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次元 > 金陵幻梦 > 第13章 豪门诗会(3)

第13章 豪门诗会(3)

“好厉害的丫头!”贾母见宝钗连连责问,心中不免有些气愤,嘴里忍不住嘟囔着,刚想起身说她两句,却见黛玉站了起来。

于是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她在心里想了想,“也好、让小辈们辨辨,分个高低。以后在为宝玉婚配选择时多份了解。”于是鼓励黛玉说:“你说给她听,说错没关系。”

“好!奶奶!我来回答宝姐姐所问:

“文心雕龙’是南朝梁国的刘勰所著,成书于南朝。宝姐姐!你说是吗?”黛玉答完笑着反问。

宝钗听后,因不知究竟,不敢回答,脸儿泛红无言语。

西景院的孙心怡见“宝钗败阵不语”心中不快。

她和宝钗关系较好,此时赶忙上前助阵,于是,立起说道:“黛玉妹妹,妙住持好学问。不过,今天,姐姐可要考考你们,既知文心雕龙为‘刘勰’所著,可知‘刘勰’哪里人氏与身世?”

众人听了哄然大笑,明眼人一看就知,她这一问实属刁难。孙心怡可不管这些,只见她美目瞪圆对大家说:“诸位别笑,公平竞争嘛!”

妙玉笑着看看黛玉,黛玉也笑着看她,两人会意后点点头。

妙玉答道:“孙姐姐既提问,小尼先答。刘勰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祖籍山东莒县。

他做过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他早年家境贫寒,笃志好学,终生未娶,曾寄居江苏镇江的‘南定林寺’里,研读佛书及儒家经典,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于成书,是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

妙玉说完,宝玉跳了起来。

本来,他想说些什么!一看众姐妹都在看着他,又坐了下去。

黛玉心中,现在很是赞赏妙玉,觉得她确实学问深厚,与自己在伯仲之间。

见宝玉跳起又坐下,知道他,“必是听妙玉回答后感触很深才会如此,但他欲言又止,是在顾虑什么呢?没说出来又坐下,依宝玉之性格,他是不会的!”

黛玉边思边想,突然悟到,“他是在顾虑自己。”

想到此,黛玉心中泛起一阵甜浪。

“”宝玉此番动作,只是在乎……在乎自己而为。”

因为,他怕说出赞美妙玉的话,会刺伤自己。认识到这一点,聪明的黛玉同时也意识到,“自己遇到真正的对手!”

孙心怡愣在当场,本想出个偏题难住她们,帮宝钗赢回面子。谁知连自己也赔了进去!

她想了想对妙玉说道:“好学问,既然问不倒你,那就向你请教一下吧!”

这个孙心怡可不简单。

“请教我,不敢当。你说吧!”妙玉有点气恼,本来赴此会只是想热闹一下,解“思母”之忧,也想看看宝玉。

谁知这红尘难进,自己跟师父修行多年,竟也把持不住。

刚想展女儿风采,偏又多生环节,使自己露“尘”语,起“嗔”念,真正烦心。

见妙玉不悦,孙心怡心中窃喜。

她听高僧说过“凡为僧者,心有不悦乃定力修为不够,易引魔。魔即内心之挠,魔由心生,生‘魔’者易被‘魔’所破。”

于是她转为笑容,继续问道:“妙玉妹妹既入空门,本不应理红尘俗事。不过,今日受‘老太太’之邀赴诗会另当别论,这事儿姐姐不怪。

只是刚才听妹妹高论,如读天书,妹妹如此学问,乃‘僧’家之荣。姐姐想再问一事,不知可否?”

“孙姐姐请说吧!小尼晨钟暮鼓、参研经书、虽不能‘悟’真谛而飞升。但一般佛法入门心得,还是略知一二,姐姐但问无妨!” 妙玉定定心神从容回答。

这个孙心怡,其实也是个“孤芳自赏”的姑娘。她心境高,性格偏激,不容易与人相处。

在园内,只和宝钗交好,常常走动,与其它姐妹很少来往。

她信仰佛教,但是慧根太浅,没明白教理,所以在行为上往往与佛理相悖。虽口齿伶俐,行动乖巧,但歧道研佛,始终未悟人生真谛。

她今年十六岁了!贾母曾给她联了几次姻缘,都因她不点头而放弃。因是堂姐的孙女,贾母不便硬嫁也就作罢。

孙心怡见妙玉正然而言,面无怯色。心想,“我就不信问不倒你?”于是搜肠刮肚来了一句:“请教一下、何为‘禅’?”

妙玉听后微笑着说:“‘禅’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师禅与佛祖禅的区别,禅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虚灵宁静,把外缘(外在事物)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非肉身)即是禅!”

孙心怡听后若有所思,想了一会,对妙玉点点头后坐了下去。

一场发难就此结束,会场静了半刻后又重新热闹起来。

诗会进行到这时,外面的雪下得大了起来。北风卷着鹅毛般的大雪,呼啸着横扫园内。

气温有所下降,在场的所有人都感觉到冷!贾母也有些累了!她环顾西周,发现好多丫鬟站立时间长了,都出现倦意。

于是,和王熙凤商量一会后宣布,“先休会,比赛择日进行。”

大观园内,一场盛会,由于天气原因,落下帷幕。

诗会结束后,宝玉和众姐妹们相互言别,各自回归自家院落。

通过这次诗会,他对妙玉的感觉更加奇妙,心中时而兴奋,时而不安又时而为她忧伤。

诗会结束后,宝玉回到怡红院,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妙玉的身影。她在诗会中的才情展露,以及应对孙心怡刁难时的从容淡定,都让宝玉对她愈发着迷。

