巾和床单,她们更喜欢供销社里面偶尔才有货的格子床单和枕头巾。

姜建设清点了一下数量,自己先把钱掏出来放在了一个小包里面。

免得到时候忘记了。

可不能占半夏便宜,小姑娘家家的顶着多大的风险才淘换来这些东西。

……

日子平淡无波的过着,姜半夏的生活也是非常的规律,每天早上先去现代世界卖菜,如果有时间就去超市逛逛,没时间的话就不逛了。

只买一些自己这两天就吃的东西,不准备往地窖里囤东西。

回到家之后冲一杯麦片,热两个馒头或者吃一点面包就能解决早饭。

再往自己的水壶里灌一瓶纯牛奶带到地头上去喝,感觉自己这日子过得很美滋滋,都胖了点。

中午回来简单做点。

晚上总是会做点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不是天天有肉。

但每一顿都能吃的饱饱的。

就这样过了十来天,按照阳历算,现在己经5月初了。

拉电线的人也终于来了。

姜半夏期待的很,每天都在期待电线拉到自己家来。

等了西天,终于轮到了她家。

电线拉好之后,在堂屋弄了块木板,上面接了一个插座和一个拉闸。

电线的师傅还帮忙把电灯泡都拧好了,试了试通没通电。

电灯开关拉下去的那一刻,房间刷的一下就亮了。

安装的师傅又用力拉了几下,确定绳子没啥问题,开关也一切正常。

拿出一个本子在上面画了个勾。

“行了,你这边就好了。要是出了啥问题就去找你们大队长,让他去电力局找人过来修,自己千万别乱动。

没有接触过这个东西,不要乱碰,出事了都来不及拉到县里人就没了。

你们前面那个最大的向阳大队,早几年就拉了电线,有人不信邪,非要自己修,电死了。”

安装的师傅嗓门贼大,姜半夏默默往后退了两步,这才点头。

“那我们就先走了,还有人家没装呢。”

等安装的师傅都走了,姜半夏掏出了自己的手机充电器往上面那么一插,哦豁,真的通电了,以后就可以在家里充电。

这件事情可以说是她最近最高兴的事情了。

家里多了几个灯泡,还多了插座,也算是有电人家了。

晚上

姜家的灯亮到了很晚,姜半夏熬夜看完了一本农女女发家致富文,看的那叫一个津津有味。

心里也有了别的想法。

小说里面的女主,发家致富第一步靠的是卖野生菌子。

她也可以照抄啊。

这个季节的野菌子还不算太多,但是去年婶子们肯定是弄了不少晒干的。

马上就到捡菌子的季节了,婶子们之前晒干的肯定愿意出手。

他们这边原先是没有吃菌子的习惯,不知道哪种有毒,哪种没毒。

只吃香菇和木耳。

后来是有一个婶子,她是从别的地方嫁过来的,据说超级会认菌子,交大队里的所有人都认了菌子。

打定主意,决定今天就去找婶子们买一点试试好不好卖。

要是好卖的话,自己摊上又多了一个畅销品,鸡蛋和鸡不太好搞。

不是每天都有货,只能隔三差五卖一次。

说干就干,反正村子里面的人都起得早,也不怕打扰到别人。首接去找婶子们了。

站在路口,思考了一下村里哪一家最喜欢上山捡菌子。

确定好人选之后,立马拎着东西就准备去换。

“张大妈,张大妈在家吗?”是的,没错,还是张大妈。

没有其他的原因,就是张大妈嘴比较严,人比较可靠,并且家里人多,喜欢上山寻摸东西。

而且张大妈应该是在山上某个隐秘的地方种了香菇,因为姜半夏总能闻到她家吃香菇。

“在在在,你自己推门进来就行,咋的了?

我家几个臭小子己经去抓鱼了,等会儿应该就能给你送过去。”张大妈系着围裙,从厨房里急匆匆的跑出来。

利索的把人拉进屋里,可别被隔壁恶心人的看见了。

姜半夏倒是一点都不慌,跟他们相处了那么长时间,对他们的作息了如指掌。

林艳不是勤快人,姜牛角就更不是了,两个人每天都起的很晚,这个点肯定还没起来。

村里这个点,应该也就姜家的大门还没有打开。

“婶子,我就是来问问你家有没有干菌子,要是有的话能不能给我先换两斤?”

“有啊,有啊,你要哪种啊?有在山上捡的那种乱七八糟一堆晒干的菌子,也有我们运气好,找到得一颗香菇老树桩子上面结的香菇。”

张大妈高兴的眉毛都要飞起来了,半傻丫头,这又是来送钱了呀。

菌子这东西她家多的很。

一到长菌子的季节,她们家里的人只要闲着都会往山上跑。

晒干都有满满两麻袋。

而且她儿媳妇也是个挺能干的人,竟然凭借一棵年年都长香菇的老树桩子,研究出来了种香菇的方法。

她家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香菇,每年都会晒干很多,等到入冬之后吃。

“要不一样都来两斤吧?”她记得香菇和那种杂菌晒干之后,在那个世界都卖的很贵。

都要几十块钱一斤。

“行啊,你等一下,我去给你拿。两斤菌子买一斤糖怎么样?也不是我狮子大开口,实在是菌子不压秤啊,一斤就有一袋子了。”

“行啊,一斤糖或者2块钱。婶子,你自己想要哪样?跟我说就行。”

和钱相比,张大妈肯定是想要东西,毕竟东西出手之后可不止2块钱,而且还能换到点别的好东西。

2块钱可不一定能买到一斤糖。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