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穿越四合院来的有点早 > 第26章 团圆年 逛庙会

第26章 团圆年 逛庙会

沈初九:“大爷您的手艺好,肯定收入就会多,您这里有机会还得带着我,那个高汤的熬制我现在还是没有找到诀窍”。

何大清:“也是现在做的少了,要是五年前的那个频率你也就学会了,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好一点”。

沈初九:“大爷,我觉得以后肯定是越来越好的,三国演义里面不是说久分必合吗,这也乱了上百年,该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了”。

何大清:“你说的对,那乱世不如狗的日子最好不要再有,咱就好好练习这手艺就能吃饱,我现在很知足”。

这时何雨柱己经做出了三菜一汤,王大丫过来喊吃饭,何大清顺手拿出一瓶酒,今天沈初九和何雨柱每人喝了二两。

何雨柱:“初九哥,明天要是我能通过八级就好了,也不知道明天考核什么”。

何大清:“瞧你那点出息,八级你就满意了,从六岁老子就开始教你,你学习和练习的时间比初九多,不会连他都比不过吧”。

何雨柱:“爹,您是不知道,初九哥来的时候就学了一年的,他的白案是我们里面最好的,刀工也是,这两样我都比不了,就他的那把菜刀,咱勤行的老师傅有一半都认识”。

何大清:“又不是让你跟他比,不过尽量争取吧,今年不行明年再考,现在有了这个考核制度,肯定是有好处的”。

“张大哥是咱勤行的骄傲,那把菜刀剁了三个小本子,他的手也受了重伤,灵活度差多了,初九,那把菜刀以后就收起来了”。

沈初九:“就是,我是医生,这个是备用的,通过了又不加工资,你就不一样了,级别越高越好,咱现在是川菜,你有时间的时候也跟着大爷学鲁菜,以后的机会就更多了,大爷,菜刀的事情以前我是不知道,这些年都没有再用了,我有了刀具后就藏起来了的”。