接下来的几日,宝玉虽如往常一般在园中走动,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他几次想去妙玉修行之处探望,又怕贸然前往会打扰到她清修,心中纠结万分。

这日,宝玉正在园中徘徊,正巧遇见黛玉。黛玉见他神色恍惚,便打趣道:“宝哥哥,瞧你这失魂落魄的样子,莫不是还在想着诗会那日的事?”宝玉脸微微一红,连忙否认道:“妹妹莫要打趣我,只是这几日有些烦闷罢了。”

黛玉心中明白宝玉的心思,却也不点破,只是说道:“既然烦闷,何不想些法子解闷?比如和姐妹们再聚一聚,吟诗作对,也好过这般无精打采。”宝玉听了,觉得有理,便说道:“妹妹说得是,只是不知姐妹们可有空。”

于是,宝玉便央人去请众姐妹,不多时,众人便齐聚在稻香村。

众人坐下后,却没了诗会那日的热闹劲儿。李纨见状,笑着说道:“今日难得大家聚在一起,不如我们玩些有趣的游戏,也算是驱散这冬日的寒意。”众人纷纷称好。

就在众人商议玩什么游戏时,外面的雪又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看着那漫天飞雪,宝玉突然说道:“不如我们以雪为题,每人作一首诗,也算是应景。”众人觉得此提议甚好,便纷纷沉思起来。

不一会儿,探春率先吟道:“纷纷瑞雪落前庭,玉树琼枝映画屏。疑是天仙施妙手,人间处处化银星。”众人听了,纷纷称赞。

接着,迎春也说道:“雪舞长空意自悠,寒梅几点韵清幽。凭栏望处千山素,且把诗情付玉瓯。”众人也点头表示赞赏。

轮到宝玉时,他思索片刻,吟道:“漫天飞雪似鹅毛,洒落人间万物娇。心慕仙姿何处觅,唯期妙玉共逍遥。”话一出口,宝玉便意识到自己失言,心中暗叫不好。

众人听了,先是一愣,随后便有人偷偷笑了起来。

黛玉心中一酸,却强装镇定,说道:“宝哥哥这诗,倒是首白。只是不知妙玉姑娘见了,会作何感想。”宝玉满脸通红,不知如何作答。

这时,宝钗开口打圆场道:“宝兄弟这诗,情意真挚,只是最后一句稍显突兀。不过,作诗嘛,随心就好。”经宝钗这么一说,众人便不再纠结宝玉的诗句,继续听其他人吟诗。

然而,黛玉心中却因此事泛起了波澜。待众人散去后,黛玉回到潇湘馆,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雪,心中暗自神伤。

她想,自己与宝玉自幼一起长大,情分深厚,如今却似乎有了妙玉这个“对手”,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地位,是否己悄然改变?

另一边,宝玉回到怡红院,也懊悔不己,觉得自己今日在众人面前失态,定会让黛玉心中不快。他想去潇湘馆向黛玉解释,又怕黛玉正在气头上,反而弄巧成拙。

就在宝玉犹豫不决之时,晴雯进来通报,说妙玉身边的小尼清灵前来,说是妙玉有请宝玉。

宝玉一听,心中既惊喜又担忧,惊喜的是能见到妙玉,担忧的是不知黛玉知道后会如何想。但他终究还是忍不住,跟着清灵去了拢翠庵。

来到妙玉处,只见妙玉身着素色僧袍,正坐在蒲团上焚香。

见到宝玉,妙玉微微一笑,说道:“宝二爷,今日请你来,是想与你探讨一番那日诗会中关于佛法的见解。”

宝玉连忙说道:“妙玉姑娘客气了,那日听姑娘讲解,宝玉受益匪浅。”

两人便就佛法之事谈论起来,不知不觉,天色渐晚。宝玉突然想起还未去给黛玉解释,心中着急,便匆匆向妙玉告辞。

妙玉见宝玉如此匆忙,心中虽有些疑惑,却也并未多问。

宝玉回到贾府,径首往潇湘馆走去。

此时,潇湘馆内烛火摇曳,黛玉正坐在榻上,手中拿着一本书,却无心翻阅。

听到宝玉的声音,黛玉并未抬头,只是冷冷地说道:“宝二爷这会子怎么有空过来?莫不是与妙玉姑娘谈得兴起,忘了还有我这个妹妹。”

宝玉赶忙走到黛玉身边,赔着笑道:“妹妹,你可别误会。今日妙玉姑娘请我去,是谈些佛法之事,我本不想去,可又不好推辞。回来后便立刻来向你解释了。”

黛玉抬眼看了宝玉一眼,说道:“你又何必向我解释,你与妙玉姑娘谈经论道,是雅事,我又怎会阻拦。”

宝玉见黛玉如此说,心中愈发着急,说道:“妹妹,在我心中,你与旁人不同。今日之事,是我考虑不周,让你伤心了。你若还生气,就打我骂我吧。”

黛玉见宝玉如此诚恳,心中的气也消了几分,说道:“罢了,我也没生气。只是你以后行事,还是多想想清楚。”

宝玉见黛玉不再生气,心中大喜,连忙点头称是。

经过此事,宝玉心中也暗暗告诫自己,日后在黛玉面前,定要注意言行,不能再让她伤心。

而在这贾府之中,宝玉、黛玉与妙玉之间的微妙关系,也随着这场雪,悄然发生着变化,未来又会有怎样的故事等待着他们,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