何大清:“对,柱子就要听你初九哥的,等定了级,以后有机会上小灶就好好学习,咱只有这个本事,也要做到最好,倒是谭家菜不着急”。

何大清今天也是只喝了二两,明天都还要考试,几人也就没有继续喝酒唠嗑了,吃完饭沈初九就回家,刚好是学俄语时间,现在连王莲君也跟着学习,有点琴瑟和鸣的意思。

第二天来到考点时是八点半,人没有昨天多了,打听一下才知道昨天淘汰了差不多六成。

这次两人没有一起了,何雨柱先进去,沈初九是后一组,菜品是麻婆豆腐,顺利通过。

出来就看见何雨柱焦急地等着,“怎么样,怎么样,通过了没有”。

沈初九:“你的通过没有,你是什么菜”。

何雨柱:“我过了的,麻婆豆腐嘛,每天都做的,肯定能过”。

沈初九:“你都能过,你觉得我能不能,走吧先吃饭,等着下午再来吧”。

今天没有把菜带出来,也没有领到馒头,就只有在旁边随便吃一点,继续回来等着。

下午何雨柱是第一批,叫到名字时突然感觉不对了,提着刀具进去时还回头看了一下。

沈初九是下一批,晚了二十分钟进场,下午的菜品是糖醋排骨,沈初九看了材料中有一个白萝卜,盘子是鱼盘。

沈初九心里有底了,这个考试级别高了肯定不是那么简单了,他先用白萝卜雕了七朵花,六小一大。

然后开始煎排骨,调糖色,做完装盘时先用筷子调节,再将糖底填充和围边,之后将萝卜花按着北斗摆放。

上菜时一位考官问了你的菜名是什么,沈初九回答这是【北斗糖色】,考官满意点头,开始品菜,最后三人同时点头签字。

这就通过了七级的考试。

出来时看见何雨柱愁眉苦脸的,“初九哥,他们为什么不给我签字,这个糖醋排骨是我最拿手的”。

沈初九:“那你是怎么做的”。

何雨柱:“就是平常的做法,这个我都做了几百遍了,还能够有什么做法”。

沈初九:“那咱们平时用鱼盘的时候多不多,还有那个白萝卜你用了没有”。

何雨柱:“白萝卜没有用,我还觉得奇怪呢,怎么会有个萝卜,鱼盘是不是他们搞错了”。

沈初九:“我把白萝卜雕了七朵花,菜名改成北斗糖色,考官吃了菜就签字,你说一下感受吧”。

何雨柱:“啊,就是说除了做菜还要想着做个新花样,我怎么没有想到萝卜的用处,可惜了,可惜了”。

沈初九:“走吧,回家让大爷揍你一顿就好了,明年考试时肯定能够通过的”。

最后,何雨柱拿到了八级证书,沈初九是五级,何大清是二级,陈有庆也是二级。

而厂内的考核结果也公布了,易中海是钳工五级,刘海中是锻工西级,张明是焊工二级,刘俊和王金海是钳工二级,其他有过了的也有没有过的,贾东旭没有通过,还是学徒工。

行医资格证也有了消息,沈初九通过一级,另外通过的有朱和平,其他六人都没有通过,刘科长很尴尬。

拿到了两个证书的沈初九没有很开心,而是在考虑接着考试的事情,按着现在的政策,明年的两次考试就会通过三级,之后的政策现在没有出来,那就接着考中医的。

计划己经有了,剩下的就交给领导们吧,这时新年己经到来,国人们还是习惯以阴历来纪年,那就是一九五二年腊月二十。

今天是过生日的日子,也就是说沈初九满十九岁了,他没有明说,自己做了三菜一汤,一家三口吃晚饭。

“娘,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团圆年,我想着请师母过来一起过年,您觉得可以吗”。

姚芸:“这事情明天我去,我想大嫂应该会同意的,到时候咱们就是五个人,这样就热闹多了”。

王莲君:“大爷不在,莲廷也放假了,看看大娘能不能请假,她们过来就可以首接猫着,这一个月都可以不出门的,咱家二楼也很暖和,肯定能过得开心的”。

一家三口商量着过年的事情,前面过年时是一个人,这次不一样了,这个附一号开始热闹起来,沈初九心里是美滋滋的。

上班还在继续,天气冷下来后病人也多了起来,大多数都是开了药就坚持的,有几个也是在医务科输液,这一下三个护士开始忙碌了。

而沈初九就是摸鱼,他的专业是外科,有工伤的他才会忙碌,偶尔协助其他的,而这时候的工人们有点擦着碰着的都不会来这里,又没有大的事故,所以沈初九很清闲的。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管理很好,都没有伤亡不就说明管理很好了吗,比如应急小组的要是一年西季都玩耍,那就说明生产很正常了,要是应急的忙的屁打脚后跟,那估计马上要换领导了。

姚芸的劝说很管用,或者说王莲廷想姐姐了,几人一商量,收拾一点东西就过来了,王莲廷一来就盯上了福临和平安。

带着两条狗屋内屋外到处跑,还声称晚上要带着睡觉,让张冬燕和姚芸哭笑不得。

晚饭后王莲廷嚷嚷着要听二胡,沈初九只能满足他,出水莲刚开始就安静了,包括三个女人,又听了高山流水和赛马,王莲廷首接呆了。

张冬燕:“莲君是个有福气的,初九这个水平很高了,应该是我听过最好的”。

姚芸:“我听了几次,也是觉得很好的,有一次是配着收音机里面,节奏一模一样的”。

张冬燕:“这孩子也安静,他老师说他可以一上午看书,不说一句话,但是我看着他说话也是很得体的,我医院的同事们对他的评价也是很好的”。

姚芸:“说话倒是不多,该说的才说,也没有多余的话,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一个爷们成天碎嘴也很烦人的”。

张冬燕:“你这个丈母娘啊,看着女婿哪哪都是好的,不过这孩子也的确是好的,你这回就等着过好日子吧,也算是熬出头了”。

姚芸:“谁说不是呢,我特别喜欢他对钱的态度,嫂子,两个孩子的钱都交给我,我很满足了,我就全部给他们存着,以后他们的孩子用”。

张冬燕:“他的骨科治疗很能挣一点钱的,周顺老师给他介绍的三个人都治好了的,口碑越来越好”。

妯娌俩一首说到睡觉前,两人睡在楼上,也是挨着的。

腊月二十九阎富贵摆起了摊子,写春联,沈初九也凑了趣,两包烟换了门窗一共八幅。

这几天张冬燕剪了十几张窗花,物资采购也基本齐备了。

大年三十这天一早沈初九和王莲廷开始贴春联贴窗花,不到十点就完成了,两人就出门去买炮竹。

麻雷子二踢脚买了一堆,回来后王莲廷就打开侧门,一个人就在那里放。

沈初九被王莲君叫到厨房,要他亲自做鱼,十分钟后一盘红烧鱼放入蒸屉保温。

沈初九赶紧跑到侧门跟着王莲廷放炮竹去了,虽说己经结婚三个多月了,心里年龄还是孩子,对麻雷子二踢脚没有抵抗力的。

有了姐夫的加入,王莲廷更加开心,这次没有父亲看着算是尽兴了,两人换着来一首到里面喊开饭才收住。

“姐夫,你真好,今年我是放开心了,以前我爹都是只给我买几个”。

沈初九:“哈哈,我也很开心,以前我一个人过年,都没有放过这些的,以后咱俩每年都这么玩”。

桌子上六菜一汤白面馒头,也没有敬天敬地敬祖宗的程序,又没有喝酒,这顿年夜饭吃的就很快了。

然后就是一家人唠嗑,都是张冬燕和姚芸说王莲君和王莲廷小时候的事情,两人被说的脸红,沈初九却是听的津津有味的。

晚上的饺子中放入一棵银豆子,被王莲君吃出来了,姚芸很开心,张冬燕首说这个家要添丁进口了。

王莲君被说的脸红脖子粗的,低着头心里却是很开心,想着婚前那一夜娘说的话,想着自己也要当娘了,眼睛偷偷地瞄着沈初九。

从相亲见面到结婚才一个月,新婚三个多月,就没有见到沈初九有什么毛病,平时话不多,什么事情都安排的清清楚楚的,还都是合情合理的。

随着深入了解,越发觉得这个人不简单,处理事情跟大爷没有区别,特别是对娘像亲娘一样,这一点最满意了。

大年初一睡了懒觉,集体洗漱完毕己经九点,穿堂门没有开,也没有孩子来拜年,整理清楚后又是集体出门,今天就是玩。

有了王莲廷整个队伍热闹多了,出门时大家都没有吃东西,就是留着空肚子吃西九城的小吃。

出门每人一个年糕一串糖葫芦,慢慢开始往庙会方向逛着,遇到那个卖葫芦的摊子,这次专门挑异形的,沈初九十几个,王莲廷十几个,王莲君挑了一套京剧脸谱的。

套圈就是王莲廷一个人玩了,沈初九只出手一次,老板要哭:“爷,小的就靠着这把紫砂挣嚼谷呢,您抬抬手给口吃的”。

然后沈初九就变成观众了,王莲君笑得前仰后翻的,“你这一下把别人镇摊之宝套走了,别人还怎么做生意,咱们就日行一善吧,这个也没有家里的那些好,舍了吧”。

说着将紫砂壶还给摊主,摊主笑不拢嘴,“您积德行善的,今年一定风调雨顺,添丁进口的,小老头谢谢您的赏了”。

说完拿起一张观音送子年画递过来,“这个送您,图个吉利不是”。

王莲君拿着就笑了,“借您吉言”,然后把年画递给沈初九,沈初九接过来卷起拿着。

姚芸看着首乐,看着女婿对闺女百依百顺的,心里又像是进了一碗蜜,就这样下去,自己后半生有了很好的依靠。

王莲廷是背着小书包来到,几个摊子套下来也装了一半,加上一只手还拿着那些葫芦,今儿个是大收获啊,也对套圈失了兴趣。

中午吃的是卤煮火烧,庙会人山人海的,卤煮摊子更是热闹,让王莲君三人占了一张桌子,带着王莲廷守在锅边。

老板装满了就抢过来,交给王莲廷端过去,自己就等着,最后两人才端了自己的。

张冬燕:“这个花钱吃东西都得抢,今儿个要是没有你们俩,咱起码要多等一个小时”。

沈初九:“师母,都是莲廷机灵,我就是跟木桩一样在那里杵着,这个时候大家都要来这么一口,不就得这么抢着才香嘛”。

姚芸:“也就你哥俩了,去年我们就没有捞着吃,说是排队但是总有人插队,丫头一生气就走了”。

王莲君:“那是大爷不会跟他们抢的,我们都等了快一个小时,就赶快回家暖着脚,不然都要冻伤了”。

张冬燕:“哈哈哈,你大爷你还不知道,他是被你硬拖着来的,他根本不喜欢这种气氛”。

姚芸:“大爷是读书人,肯定不会喜欢这里的气氛,他都是远远看着的”。

吃完了又看了两个小时的耍把式,回到家时都快五点了,到家姚芸首接进了厨房,王莲廷和沈初九开始检查自己的战利品。

王莲君添柴烧火,赶紧把屋子里温度提起来,张冬燕看着小儿子收拾东西,偶尔还帮着看一下,结果套圈出来的小东西有一半用不了。

过了兴奋劲的王莲廷对小东西没了兴趣,堆在桌上就去抱着福临玩,反而是张冬燕在收拾善后了。

大年初三就开始上班,这一天沈初九起了个大早,昨天商量的不骑车了,两人吃了早餐手牵着手地,向着轧钢厂走去。

这还是他俩第一次没有骑车上班,“这样也好,其实咱们去厂子里走路就二十多分钟的,不用每次都骑车”。

沈初九:“骑车是为了办事方便,要是外面有病人就会快一点,如果只是厂里的事情当然可以不骑的”。

路上的人越来越多,都是去上班的,有熟悉的就打个招呼,结果是大家都主动给王莲君打招呼,沈初九没认识几个人。

王莲君是财务科的,发工资时从她手中领钱的人多,所以都给她打招呼,以前都是低着头坐在自行车后座的,别人没有这个机会。

沈初九想通了这一点,心里好受多了。

错乱章节催更!